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11—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评估与多维度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双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然后利用灰色模型预测并比较2021—2035年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逐步提升,但区域差距较大,各维度发展水平差异明显;(2)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金融发展等因素对于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影响不同,且有不同的空间效应;(3)未来15年内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水平将稳步提升,与其他三个城市群的差距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4-2016年中国161个城市PM2. 5和PM10日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雾霾污染的时空分异与动态演化。并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空间层面,分析了中国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全国和各区域雾霾污染月均值变化轨迹呈U型,即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春季下降,秋季上升。(2)中国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即存在空间集聚;(3)中国城市的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雾霾污染区域一体化态势明显。(4)中国城市雾霾污染程度逐步下降,城市空气质量好转,城市雾霾污染的差异呈缩小趋势。(5)从全国层面来看,经济增长、公共交通运输强度、第二产业比重对雾霾污染产生显著的正的影响,信息化、绿化水平对雾霾污染产生负的影响。(6)从区域层面看,各种因素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有所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牧交错带是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其复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因子构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典型特征,尤其是从农牧户层面来看存在较大的差异。多主体的模拟方法(MAS)对农牧交错带复杂系统的模拟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有很多的挑战。多主体模型结合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典型特征,设置了智能主体和环境要素主体,可以在气候等各种因子交互作用的情形下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情形进行研究。利用建立的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域背景数据,对气候等因子进行的敏感性分析过程和结论对多主体模型在该区域土地利用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集聚相关研究的分析,利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等3个指标对2014年福建省九地市制造业20个行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进行综合测算,发现福建省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现象显著,但存在优势产业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不同行业集聚水平存在差异且整体集聚水平较低,以及区域之间产业同构化严重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同时,进一步选取2005-2011年福建省20个制造业行业数据对制造业集聚水平影响因素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层面和地区层面的因素对福建省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影响不同。基于此,提出福建省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的相关建议:(1)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集聚,提高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水平;(2)加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集聚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3)引导区域特色产业集聚,提高主导产业集聚水平和集聚效率。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绿色发展是全面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经济赶超和产业数字化是影响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12—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为核心的绿色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产业数字化视角深入探究经济赶超行为对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体上中国绿色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2)经济赶超行为对“本地-邻地”绿色发展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到达一定水平会形成天花板效应压缩其提升空间;(3)产业数字化与“本地-邻地”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为非线性,较高或较低的产业数字化水平均不利于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4)经济赶超与产业数字化的交互项对本地绿色发展具有正向作用,但对邻近地区绿色发展具有负向作用。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政府官员考核激励机制,发挥经济赶超和产业数字化对本地绿色发展的互补作用,同时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地区间形成绿色发展战略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金融对我国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和分区域层面上数字金融均可以提高我国绿色发展水平;(2)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创新效率、扩大技术溢出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机制提高我国绿色发展水平;(3)数字金融对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着单门槛效应;(4)数字金融对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提高本地绿色发展水平但不利于邻近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30个省市区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互联网发展水平指数,考察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发现:(1)中国省域互联网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由东到西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2)各省份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呈倒“U”型关系,空间视角下互联网发展对经济关联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大于空间邻接地区;从地理区位来看,东部地区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正效应,中部地区呈倒“U”型趋势,西部地区暂不明显;(3)从创新主体来看,高等院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大于企业和科研机构。因此,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既要着力提升全国网络信息化整体水平,也要因地制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普及对果蔬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互联网+"条件下果蔬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户增收效应的相关问题,本文基于门槛回归模型,采用2007—2017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普及对果蔬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的效果及其区域差异。研究表明:(1)在全国层面上,果蔬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户增收存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率的双重门槛效应和宽带互联网普及率的单一门槛效应;(2)果蔬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户增收的互联网门槛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3)以宽带互联网为门槛时果蔬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户增收所产生的门槛效应比以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为门槛时更为显著;(4)2007—2017年我国农村人均果蔬特色产业产值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帕尔玛比值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旨在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产业融合与发展,以期为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与农户增收致富提供微观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孙盟  高旭阔 《调研世界》2021,(10):44-52
本文以1997—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产出密度模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试图从理论假设和实证检验角度剖析经济集聚、能源强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理,同时对比分析经济集聚水平对不同地区环境污染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1)污染物排放具有明显的时间滞后性和空间溢出效应;(2)从全国层面来看,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间呈现显著的"倒N型"曲线关系,能源强度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较弱的"倒U型"曲线关系;(3)不同地理区位下经济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两者在东部地区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而在中西部地区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能源开发、人力资本与全要素能源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能源开发、人力资本作用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机制,以199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Undesirable-SBM模型测算了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运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了能源开发、人力资本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能源开发相对强度与绝对强度对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并不相同,并且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2)人力资本未能带来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显著改善;(3)结构变量与开放经济变量对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各不相同,节能减排政策对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促进效应已经显现。能源与碳排放约束下,应延伸资源经济链条、坚持以运用为导向的人力资本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和江西7所城市中学2107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中学生人际敏感性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人际敏感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女生的人际敏感性高于男生;(2)整体上看,独生子女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学生的人际敏感性程度无明显差异,随着年级的上升,中学生人际敏感性呈下降趋势;(3)在城市中学就读的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有更高的人际敏感性;(4)亲子关系质量和父母关系质量会影响中学生的人际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选取湛江市1951-2011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湛江市1985-2011年城市化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化进程对湛江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61年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湛江市年平均气温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变化速率为0.078℃·(10a)-1;(2)从不同季节看,冬季增温对湛江气候变暖贡献最大,而春季贡献最小;从不同月份看,2月、4月、6月以及11月增温对湛江市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大,1月和5月的贡献较小;(3)城市下垫面性质、生活方式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是影响年平均气温上升的主要因子;其中人口密度、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能源和环境污染治理引入生产函数,污染引入效用函数,构建“能源(Energy)—经济(Economy)—环境(Environment)”(3E)系统的内生增长模型,系统地探讨在能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约束下,3E系统解约束的条件以及参数取值与约束“松紧”程度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表明: (1)人力资本是破解3E系统约束的关键变量;(2)时间贴现率的值越大,3E系统的约束越强;(3)可持续3E系统的均衡路径要求边际效用弹性大于1,且伴随着不断增加的污染治理投资份额;(4)高的边际效用弹性强化了能源耗竭约束,却削弱了环境污染约束。更进一步,利用中国的数据对理论模型的一些结果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显示: 中国的3E系统正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人力资本显著促进经济增长,污染治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尚不显著;区域层面上,东部的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明显高于中西部,而能源消费的贡献显著低于中西部。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但各个区域经济有其自身特点,使得这种影响呈现差异.利用股票市场中的期望收益——贝塔关系原理,采用经济增长率的历史数据,选取广州和西安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研究了经济波动对东西部城市影响的敏感性的差异,并以差异性为出发点,提出东西部城市发展规划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包含非合意产出的SBM模型,测算我国30个省(市)区2000—2010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效率,并对区域差异进行分析;进而通过面板Tobit模型对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探索。研究发现:1)全国大部分省(市)区低碳经济发展效率在2002年达到最高,此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不同省(市)区和不同区域之间低碳经济发展效率存在较大差异;2)Tobit模型结果显示,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消耗强度均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城镇化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这一现实背景.文章选取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SGMM)方法分别就城镇化对全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所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城镇化水平对服务业发展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还比较小;在区域层面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城镇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也较小,且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促进中国服务业更好发展,同时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以城镇化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碳减排成为与全人类息息相关的问题。基于中国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SDM)研究技术创新对碳减排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对本地区碳减排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相邻地区的碳减排也有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同时,这种溢出效应在东部、中部、西部有明显的异质性,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地区较弱。因此聚焦技术创新,完善政府市场的协调机制,因地制宜地发挥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探索碳减排新思路,以推动我国的低碳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开展综合评估建模、设计最优减排路径的关键性研究内容,也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鉴于难以通过大规模随机控制实验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人员通常利用历史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或计量经济学等实证研究方法开展影响评估。基于此,梳理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气候变化对生产活动、消费行为、人力资本与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及气候适应行为研究,凝练影响评估的关键建模技术,并从天气—气候效应、数据尺度、模型设定等方面讨论了研究结论的不确定性。建议未来研究应拓宽气候影响的研究领域和区域,进一步探究气候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强化气候适应的评估研究,着力提升数据质量和数据获取力度,以深化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上阐释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效应以及服务业效率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测算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深入探究数字经济能否助推服务业结构高级化及其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结构高级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差异来看,这种助推作用存在异质性,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作用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服务业效率是数字经济助推服务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机制,同时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和系统GMM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最后提出释放数字经济促进服务业结构高级化潜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本积累趋势与地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资本积累的趋势特征和地区差异进行的分析表明:(1)资本积累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我国资本—产出比的上升是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一种体现;(2)资本积累方式在1988—1990年发生了部门间转移,这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种必然;(3)与我国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状况相适应,地区间资本存量水平的资本积累速度分布大体呈现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递减排列;(4)各地区资本—产出水平的差距长时间比较固定,这可能是资本要素流动和比较优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