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杨勇兵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10(4):459-463
作为执政哲学,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性质、宗旨与先进性;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政治诉求,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政治生态的积极回应;科学发展观坚持、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关于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社会全面生产与社会系统发展等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3.
罗骞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24-28
我们首先不要误解了“何为政治哲学”这个问题本身。它并不预设政治哲学具有绝对的本质,等待着我们发现并且揭示出来。恰恰相反,这个问题的提出意味着共识和差异,它要求提供的是我们各自对政治哲学范畴的理解,并且通过对话来明确差异和共识。在我看来,在今天后形而上学的思想氛围中,政治哲学应该成为第一哲学。 相似文献
4.
李庆广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16-18
政治生态学理论提倡用系统的、生态的、差异的、联系的观点看待社会政治现象,把政治现象及其社会环境视做一个具有互动关系的有机整体,希冀通过理论建构和理论推动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生态化。在政治生态学的视野中,现代民主政治必须把其自身的内在制约的规定性转化为一种政治生态诉求,才能克服其不足与局限,合乎生态要求的民主政治应是受约束的、有限度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概念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几度衰落与勃兴,其内涵也由于历经嬗变而变得纷繁复杂,但逐渐融汇形成共识.市民社会理论研究在国内已取得了巨大进展,学者们以不同的路径逐步揭开市民社会的面纱.本文在中世纪神学政治观及近代自然法学说的基础上.梳理市民社会的民间性传统,并指出其中潜伏着的危险.对市民社会保持清晰的认知,才能更深入地展开我国市民社会理论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就资本主义框架内的生态改良而言,德国社民党、绿党、左翼党的环境政策没有本质区别.解决生态危机需要彻底的思维范式的转换,即从迄今盛行的增长模式转变为极限增长模式,而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这一范式的转换,其能源转型只会增加中下层民众的负担,只有生态社会主义才是解决之道.生态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在所有的政策议程中,生态议题具有优先性;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人平等地分享社会财富和社会风险;生态社会主义在满足当代人发展的同时,也拥有对未来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7.
王梅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3(3):46-48
在过去的 2 0年间 ,政治转型成了一种全球现象。中国政治的上层建筑也面临着政治结构和权威形态的整合、政治制度的创新和政治文化的重构等一系列转型时期的困难和障碍。中国市民社会的成熟将最终导致政治转型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刘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0-136
激进民主主义在法国社会转型期的崛起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法国的历史进程,而且也为人们对现代化过程中一种共性现象的把握提供了典型个案。应该说,激进民主主义与重农学派、立宪主义等思潮一样,都是作为应对当时法国社会转型困境的特定方案而面世的,而它能在与其他思潮激烈竞争的过程中最终胜出,成为左右法国大革命的意识形态,则是当时法国特殊的“转型社会生态”影响的结果。在现代化进程中,只有按照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努力改善“转型社会生态”,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约束激进主义的发展空间,有效防范激进主义运动在转型社会被激活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刘荣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4):5-13
与市民社会在16世纪以来就作了准备而在18世纪大踏步走向成熟的过程相适应,近代市民社会理论亦是在16-17世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从马基雅维利到洛克的200多年里,近代市民社会理念所悄然发生的一个深刻变化就是从国家理念向社会理念、从君主权力向公民权利的倾斜,而这种变化背后更深刻的内容则是国家与社会、政治与道德、专制与自由、政治与经济由原来的高度重合走向相互分离转变的趋势。得益于这种历史转变,近代市民社会理论才能够在18世纪的裂变中大踏步走向成熟并在19世纪的聚变中走向综合,由黑格尔开创的社会政治哲学也才在马克思的批判继承中被改造成了一条把政治上层建筑的本质性导回社会现实并使社会现实立足于自身之上的社会政治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树立了为人类谋幸福的职业理想,在大学学习及《莱茵报》工作期间,从抽象的社会理想转向对现实政治的批判.1844年初,马克思开始关注人类解放问题,完成了政治上的转变.此后,马克思哲学的每一次进展都是以论证共产主义这一社会政治理想为中心的,因此,马克思哲学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对马克思早期社会政治哲学思想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完整阐释其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与精神实质,而且还能够为研究、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12.
13.
针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全球性生态危机,用生态哲学解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把生态视角转向社会发展领域。从关系的层面理解政治与生态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热力学定律的角度阐述工业、农业经济时代生态危机的经济根源;从东西方文化对照的维度揭示生态危机产生的文化原因,并阐明东方文化可以为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环境与发展问题深度融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大疫情相互交织等背景下,西方生态思潮裂变蜕化,全球生态帝国主义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同时,全球生态思潮在中国贡献和引领全球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方向转型。对此,一方面需要从四个维度认识西方生态思潮新动向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在思想维度,鼓吹“空白”“重构”以否定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价值维度,鼓吹“生态中心主义”滞碍“生态惠民”的生态价值观;在历史维度,鼓吹“生态虚无主义”虚化生态治理的历史公正性;在改革发展维度,鼓吹“绿色资本主义”动摇生态文明建设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应持续推进全球生态思潮的转型发展,坚定地以正确思想引领生态思潮的前行方向:坚持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坚持生命至上与人民至上的统一,坚持碳达峰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的统一,坚持建设美丽中国与美好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论作为政治哲学的先秦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3):87-93
先秦儒学的本质是一种政治的道德哲学,其创发是源于对政治之“道”的高度自觉,政治秩序的重建乃是基本的思想主题,而“正名”则是君子“为政”的根本。作为政治哲学,先秦儒学展示给人们的思想景观是精神与欲望的冲突,是人性之高贵与卑俗的对抗,“教化”因此而成为政治的重要使命。先秦儒学建构的是一个与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根本不同的思想世界,它能够为我们反思“现代性”问题提供有益的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16.
王小岩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04-106,113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结合的产物 ,反映了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基于其现实和理论基础 ,90年代以来生态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构想方面 ,体现了一种独立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肖玉东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46-48
民主政治是人类经过几千年历史发展逐渐孕育的一种制度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进程决定了中国的民主政治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借鉴、吸收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精华,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一种中国式的民主政治建设之路,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对世界民主政治模式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黎昕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12)
社会结构的加速转型,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伴随着发展所带来的环境、资源的压力也与日俱增,生态安全面临着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全面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王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181-185
20世纪中叶以来,频频爆发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反思工业革命以来对待自然的方式,重新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选择和建设文化体系。生态文化是以整体论思想为基础,以生态价值观为取向,以非线性思维为方法,以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文化。相对于传统工业文化观,它是一种新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是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文化支撑,它将开启人类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曾朝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106-110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利益主体的分化。不同利益主体由于经济利益的差异和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其政治价值取向也存在个性化趋向,从而导致政治利益关系发生变化,影响其政治认同和政治追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意识形态的构建和社会的稳定。对此,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构建系统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科学协调社会利益,提高全社会的政治认同,完善和巩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