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的核心范畴,它是困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之“迷”。大数据破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之谜面临两大困境:一是从相关关系中难以推导出因果关系,二是人的思想难以数据化。大数据的出现,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创建应急思想政治教育,为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之谜赢得时间。因此,科学合理地运用大数据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已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基于数据思维的研究方法逐渐进入科研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也深受数据思维的影响,呈现出教育内容数据化、资源丰富化等新特点,同时也出现了教育者主导地位弱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困境等问题。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时代的新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4.
建构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再生资源进行价值性创造,从而实现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跨学科研究,充分体现大数据载体的引导性、互动性、智能性功能,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信息社会正能量思想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和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将大数据时代作为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的机会窗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研究的再出发。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特征:拥抱复杂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前提;凸显预成是窥探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研究的切入口;紧扣相关关系是解码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的关键;数据发声是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的强力支撑。大数据时代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实践观的题中之义,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课题。从文献统计来看,研究论域集中于教育主客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4个方面。学术界认为思想意识数据化为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供了可能;当前在技术、方法、主客体关系和伦理上还存在融合困境;融合之路应从思维转变、范式重构、技术实现和大数据治理来实现。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来看,两者融合的定位在于大数据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重要场域,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形态,大数据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基础,标识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挥的新起点。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的转型深化需实现4个转变,即从聚焦大数据向系统研究转变,从应用研究向学科发展研究转变,从着眼大数据向拥抱“新时代”转变,从实践自觉向哲学自觉转变。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是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大数据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既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大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既具备理论上的可能性,也具备现实上的必要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要厘清和明晰"变"与"不变"、"冷"与"暖"、"利"与"弊"的理论关系,进而笔者从内在要求、根本前提、关键环节、重要保障的角度提出四重实践策略,以期实现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9.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这种追求成为可能。丰富的数据信息可以成为洞察学生的"望远镜"与"显微镜",精准的数据分析能为学生"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数据平台有助于"隐性教育"和"泛在学习"的推进。而要实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上下功夫,思想政治工作者数据素养的提升以及一体化的校园大数据平台建设也非常关键。同时,对于大数据的使用可能带来的隐私问题等负面影响,要通过严格的数据管理规章来加以管控。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大数据"中体验着时代的变革,感受着日常生活、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大数据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创新方法,调整思路,迎难而上,全面、真实地了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增强工作实效性和促进其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数据化,运用大数据思维做出更为有效的决策:用数据说话,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平台,通过数据把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守住数据秘密,加强数据监管,保护学生隐私;走数据化之路,拓展教育思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重要推力.当前,推进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既要保持"技术敏感"又要避免"技术迷信",既要把握"理论可行"又要注重"实际可行",一方面要立足大数据技术特征,客观认识、冷静看待大数据本身在数据产生、数据处理和数据结论运用等方面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要在冷静思考的基础上寻求突破,不断注重数据的鉴别和筛选,提高大数据来源的可靠性;逐步精细数据的加工和挖掘,提高大数据处理的可行性;持续优化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提高大数据结论的可用性,以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效用,促进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时代发展的趋势而言,大数据已然成为社会运行的重要科技力量,通过大数据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对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应用大数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进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时跟踪学生的思想动向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全面更新。针对高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平台、缺乏智能性和针对性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构建校园大数据平台、引进AI教学、开展大数据个性思政教育、提升教育者自身网络素养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主体、客体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技术手段已逐渐跟不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形势。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再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势趋。探索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格机制,是应对大数据时代挑战、抓住发展机遇、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拿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勇气,适应大数据,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新意识;强化大数据,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凝炼大数据,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制度,实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目前主要从大数据的技术特征出发论证这种技术的优势,对技术应用的风险缺少全面细致的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技术存在3个方面的风险:过分看重数据分析容易忽视人的自由意志和被遗忘权,抑制人的成长可能性;以“过去决定未来”的思维方式进行预测容易导致预防式惩罚和个性化歧视;由于技术滥用和社会条件限制,现有的数据采集模式很容易侵犯人的隐私和其他权利。化解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风险,需要明确这种技术的理论基础以划定其应用界限,建立分类干预体系,区别对待意识形态安全、学生身心健康和多样化生活方式等问题,在保障个人权利的前提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下,各行各业为避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都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位于思想领域的前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完善自身,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大特点——学生思想行为的波动性、教师教学的网络化、学生数据的价值性的基础上,应积极使用大数据监测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同时注意保护数据隐私、准确筛选数据等。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主体间性的哲学理论,主体间性是在交往实践活动中,相对于共同客体的多元主体之间,往往存在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基于此,从作为过程条件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过程的基本矛盾、内在理念提炼概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间性内涵及其表现。以数据及其算法为基石的大数据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间性的内在问题的破解产生深刻影响。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主体间性的作用,需要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积极作用并规避其风险,依托大数据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间性的内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被湮没在繁多的信息海洋中,海量信息的背后掩藏着各式各样的价值观,重构着人们生活的外部及内部环境,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到大数据信息软环境的包围,客体受到大数据海量多变信息的剧烈冲击,教育过程受到大数据信息传播模式、渠道的干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加大,情况也变得更为复杂。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数据时代的契合也是新媒体时代的要求,科学应对并在这场变革中把握主导地位至关重要,树立起大数据的思想观念,同时深入挖掘大数据所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科学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理性把握大数据时代的环境变化,认真考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局面,积极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转型,明确做出具体可行的应对措施,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