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1952年3月,党中央、毛主席决定组建一所军事工程学院,并将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陈赓同志从朝鲜战场调回国内负责筹建工作。同年7月11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陈赓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领导建院工作。陈赓是我军一员大将,虽然有过办学经历,但从未办过技术学校,更没有办过综合性的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学院创建之初,一无校址和校舍,二无教师,三无教材,四无设备和教学计划。陈赓以当年驰骋沙场的革命英雄气概,坚定而自信地表示:“革命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军事工程学院也能够从无到有,共产党人有本事克…  相似文献   

2.
陈赓将军与他的原配夫人姚文奇1943年2月,时任八路军太岳军区司令员的陈赓与傅涯喜结伉俪。这段故事很多读者都已知道,但此前陈赓还有一个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原配夫人王根英,可能就鲜为人知了。在与王根英相识相爱之前,陈赓还有过一次不幸的而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婚姻...  相似文献   

3.
陈冠任 《中外书摘》2008,(10):61-62
陈赓和周希汉之间,出身不同,经历不同,年龄差异大,他们的性格更是迥然不同。陈赓是个乐天派,很爱开玩笑,几乎不分场合、对象,上至毛主席、朱总司令,下到警卫员、炊事员,他都是诙谐幽默,玩笑不断。1937年,在八路军129师386旅任旅长时,陈赓和自己的政委王新亭、参谋长周希汉的玩笑近于恶作剧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傅涯 《老年世界》2010,(8):20-21
在纪念陈赓百年诞辰之际,陈赓日记再版了。光阴似箭,转眼他离开我们已有四十多年,我也步入了耄耋之年。翻校他的日记时,我百感交集,心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5.
正1933年春季的一天,因叛徒告密,陈赓将军在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召见陈赓曰:"陈赓,你瘦了。"将军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将军谓蒋氏曰:"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曰:"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将军曰:"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1943年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抗大作整风报告。陈赓将军忽然抓  相似文献   

6.
1933年秋天,红军十二师师长陈赓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的战斗中,右腿膝盖负了重伤,需要去上海治疗。敌人得知这个情报后,如获至宝,立刻在陈赓必经的路上布下层层罗网,扬言不惜一切代价要抓住他。 从河南新野到上海有千多里路,别说陈赓右腿受了重伤,就是一个身强体健的汉子,要闯过这千多里的封  相似文献   

7.
两位大将故乡情罗尊柱巍巍韶峰的北面,是郁郁苍苍的湘乡市仙女山。山下的龙洞乡是我军的杰出将领陈赓和谭政两员大将的故乡。我国共有10位军功显赫的将军被授予大将军衔,而方圆只十多里的龙洞乡就出了两员大将,这里真可谓人杰地灵。陈赓原名陈庶康,于1903年诞生...  相似文献   

8.
马崇俊 《老年世界》2013,(11):18-20
开国大将陈赓因腿伤,拟前往苏联医治。途经哈尔滨,一道对他的密杀令先他而来……接令者经过艰难抉择,终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当事人接受来自家乡的文史研究人员采访时,道出了这个尘封已久的、连陈赓大将自己一生都不知道的秘密……  相似文献   

9.
肖自强 《老年人》2004,(5):36-37
陈赓和宋希濂都是从湖南湘乡走出去的战将,陈赓是共产党的大将,宋希濂是国民党的“鹰犬将军”。两人虽然走过的人生道路不一样,但相互真挚的情谊却延续一生。1923年初冬时节,当时的长沙育才中学的考场上坐着两个穿青布衣衫的青年,稍高的是宋希濂,略矮的是陈赓。听说孙中山派人在长沙招考一批有志青年到广州受训,两人不谋而合,在考场巧遇。因同为湘乡人,他们一见面便觉得格外亲切。不久,两人都接到了录取通知书。招考的人对他们说,广州是革命根据地,由孙中山领导,革命政府欢迎你们去,只是眼下经济拮据,路费需要自筹。于是,陈赓和宋希濂联络了…  相似文献   

10.
一代名将左权的爱情生活文/娜馥左权,1905年诞生在湖南醴陵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五四”运动后,他投笔从戎,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期间,由陈赓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旋即参加了东征和平叛。左权以学习和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被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  相似文献   

11.
何立波 《老年人》2007,(9):36-37
1934年10月,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前夕,中革军委决定将红军大学、第一步兵学校、第二步兵学校、特科学校合编成立军委干部团。军委干部团的领导阵容非常强大,陈赓任团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钟伟剑任参谋长(后为毕士悌)。干部团的干部都是久经考验的红军指挥员。 、  相似文献   

12.
父亲和陈赓大将、李克农上将到饭店吃饭,竟然都没有带钱。那个年代,高级将领也不能动用一块钱公款吃饭。  相似文献   

13.
龙峰 《老年人》2005,(1):36-37
陈 赓 的 一 生 充 满 传 奇 色彩,这同他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陈赓生性乐观,活泼好动,幽默风趣,而且极富表演天赋。这种与生俱来的禀性展现着他的人格魅力,是他人缘极好的一个重要原因。陈毅元帅曾 经 说 :“ 陈 赓 将 军 是 一 块 磁铁,风趣幽默,能够团结大多数人一起革命。” 陈赓自幼立志,从戎报国。1924年5月,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因聪明好学,机智勇敢,与蒋先云、贺衷寒一起被公认为“黄埔三杰”。陈赓擅长于人际交往,而且有表演才能,入校不久 便成 为黄埔军校“血花剧社”的骨干。一次,剧社排演讽刺剧《皇帝 梦》,陈赓自告奋勇,…  相似文献   

14.
陈赓将军智勇双全、战功赫赫。在他58年的人生中,几乎经历了整个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历史。 人们喜欢称陈赓为“乐天派将军”,他的乐观开朗甚至玩笑和恶作剧,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是同事和战友们精神的调剂和安慰,而外表粗犷的他却并不掩饰内心的细致,对妻子儿女他总有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柔情。  相似文献   

15.
陈赓的眼泪     
正1960年秋,有天吃完晚饭后,病中的陈赓大将在警卫员的陪同下外出散步,刚出灵境胡同,就发现许多人正挤在一家商店门前抢购面包,有位领着个小女孩的老奶奶试图挤入人群,努力了几次也未能如愿,只好唉声叹气地退到一旁。见到这个场面,将军伫立原地久久不动。警卫员明白了首长的意思,问道:"要不我去帮一下那位老人?"陈赓沉吟片刻,摇了摇头,说:"面包的数量就那么多,她买成了,另外的一个人也就吃  相似文献   

16.
陈冠仁 《中外书摘》2007,(10):43-44
在我军中,有兄弟将军,如王宏坤、王宏信,张能彬、张平凯,贺晋年、贺吉祥;有叔侄孙将军,如梁仁芥、梁兴初、梁必业,还有外甥和舅舅将军,如凯墨·索南旺堆少将和阿沛·阿旺晋美中将,而陈赓也创造了一个佳话,那就是连襟将军。  相似文献   

17.
难舍的牵挂     
胡玉峰 《当代老年》2011,(11):38-38
1973年2月,邓小平结束了在江西的劳动改造生活,回到了北京。当年七月份,地铁公司领导接到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保卫处处长刘生同志打来的电话,说小平同志13日上午要来地铁公司看看。接到通知后,大家由衷地感到,邓小平同志没有放下他8年前在玉泉路西白果树下奠基开创的地铁事业。  相似文献   

18.
粟裕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我们永远怀念他。我少年从军,在陈毅、粟裕同志领导的部队里转战华东,直观地领略了粟裕同志治军用兵的雄才大略,以后又聆听过粟裕同志的教诲。粟裕同志逝世后,他的夫人楚青大姐赠我一本《粟裕战争回忆录》。通过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结合学习这部凝聚着粟裕同志毕生心血的军事名著,  相似文献   

19.
胡耀邦同志于1989年4月15日在北京病逝。屈指算来,他离开我们已25年了。近几年来,我陆陆续续地读了不少关于胡耀邦往事的回忆文章,感人至深。试摘耀邦同志的几段鲜活语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董福民 《老年世界》2014,(12):14-15
我今年73岁,属马,曾与马打了6年交道。1961年6月3日,年满18岁的我应征入伍,原单位内蒙古毛纺厂为我们举行欢送大会。我代表33名入伍的同志在大会上讲了话。毛纺厂多数是女同志,有一位女同志问我是什么兵,武装部部长王义大声告诉她:“是骑兵,骑上那高头大马,可神气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