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纵观虞洽卿的一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借债大王”。如有借债的机会,虞洽卿是绝对不肯放过的。例如1920年,南北军阀政府在上海举行和平会议,北京政府的总代表是朱启钤,由财政部和陆军部次长陪同朱启钤南下,以便进行幕后活动。当时任财政部次长的是李思浩,李思浩与虞洽卿不仅是老乡,还是旧相识。一心想借款的虞洽卿正在打李思浩的主意。但虞洽卿并未直接找李思浩,而是秘密指使心腹陈良初向李思浩献计说:  相似文献   

2.
唐延枢(1832—1892)号景星,是著名的洋行买办,也是洋务运动的积极推动者,为中国近代化和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去世时,13个国家商务官员的轮船为他下半旗志衷。  相似文献   

3.
1962年出生于上海的傅国华,现在在加拿大籍华裔建筑师,在上海主政一个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对生他养他的上海,傅国华有着很深的故乡情结,这种情感的表露形式,就是他对“新海派住宅风格”的潜心探索。  相似文献   

4.
吴青霞 《中外书摘》2008,(10):49-49
徐志文君,上海宝山人,1942年出生在—个农民家庭。1959年春,徐志文考进了上海市美术学校,三年内得到资深画师江寒汀、应野平、俞子才、孟光和李咏森等传授,多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1962年春他被遴选进入上海地噩最高的艺术殿堂一上海中国画院,根据情况,院领导把他安排在谢之光老画师门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节选自美国记者霍塞(Ernest O.Hauser)所著《出卖上海滩》。这部书记述了上海自开埠以来,直到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外国侨民撤离为止的近百年上海发展史。作者长期生活在上海,对他所叙述的对象比较熟悉,所以他笔下出现的人物、场景、故事等常具有独特的视角,既有历史研究的严谨态度,又有纪实报道生动有趣的风格。此书1940年在纽约出版以来,多次重印,被视为研究上海中外通商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6.
北京是鲁迅从日本归来后长期生活过的城市,从1912年到1926年,共生活了15年,仅从这一时期鲁迅日记中,我们发现他去过的有名的餐馆就有65家!鲁迅对于北京菜、北方菜非常喜爱。他喜欢吃油炸的东西,硬的东西。尽管他的胃不好,每饭后必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两粒以助消化,但他还是乐此不疲。回到上海后,许广平甚至曾想为其请一位北方厨师到上海,但因为厨师薪水太高,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相似文献   

7.
作为上海市地质学会的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守祺先生对上海治理地面沉降的各项工作十分熟悉。在他看来,我们现在对地面沉降讲的最多的是危机与困难,却相对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上海数十年来治理地面沉降成效显著。刘秘书长介绍说,上海在地面沉降的研究和治理方面一直都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早在1921年上海就有关于地面沉降的首次报道,1939年就有人发表论文,  相似文献   

8.
秋石  李琦 《中外书摘》2011,(6):37-40
1957年7月7日,毛泽东在上海一次座谈会中,真的说过如果鲁迅还活着,可能会把他关入大牢的话了吗?  相似文献   

9.
马林是在1921年6月到达上海的。一到中国,他就立即着手帮助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先后同李大钊、张国焘、李汉俊等交换了意见,研究确定了召开“一大”的有关事宜,并设法与在广州的陈独秀取得了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中外书摘》2014,(12):56-58
一2007年11月11日,上海初冬太阳暖暖的一天。我来到张浩波先生的寓所。八十高龄的张浩波思维敏捷,记忆力惊人。“20世纪60年代,我在上海市团委任书记。”张浩波打开话匣子。有一天,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副市长曹荻秋找张浩波,他从北京开会回来。他说,周总理和农垦部王震部长给上海一个任务,希望上海每年动员、组织两三万知识青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后不久,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小男孩来到了上海红十字会,用磕磕巴巴的中文向工作人员说明了他的来意。他的名字叫查尔斯·张,是美籍华人。在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后,他就在居住地夏威夷进行了募捐,他自己动手做了4个木制捐款盒,在盒子上写明寻求捐助的原因和他的预期目标——1000美金,并承诺亲手将捐赠款送到自己的家乡——上海的红十字会。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何裕民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便在这所学校任教.并先后成为我国最年轻的中医副教授、最年轻的中医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国家重点建设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执着于中医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并将在未来社会大有可为。他说,这是他终生的追求。因此,他曾被评为全国杰出青年中医、上海市劳动模范等.人称“劳模教授”。为了验证和发展自己的观点,他曾创办上海民生中医药研究所、上海民生健康服务中心,在肿瘤中医治疗与康复、亚健康状态调整等领域进行了许多探索,并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了“零毒化疗、整体抑瘤”的肿瘤治疗观,他甚至还给自己最新研制成功的一种中药抗肿瘤产品命名为“埃克信”。他说,他要做既有科学精神、又有民族情感的中医药探索者。  相似文献   

13.
《老年世界》2008,(10):4-5
许鹿希.1928年8月出生在上海。1953年.她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讲解剖学.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1948年秋.他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由于他的学习成绩非常突出,不足两年便修满了学分.并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此时的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连任国家卫生部部长,远在上海的妻子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获知消息后说:“他这个人比较认真,而我们两个人又长年不在一起,希望他在工作之余,要注意身体。”寥寥数语,关爱在心……  相似文献   

15.
解放前,我就在上海教书;解放后,担任上海市东中学的校长,后来又调到市教育局任教研室主任、普教处处长等职。我对全国统一高考发生疑问是从1959年开始的。那年的全国高考,福建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全国最高的,位列第一名;上海排第五名。上海分管教育的市委书记说,上海条件这么好,怎么考了个“王老五”?他对这个名次很不满意,让我带一批校长去福建取经。  相似文献   

16.
李黄珍  曹晓荣  赵岳 《职业》2013,(31):11-13
他的专业是控制,却选择进入IT界;他是当时康柏中国最年轻的销售总监,却选择白手起家创立公司;当大家都以为他会在IT界“从一而终”时,他已经开始向人力资源行业进军——中华英才网、上海润杰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肯耐珂萨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他在奋斗的路上永不止步,作为领军人物,他一直追求卓越,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向一个又一个顶峰攀登。他,就是肯耐珂萨总裁——沈健。  相似文献   

17.
2000年的秋天,26岁的Michael提着行李,跳上了一辆开往上海的火车。 他刚刚从南京一所名牌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硕士毕业。4个多小时后,他将开始人生的另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8.
熙格 《当代老年》2009,(9):36-38
到沙漠去种树,让儿子的生命在绿色中延伸 2000年5月22日,这个对他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在年逾花甲的上海老人易解放眼中,却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9.
1999年,来自美国波士顿的25岁年轻人乐华第一次来到上海,纯粹只是个游客。观光之余,他发觉自己好像很喜欢这个城市。  相似文献   

20.
2008年7月1日上海闸北发生袭警案,造成6死4伤的严重后果。而造成这次案件的原因却十分简单。据知情人透露,2007年10月国庆期间,身为北京人的杨佳到上海游玩,为此他曾租用当地一辆自行车代步,不料被上海闸北公安分局以涉嫌偷盗自行车名义审查。据说,杨佳租用的自行车是被人偷盗后转卖的“黑车”。而作为一名普通租车人,杨佳其实与“黑车”并无瓜葛,但双方的分歧却由此产生。在弄清真相之后,杨佳多次控告闸北分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