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跟随毛泽东进北平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和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25日凌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乘火车抵达北平。进入北平后,中央书记处的五位书记又忙碌起来。刘少奇去天津参观访问。朱德在北京访问谈话。任弼时虽然身患重病,但也  相似文献   

2.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毛泽东的这句话曾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毛泽东是何时开始讲的,具体是怎么讲的,现在很难考证了。曾经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身边工作过的韩桂馨回忆说:在西柏坡,有一次刘少奇向青年们提出说要好好学习,多学本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3.
1953年12月下旬,马上就要进入60周岁的毛泽东,要离开北京到杭州去休假。说是休假,其实他还要在那里主持起草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他本该马上动身,但还是被高岗的事情耽搁了。临行前,他依照过去的惯例,提议在他外出期间由刘少奇主持中央工作。刘少奇鉴于当时情  相似文献   

4.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毛泽东的这句话曾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毛泽东是何时开始讲的,具体是怎么讲的,现在很难考证了。曾经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身体工作过的韩桂馨回忆说: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少奇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秘密访问了苏联。访苏期间,斯大林问刘少奇,何时宣布成立中央政府?刘少奇根据中央的意见回答说,困目前正集中力量解决华南各省的问题.成立中央政府可能要在1950年1月。此时斯大林建议:解决重大问题固然要稳妥,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错过时机。并提醒说,要警惕和防止敌人利用所谓的无政府状态进行干涉和破坏。刘少奇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忠告.于是立刻向中央作了汇报。  相似文献   

6.
四清运动是一桩历史公案,毛泽东与刘少奇,这两位历史巨人的分歧在运动中公开化。本文采访的两名对象,刘源(现任武警总队副政委)是刘少奇与王光美之子,他在文革开始时期,曾耳闻父母对有关问题的说法;何家栋是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的顾问,对刘少奇研究有素,又曾就相关主题采访过王光美本人。他们使用第一手材料,又援引有关文献资料,对这一段历史公案作出了值得注意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未名 《领导文萃》2013,(16):79-82
刘少奇是毛泽东最得力的助手与第一个接班人,曾在二十余年间受到毛泽东格外的倚重、信任。复杂激烈的党内斗争中,毛泽东之所以笑到最后,最高领导地位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得以最终确立,都有刘少奇殚精竭虑的汗马之功。刘少奇也因此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全党二把手。但毛泽东的信任似乎有一个前提,这位二把手不能插手军队,或者说拥有自己的"山头"与"嫡系将领"。刘少奇虽然曾做过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领导思想理论。他指出领导者是有理论的引导者,指明群众路线是领导者与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强调按民主集中制改革领导制度,认为领导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等,极大地丰富了党的领导思想理论,是毛泽东领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研究刘少奇的领导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讯     
《决策》2011,(11)
传承历史,再铸辉煌——安徽博物院简介安徽省博物馆建成于1956年,是新中国兴建的首批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之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毅、江泽民等先后来馆视察。毛泽东同志在此对新中国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是毛主席、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时期实现了中国社会从战争转向和平、从革命转向建设、从农村转向城市的伟大转折,奠定了共和国大厦的基础。这个时期铸就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永远激励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再创辉煌。 毛泽东:“进京赶考” 自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总共1年零10个月的时间。这一时期,党中央、毛主席组织  相似文献   

11.
彭厚文 《领导文萃》2013,(11):79-82
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重大改组。会议决定刘少奇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从此,刘少奇跻身中央核心领导层,并奠定了党内第二号人物的地位。此之谓刘少奇在延安的崛起。受"左"倾错误路线压制和打击时期  相似文献   

12.
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公开批评斯大林,中共与苏共在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域加速决裂。与此同时,中国与东德的关系却得到了加强。9月8日,东德统一社会党第一书记乌布利希率中央代表团前往北京参加中共八大。9月23日,乌布利希与毛泽东、刘少奇和中联部长王稼祥举行了长达两小时的私下谈话。此次谈话涉及内政问题、对西德战略以及对苏关系,表达出了毛泽东和乌布利希的政治思维方式。以下是德国媒体新近披露的谈话记录。  相似文献   

13.
李东朗 《领导文萃》2009,(12):98-101
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的由来 成立书记处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是刘少奇1943年1月12日向政治局提议的。他还建议“中央书记处设一个主席,两个书记,书记是主席的助手。”他的这个关于“主席”和“书记”角色的设计,实际上规定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既然“书记”是“助手”,就处在辅助的地位,就必然要由“主席”在最后作出决定。而显然中央许多人同意了这个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毛泽东让儿子到农村去劳动锻炼1946年1月,毛岸英在苏联学习结束回到延安后,中央领导同志考虑到毛岸英多年不在毛泽东身边,这次就想把他留下来。毛泽东没有同意,他让岸英住在警卫团。后来,中央首长又让岸英到中央小食堂吃饭,毛泽东却说:"他没资格。"当毛泽东和岸英谈话问岸英在苏联都学习些什么时,毛岸英回答说:主要学习军事,还学习了一些历史、哲学、政治、文学等。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陕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但却没能再踏上这片黄土地。然而,在这片黄土地上,却有着——历史定格在1935年10月19日的延安吴起镇。这一天,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率领中央工农红军踏上了黄土地。毛泽东把这一重要时刻称之为“到家了。”从此,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选在陕北,毛泽东和党中央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当年,就是在延安那个还不为外人所知的陕北小镇,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毛泽东思想在这里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吴江 《领导文萃》2012,(8):96-99
郭嘉,三国时期曹操的重要谋士,是一个历史人物。1959年毛泽东在中央的重要会议上多次提及,并推荐看他的传,号召向他学习。毛泽东经常称赞历史人物,向干部们推荐读古人的传记,往往是同现实情况相联系,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细读史料,还是可探求毛泽东加之于郭嘉身上的更多含意与心境。郭嘉是自下而上"多谋"的典型在1959年2月底3月初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比较  相似文献   

17.
徐焰 《领导文萃》2012,(11):81-84
长期蛰居于避风避光的阴暗屋子里的林彪,在解放后真正走上政治斗争舞台,是在1959年夏天的庐山会议。本来,林彪向中央请了病假,不参加这次会议,不久在毛泽东电召后上了山。到达会场时,他知道毛泽东同彭德怀闹翻了,马上做了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吴江先生经历丰富,理论造诣高深,参与了中共许多重要理论的形成,又有一段时间身处政治核心漩涡之中。他与中央领导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胡耀邦等曾零距离接触,与胡乔木、周扬、邓力群等理论家切磋争鸣,还与陈伯达、康生等也甚为熟稔。特别是胡耀邦在总书记岗位上,吴江在不同时期的三次"直谏",且围绕"厚重"、"威重"、"慎重"三个主题词展开,令人印象深刻,沉思难已。  相似文献   

19.
1931年,张国焘作为中央代表来到鄂豫皖苏区,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是时徐向前则任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这对“搭档”在历史的大潮中决裂,各奔前程:一个后来成为共和国开国元帅,另一个投敌叛变、最后在国外凄凉死去。这里讲述的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与四方面军会师后,徐向前拥护中央北上决策,但又不愿将四方面军拆为两半,在毛泽东与张国焘之间所作的艰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在萧诗著的《毛泽东谋略》一书中,提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上海,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毛泽东会见资本家后,召见刘少奇和周恩来,向他们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刘少奇说:“这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进它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毛泽东很不满意地摆了摆手:“决不能用暴力,每件事应该是自觉自愿的。”周恩来说:“我首先让猫饿3天,然后,我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猫非常饿的话,就会囫囵吞枣般地吃下去。”毛泽东显然也不同意,因为在他看来,不能用欺骗手段愚弄人。他的办法是:“可以把辣椒擦在猫的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的时候,它就会自己去舔掉辣子并为能这样做而感到高兴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