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4,(10):M0001-M0001
正至于问到中国的开放政策会不会变?不会!会继续开放,会有更多的中国公民走出国门。这会增加政府的责任,政府要尽职履责,尽自己最大的可能,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确保在海外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债务风险是总体可控的,政府的债务率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以下,大多数债务还是投资性的。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风险,正在加强规范性措施,包括采取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开正门、堵偏门,规范融资平台等措施。对于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我们实行的是"零容忍"。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不论职位高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就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推动高压反腐策略,采取"零容忍"的反腐态度,实行"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战略,敢于动真格,只要触犯党纪国法就一律查处,体现了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目前,我国的"零容忍"反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威慑作用,官员"不敢腐"初显成效。但是我们集中关注的是一把手或者掌握实权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败,把主要甚至全部精力放在了查处具有  相似文献   

3.
腐败新动向:责任主体『集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泉涌 《领导科学》2004,(12):50-51
在反腐败斗争中,人们常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查处一个腐败分子,带出一个“腐败群体”。许多腐败分子不再是独来独往,团伙性违法乱纪的“集体腐败”现象正悄然蔓延。腐败行为的责任主体“集体化”发展趋势表明,遏制“集体腐败”是当前反腐斗争的重要课题之一。“集体腐败”的典  相似文献   

4.
张珊  李诗 《领导科学》2003,(10):42-43
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批腐败分子相继落马,这使得一些尚未暴露的贪官受到巨大的震慑,行为有所收敛。但是,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依然激烈,少数腐败分子仍然凭借着手中的权力,不断变换出腐败新花样,“贪官外逃”就是新出现的动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凝聚了强大的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完整的反腐败思想,主要包括:以"零容忍"态度面对腐败;重视制度反腐,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高度重视巡视的作用;反对腐败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反腐方面提出的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要求、新  相似文献   

6.
一、从思想上和行为上都予以重视 (一)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依法依纪严厉打击腐败分子 在领导干部尤其是高中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严重损害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惩治腐败作为查办案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张宝林 《领导科学》2001,(18):48-49
腐败成本是指腐败分子在进行权力与利益的交换时所作的投入,或者说所付出的代价。从一般意义上说,腐败成本表现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形态,主要构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名誉成本,是指搞腐败行为者所付出的名誉代价,主要有政治声誉、道德声誉等。二是纪律和法律成本,是指搞腐败行为者所要承担的纪律和法律方面的风险和代价。三是经济成本,是指搞腐败行为者所付出的经济代价。……  相似文献   

8.
正"共腐圈"是腐败重灾区的一个突出表现。腐败本来是一种需要遮遮掩掩的见不得光的行为,很多地方虽有腐败发生但毕竟还有所遮挡,有所顾忌,因此不会普遍,不至于成为满目腐败的重灾区。而一旦腐败分子构建了"共腐圈",并让其成为支配权力运行的地下组织,则腐败一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甚至是公开的秘密,也必然导致腐败进入重灾状态。因为,所谓的"共腐圈"其实就是权力寻租者的抱团,这种腐败层面上的共同体,让权力依附成为一种习惯,让权力勾结成为一种常态,结果必然导致腐败的无法遏制。  相似文献   

9.
对于腐败的“零容忍”是中国共产党一贯追求的目标,应在权力配置上实现异体监督,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省部声音     
正黄树贤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追逃追赃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是遏制腐败蔓延的重要一环。有关部门要加大交涉力度,不能让外国成为一些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腐败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11.
权力始终是一把"双刃剑"。想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要及时揭露腐败行为,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在容易产生滥用权力的领域、环节和部位,建立有针对性的权力制约机制,防范腐败的发展蔓延;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依靠法治制约权力,使国家机构和公务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确保权力在"刚性"的制度笼子里运行,有效防止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 吉林省白山市发生了一系列腐败案件,涉案的有数百名处级和科级干部,其原市委书记、市长亦不能幸免。腐败分子的落马几乎都与买官卖官有关。在白山市,由于腐败牵扯面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旋涡,腐败以及不正之风由个人行为转变成系统行为。一些不会送礼、坚持原则的干部成  相似文献   

13.
公权腐败研究不但要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视角出发,而且要系统挖掘其人性根源和人性治理措施。从人性角度而言,公权腐败是很难被根除的,只能降低程度,这在传统人性论中均有论证。当代反腐须多元并举,不应遗落人性环节,从自律层面而言,公职人员的道德要求不能高得离谱,因为任何道德都是对人性欲求的压抑和控制,目标过高容易导致群体性失效行为发生;从他律层面而言,则要"礼法"并举,法是指向罪的,单一的法治反腐只能打击质变为罪的腐败行为,而尚未成罪的腐败行为则无人管控,根本无法减少腐败的发生。为防止腐败"后继有人"和"春风吹又生",反腐应从源头入手,"礼治"能有效管控腐败的萌芽期和量变期,"德→礼→法"才是一种真正有效的全过程反腐举措。  相似文献   

14.
沈骊天 《领导科学》2001,(14):52-53
腐败问题是近年来国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什么会产生腐败?怎样有效扼制腐败?近年来各界见仁见智,发表了各自的观点.笔者在这里也想谈一下个人的一得之见. 一、腐败之源 当前,人们谈到腐败分子腐败行为的根源时往往归结为"世界观没有改造好,受到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往往把反腐败的主要措施定位于思想教育--或者说是思想战线上的阶级斗争.因为这实质上仍然停留在传统观念上,所以也就很难突破传统的轨迹.而社会系统控制理论则给人们认识腐败本质以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一把手利用帮派行为制造腐败,使政治混乱、政府形象受损。防范一把手利用帮派行为制造腐败,要大力开展警示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一把手修养,锻炼其党性;严肃认真地搞好党内政治生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挑选好、任用好一把手;使一把手独立于自我,做慎独的典范;在法治上进行监督与制约;实行政务公开与民众监督;创新公权力运行体制机制;解决一把手监督难题;加强纪律建设,严明纪律。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腐败亚文化",一般是指腐败群体内部乃至全社会范围内流行的各类容易引发腐败的潜规则和文化意识。这种文化包含着对腐败现象一定程度的容忍、羡慕甚至仿效的潜意识。一些权力拥有者把权力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换,并丝毫不以为耻,反而将其视为一种合理存在。而一些普通民众的潜意识里隐含着对权力的崇拜,甚至一旦有机会便迫不及待地亲身实践腐败,从而为腐败的生成创造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当下中国老百姓对腐败的态度远远没有达到"零容忍"的程度,不少人就对"贪腐的能吏"心情复杂,甚至抱有相当的同情。殊不知,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和治理。但是,现实生活中仍然有不少公众对于腐败现象习以为常,变得见怪不怪,患了腐败麻木症。这种麻木症大致可分为九类。——运气不好论。有人认为,遭到查处的腐败分子不过是运气不好,腐败分子更是感叹比其更贪的都没事,自己属于倒霉蛋。这是因为他们亲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微权力”腐败的机理机制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农村基层"微权力"腐败的预防与惩治,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题中应有之义。农村基层"微权力"腐败呈现主体以村"两委"一把手居多、村"两委"班子集体腐败现象突出、经济类腐败案件占主导地位、涉财违纪违法手段多样化等特点。农村基层腐败行为频发的原因在于法治观念淡薄、价值观扭曲,制度操作细则规范性不足、自由裁量空间大,监督行为机制乏力等因素。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构建基层贪腐预防与惩治体系,需要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开展警示教育,增强正向激励;规范用权,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创新村规民约制度安排,推行农村社会公平化管理工作;提升协同监督能力,使农村基层民主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腐败分子大多大权在握且胆大妄为,搞起腐败来易如反掌.那么,腐败行为究竟是怎样完成的,有没有规律可循?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人们就不可能洞悉腐败最深层的发生机理,也就提不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反腐败斗争也就不可能走向深入.这里,笔者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对腐败的基本要素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一、体现村干部的腐败行为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村干部的腐败行为是在一种错误的心理支配下实施的自觉错误行为。1."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贪婪心理。贪婪心理是村干部走向腐败的主要思想基础。村干部对于钱财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