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打招呼",是指某些领导干部和个人不通过规定的办事程序,私下表达个人意志的一种做法。当前,一些地方每逢提拔干部时,条子满天飞,各种请托纷至沓来,通过关系"打招呼"盛行,甚至成为了一种风气。"打招呼"歪风,严重干扰用人秩序,败坏用人风气,助长跑官要官,已到了非刹不可的程度。现象扫描在一些地方,一些口碑不  相似文献   

2.
严羽 《决策探索》2003,(10):46-47
"二政府",是群众送给一些借助政府权力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非政府行政部门的称号.这些非政府部门,却行使着政府的权力,甚至比政府的权力还要大,这样的现象虽然不普遍,然而在一些地方却也很典型."二政府"成了一些政府部门的代言人,它不但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而且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造成了政府与群众的严重对立.因此,对"二政府"的现象,各地党委、政府部门都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3.
"隐权力"作为正式权力系统以外的另一种权力,从古到今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方式和危害程度有所差别而已。作为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隐权力"已经沉淀于传统社会,侵蚀到现代文明。对"隐权力"进行综合治理已成为当今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一、从制度分析视角探讨"隐权力"的产生与存在1."隐权力"与传统制度的共生性首先,"隐权力"衍生于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人情政治中。有秦以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国社会长期形成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制,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我国官场屡次上演了"蛇吞象"的事情,看似级别不高的"小官",却涉及重大贪腐案件。频频出现的"小官大贪"现象警示我们:只要有实权,存在权力寻租的空间,即使级别不高的"小官",也会成为"大贪"。  相似文献   

5.
刘建 《领导文萃》2014,(22):1-1
<正>有干部认为,对于贪腐官员的不法利益坚决要"破",与此同时要做到干部利益"破"与"立"相辅相成,维护干部的合法利益。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在"干部利益的‘破’与‘立’相辅相成,在您看来接下来最应做好哪方面的工作?"这一问题中,受访者认为,首先要"总结反腐经验,建立起一套完善、持久、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得票率为86.8%。当前,反腐正处于治标阶段,治标的目的是为了给治本赢得时间。不可否认,导致当前严峻腐败形势的原因,不仅仅是官员个人的素质和道德问题,我们没有建成一整套使官员不敢贪、不能贪、不愿贪的体制机制才是根源。只有建立起严密的权力制约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为  相似文献   

6.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组织部长要深怀"三公之德",始终做到以德修身、以德领才、以德治政。公道用权,以德修身。要常怀视权为责、用权为民、履权为党的赤诚之心,牢记手中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决不能让权力成为光宗耀祖的锦衣、谋私牟利的手段、贪污腐败的"魔杖"。要主动设防,克己奉公,正确处理好公与私、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坚决反对把权力当做讨好卖乖、拉选票的"工具",拿权力送人情,用权力拉关系。  相似文献   

7.
刘尧 《领导之友》2010,(5):38-39
<正>大学行政化,在我国的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其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当前,大学的行政权力不仅象征着身份与地位,也决定着对教育资源的占有能力,"官本位"已经成为大学的主导  相似文献   

8.
无论何种政体,其终极追求都是"为民"。现代政治学,虽然更多侧重于对权力分立和制衡的研究,但政治哲学的本原性概念,依然是"为民",即人民"公共意志"的实现问题。无论是民主、共和政体,还是君主政体,哪怕是专制政体,其最终的执政方向和施政努力,都要体现"为民"的价值追求。是否"为民",就成为一把尺子,成为权力合法性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干部的选拔任用权是执政党的核心权力。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干部"带病提拔"成为巡视反馈意见和通报落马官员的高频词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各级党委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直接担负着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职责,如何选出好干部,甄别"带病"干部、防止"带病提拔",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一江苏省泰州市把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作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严把干部选任  相似文献   

10.
国家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合法合理运用下可以正确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职能。但是面对权力所带来的致命诱惑,掌握国家权力的一部分官员打破其道德底线而误入歧途走向腐败。09年赵仕永抛出了"温和腐败论",让我们看到了在潜规则下,腐败形式也在跟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在变着新花样,现代的温和腐败更为隐蔽,因而危害也更大,最终会严重妨害人们利益,扰乱社会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本文从权力快感产生的原因入手,阐述了国家权力的正负效应,由于难以抵制权力带来的致命诱惑而走向现在流行的温和腐败及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了防治腐败滋生和蔓延的措施,以此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1.
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受调查者认为"地方大员"在落实"八项规定"中"非常重要"。实际上,作为在中国权力运行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地方大员",不仅在改进工作作风中责任重要,而且需要驾驭地方经济建设、社会治安、反腐倡廉等各个领域的复杂局面,需要具有非凡的综合管理能力。那么,当前中国各地"地方大员"有着怎样的角色和功能定位?他们的行为有着哪些特点?承担着哪些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2.
正秘书因离权力中心最近,和权力中心人物关系非同一般,往往拥有一种领导干部延伸下来的隐性权力,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目前,有些领导干部"拐杖化生存"现象严重,他们的权力行为,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秘书来实施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对秘书配备提出了要求。2013年6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提出,"统筹制定领导干部秘书配备标准";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  相似文献   

13.
黄豁 《决策探索》2008,(23):76-77
去年以来,重庆陆续有8名厅级干部因收受巨额贿赂、为房地产开发商谋取利益而"落马",有的已被判刑,有的陆续站上法庭被告席.这一系列"窝案"暴露出房地产业的"行业性腐败"特征:房地产开发的诸多环节存在着权力寻租和官商勾结现象,房地产的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在权力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一些干部不是为民执政,而是为"老板"执政.  相似文献   

14.
张朝丽 《领导文萃》2009,(11):15-20
无论是去年的林嘉祥案还是近日的贵州习水案,无不在现实生活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成为网络上广大网友热烈讨论的话题和强烈批评的对象。这些现象不仅暴露出当前官员队伍中少数人的个人素质存在严重问题,也凸显网络时代“官员形象”的重要.因为在彰显民意的时代.官员形象直接影响到民众对官员的认同度和支持率。那么,当前官员的整体形象如何?官员形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从"制度—文化"的双重角度入手进行反腐是当前我国反腐的主要方式,但腐败依然发生,并且还出现了奇奇怪怪的现象,继续损害着党和人民的形象和利益。如何创新反腐机制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挑战。将"制度—文化"转向为"制度—文化—个人"的反腐模式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一方面,个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拒绝腐败,也可以成为腐败的监督者;另一方面,个人与制度、文化彼此关联,环环相扣,从个人层面加强建设,可以完善"制度—文化"的反腐体系,从而精准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政治认同表现为一种接续式的重新建构,是在历史继承中赋予政治认同以现实的新内容。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已经使中国摆脱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模式,社会发生深刻和巨大的变化证明了改革具有革命性质,它不可能不对政治认同产生影响。然而,当代中国改革的指向"决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改变建设模式和发展的体制机制。这就决定了政治认同的重新建构不能选择脱胎换骨的路径,社会主义制度内核的保留和建设模式的创新相统一,成为政治认同重新建构路径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小微权力",是指村级组织及村干部依法依规享有的村级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项目以及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村务管理权力。当前,如何更好地预防农村基层腐败,规范村干部手中的权力,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2013年以来,宁波市针对村干部权力界定模糊、决策随意、执行失范、监管薄弱等问题,率先在北仑、宁海、象山、余姚等地探索农村"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最大限度地从"小"处着手,让村干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有限、职能有效、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治理力量的基本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治理效果及其水准。在现实中国语境下,随着社会力量的结构性变迁,基层治理力量正经历着从异化向重构、从缺席向回归的转型,如何理解基层治理力量格局的演化过程和异化现象,如何实现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进而探索我国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基层治理力量格局在经历异化——破坏性、寄生性力量对基层治理的渗透之后已经出现重构的迹象,传统良性治理力量的回归已经开始促使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但这一改良和重构过程必然伴随着各方力量的激烈博弈,而推动重构的完成和驱逐破坏性、寄生性力量则需要削弱基层治理良性力量的内部分化,推动以政府作为组织者、协调者、运营者的有效协商平台的构建。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虽然应当作为一个强势的协调者而存在,但对其所协调的内容、手段应当予以明确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正>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不受制约、制约不了,从而导致权力滥用和严重腐败,是一个非常普遍和典型的问题。因此,分解一把手过于集中甚至垄断的权力,实现权力的合理配置和规范运行,已经形成广泛共识。有些地方和部门明确规定,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和重大项目,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实行一把手末位发言制。这些措施无疑会对制约一把手的权力产生一些积极的效果,而且分解和监督一把手的权力必然会成为改革的方向。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造成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是高度集中的权力本身,而不单纯是具体的领导者个人。对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们正在目睹和经历一场以Facebook、Twitter以及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所掀起的媒介革命。"自媒体"所开创的信源革命,开启了媒介的"民众化转向",带来了"传播个人主义"的崛起,也带给了我们充分的政治社会学想象空间。"自媒体"削弱并分享了传统"喉舌媒体"的媒介权力,拉近了精英与平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近似地实现着传播平等;降低了"横向传播"与"网络结社"的成本,为公民的集体行动提供了更多的现实可能。同时,"自媒体"克服了政治决策的封闭性与政治监督中的信息不对称,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