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族博览》2000,(3):40-41
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也是西藏艺术史上最杰出的情歌诗人。其一生特立独行,卓然不群。 即使经历了几百年,我们今天吟读他的情歌,仍可从中强烈体认到人生之奇妙、自由之可贵、爱情之美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仓央嘉措情歌的汉语译介出版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从翻译出版学的角度,分析仓央嘉措情歌汉语译介出版的不同阶段、译介出版传播的形式、存在的问题将给人们以思考与启迪.  相似文献   

3.
仓央嘉措情歌是藏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广泛流传是民族文化互相融合、互为依存的缩影。对仓央嘉措其人其事的不同认识,会使人们对他的情歌产生不同的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反过来又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可以遐想和发挥的空间,从而使得对《仓央嘉措情歌》做出多种解释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长期以来习惯于以仓央嘉措个人的生活事迹去推测情歌反映的内容 ,又从情歌本身的字面理解去反证仓央嘉措史实记载的确实性。这种社会历史大文化批评的具体运用 ,无疑推动了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的深入发展 ,但在无确凿史实资料确定作品的归属性的情况下 ,以及情歌本身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增删的情况下 ,这种研究方法有着天然的障碍。与这种批评方法截然相反的是 ,近年来西藏文学创作和批评涌现出一股主体体验式理论的倾向。这种理论倾向的实践更多的是实验性的文学创作。许多作品在抽去具体的时空环境 ,消解社会历史的中心的同时 ,将语词修饰为一些空灵意象的情节对话 ,从而使作品的模糊性增强 ,但却不能使读者真正地进入作品 ,从而也不能实现阅读的价值。真正的文学批评是多方面的 ,必须兼顾作品本体论、作者创作论及其他一些文学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于道泉将仓央嘉措诗歌从藏语翻译成汉、英两种文字,开仓央嘉措诗歌汉、英翻译之先河.截止目前,仓央嘉措诗歌已经拥有了21个汉语译本.从统计学的视角来考察仓央嘉措诗歌的汉语翻译,可以看出它们在汉语文化圈中译介的一些特征,也可以呈现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翻译学术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内蒙古西部重要寺院阿拉善南寺的创建者和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tshangs dbyangs rgya mtsho)传》的作者阿旺多尔济(ngag dbang rdo rje)的生平事迹作了较为系统的叙述。作者从比较多的蒙、藏、汉文献中找出有关阿旺多尔济的零散记载,把它们按年代顺序整理汇编,从而比较完整地描述了 他一生中的重要活动。这对研究六世达赖喇嘛和《仓央嘉措传》一书及其作者,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荣立宇 《西藏研究》2015,(2):110-120
仓央嘉措诗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滥觞阶段(1906—1930年),特征表现在译者多为英国早期带有殖民者身份特征的藏学家,他们的译诗多出现在藏学著作的相关章节或是附录中;初步发展阶段(1930—1969年),其特征为译者身份局限于西方的藏学家,全译本、单行本开始出现,翻译与藏学研究密切相关;多元发展阶段(1969年至今),表现为更多译本的涌现,译者身份的多样化,诗人翻译家开始涉足其间,翻译与英语诗歌创作开始发生关联。  相似文献   

8.
赵元任先生是中国使用科学方法记录藏语第一人,也是中国运用语音学和音系学原理为拉萨话整理出科学语音系统的第—人。他在《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译著中的拉萨话记音影响深远,其拉萨话语音系统至今仍是研究藏语方言和拉萨话的基础。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译著中的记音进行了综合的述评。  相似文献   

9.
卓仓藏族文化在有鉴别地吸纳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又顽强地保留了其本身悠久的文化传统,这在婚俗中表现得颇为突出。因此本文就以卓仓藏族婚俗为视角,通过对其仪式象征的表层结构如实物、行为、言语等象征的阐述,继而分析了其象征的深层结构,即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宗教观和族群认同观。  相似文献   

10.
杨敬修,字仲明,是晚清"经汉两通"的新式伊斯兰教学者之一,他一生致力于伊斯兰教振兴,他的《四教要括》、《古兰经大义》至今仍有重大影响,在民国期间被誉为当代第一学者。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青海历史上著名的教育者,着重论述了杨应琚的教育主张以及采取的教育措施,并论述了对青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类学界前辈杨堃先生的<法国社会学派民族学史略>这篇文章发表于1981年.当时,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学科进入恢复重建时期,西方诸流派理论重新被学界热切关注,而法国社会学派较少为当时学界所知,于是年届80高龄的杨堃先生撰文介绍.文章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社会学年刊学派民族学的流派形成、学术传统、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这些通俗的知识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人类学教科书的铁板一块,然而从细密之处仔细推敲,会发现仍有一些勾连却分叉的纹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藏学>是全国性、综合性的大型藏学研究学术期刊,是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她所刊登的论文基本上代表了我国藏学研究较高水平.采用文献计量学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国藏学>1988-2007年20年的发文进行统计,并从论文数量及年代、主题分类、科研基金资助论文、作者群及核心作者队伍、作者系统分布、地区分布、作者合作情况等进行计量分析,既是对<中国藏学>20年来的发展的梳理,也是客观地评价该刊物学术价值的认识过程,为进一步办好刊物和今后的藏学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一个学者最好的纪念就是对他学术心路的追忆、对其作品的肯定和对其衣钵的传承,这应当是我们作为研究者的一种追求和共识。2019年8月29日,著名回族史学家杨怀中先生走完了他的一生,于一个以学术为志向的学者而言,肉体的生命结束了,但学术生命没有终止,先生身前所著的学术著作、学术遗产和为学之风,会因后来者的阅读和传承而得以延续。文章以杨怀中先生的《回族史散论》为切入点,回顾杨先生的系列著作,梳理杨先生的学术心路、学术遗产和为学之风,以期在先生学术著作和为学之风的勉励中前行。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给出了建构面向东盟国家的多语种电子商务网站的一种设想方案.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和网络用户的多语种化,使得多语种网站建设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解决目前在Internet环境下多语种电子商务贸易信息传递不对称的问题,是中小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进而走向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西北地区回族研究界中,冯增烈(已故)、马通、杨怀中三位先生是当代回族学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并以各自独特的研究领域和风格成为三座凸显的山峰.冯增烈先生以回族学学科的理论建设和新领域的研究著称;马通先生以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的调查与研究著称;杨怀中先生以回族史研究和创办并主编<回族研究>著称.  相似文献   

17.
泽拥 《中国藏学》2007,(3):91-100
同英国一样,19世纪的法国也同中国藏族地区有相当的历史交往,藏族文化通过传教士、冒险家、旅行者、外交官、藏族文化研究者等不同职业的人得以在法国传递。到世界局势动荡的20世纪初,法国出现了一些与藏族文化相关的文学创作,自此藏族文化以象征性的形式进入到法国人的意识中,这是长期以来法国接受藏族文化的一个结果,同时也反映出法国人对藏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商是中国传统社会既有内容.近代以降,中国的乡缘血缘宗族已衍生出市镇商域宗族,家族商号是市镇符号及宗族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