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姑奶说,黄土都到了脖梗子了,还不知道谈恋爱啥滋味呢,这一课,得补上。大姑奶是我爷爷的堂妹,在我眼里,她是个时髦老太太。大姑奶18岁开始当代课老师,认识大姑爷爷的时候已经38岁,准剩女,不是大姑奶丑得没人娶,而是她有老爹老娘要养,唯一的哥嫂在外地上班。直到那年哥嫂工作调回来,有了支撑门户的,大姑奶才说要嫁人。与大姑奶闪婚的姑爷爷32岁,前妻病逝撇下  相似文献   

2.
高嫣 《老年人》2004,(8):34-34
邻居家的康康和欣玙都喜欢到我家里来玩。我家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个好玩的爷爷。爷爷和我们一起吹喇叭,弹电子琴,看动画片,还教我们唱歌。看到爷爷成天乐呵呵的,我在心里想:他小的时候肯定也是个大玩家。跟爷爷相比,奶奶就不一样了。她整天虎着脸,动不动就训人。爷爷没有退休时,她只管我一个,每天从起床开始就两眼直盯着我。我受她的管束,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许玩,没有一点自由。说来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明明出着太阳,她却要给我穿上厚厚的毛衣,惹得同学们笑我像一只企鹅。现在,奶奶就不只管我一个人了,还管着爷爷。爷爷退休在家,她一会儿说…  相似文献   

3.
<正>她隆重热情地向我推出多款"劣质"男,对我的婚事保持着堪比媒婆的高度热情,她是我曾经无比厌恶的一个女人,她就是我的姑妈。1大年初五,姑妈登门做客,第一句话就是":我给囡囡介绍个对象。"妈和爸喜滋滋地  相似文献   

4.
杨辉 《老年人》2003,(10):31-31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总会想起30年前我和表妹初次见面的情景。1961年,我从部队复员到了哈尔滨玻璃纤维厂工作。这年春天,我回老家湖南南县探亲。那时交通十分不便,在长沙下了火车后,要转乘客轮到南县茅草街,再换坐两天的民船,才能到达家乡。船到水浅处,船夫要上岸拉纤,船才慢慢移动,所以民船又叫“纤划子”。在茅草街,“纤划子”快开的时候,一个年轻女子匆匆赶了过来。她身穿蓝灰色校服,提着帆布箱子,显然是个学生。也许她跑累了,无力将箱子提上晃悠悠的“纤划子”,便笑着用求助的眼神往…  相似文献   

5.
李自芳 《老年人》2003,(5):20-21
我出生于一个大家庭,上有八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姐姐们出嫁后,相夫教子,大都是家庭妇女。只有六姐李灿英和哥哥李炳奎在郭亮的影响下,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革命事业。六姐乳名叫友珍,我从小称她为友姐。她毕业于长沙自治女子职业学校,学得一手精湛的缝纫手艺。1922年,她与郭亮结婚,第二年由罗学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湖南早期妇女工作的领导者之一,也是郭亮领导湖南革命斗争的得力助手。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处追杀共产党人,全国一片白色恐怖。郭亮在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海陆丰起义,随之受党中央…  相似文献   

6.
花花经常为吃什么发愁,不满14岁就当这个家长,也真难为了她花花的学习不错,忙完家务后,就经常看书,邻居的孩子是她最好的伙伴爷爷觉得花花大了,想给她单独盘个炕,可是这间房子塌了,连请人盖房的钱都没有问花花的爷爷,家里种了几亩地,花花的爷爷挠了半天脑袋也没有回答上来。没想到,一旁不满14岁的花花竟脱口而出:“一亩三分八厘地。”见来人纳闷,花花说:“因为我是家长,到村上领粮食补贴、村里过红白喜事都是我当家呢!”花花的大名叫程花,是蓝田县汤浴镇汤一村一组的公民。1995年还在她两岁的时候,父亲在秦岭一矿上打工,因塌方而永远离开了…  相似文献   

7.
地址:http://blog.sina.com.cn/dongjianhu爷爷过世已经17年了。这17年来,心里那一份没有送出的孝心,一直让我自责和内疚着。从3岁一直到上高中住校,这期间12年都是和爷爷睡,加上我性格乖巧、老实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在我们姐弟三个人中,爷爷自然也就最疼爱我。我对爷爷的感情也是最深的,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孝敬爷爷。记得有一次邻居给了我一块以前从来没有吃过的奶糖,我当时没有舍得吃,而是把它留回家,晚上用刀把糖切成三份,爷爷、奶奶和我每人一小块。那个晚上,爷爷、奶奶和我躺在被窝里发出的嚼糖声,是我今生听到的世界上最美妙的旋律。  相似文献   

8.
韩先生:我姑父是一名教师,退休后有着比较高的退休金,所以姑父和姑妈的晚年生活一直衣食无忧。可是,去年姑父不幸病逝,姑妈现在仅靠每月几百元的养老保险金生活,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姑妈就找她的3个子女要赡养费,可子女们都推说姑妈有养老保险,他们没有赡养义务。请问,老人有养老保险子女还有赡养义务吗?  相似文献   

9.
舒展 《老人天地》2010,(9):27-27
我的孙女乳名叫阿琳娜,今年11岁,这孩子是个性格开朗、天生爱笑的小妮儿。她自称是“半个老外”,因为她妈妈是俄罗斯人。她看了电视航天节目之后,突然问我:“爷爷,考你一个问题:什么船永远不下水,也不着地?”我想了半天说:“旱船!”她哈哈一笑说:“宇宙飞船!”她又问我:  相似文献   

10.
刘亚华 《老人世界》2013,(12):32-33
去年春天,我去英国探望姑妈,着实吓我一跳。只见六十多岁的姑妈,一个人住在偌大的房子里,孤苦伶仃地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我实在想不通,自从姑父去世后,姑妈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子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他们抚养成人,按理说,现在应该是享清福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三乐爷”     
万莉 《老年人》2004,(7):30-30
我的爷爷今年63岁。他年轻时当过兵、打过仗,后来才转业到地方。我每天看见他,他身上总有一股军人味,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做起事来干净利落,一点也看不出他是个花甲老人,叔叔、阿姨亲昵地称他是“年轻的老爷子”。爷爷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非常关心,也十分严格。我一上学,他就像训练士兵一样训练我。譬如,看书写字,要我注意姿势,说头要正、腰要直,两眼离书本不能少于30厘米。爷爷怕我眼睛近视,还给我买了保健台灯。那灯真神奇,我的姿势稍有不对,它就会发出“吱、吱、吱”的叫声,好像对我说:你的姿势不正确,应该纠正。爷爷走南闯北,说话南腔北调。…  相似文献   

12.
太太作证     
周剑倩 《老年世界》2010,(21):34-35
邻居白琼怀疑是大楼里的人将她丈夫被关押的事,捅到她患有心脏病的姑妈耳朵里去的。 看着危在旦夕的姑妈,白琼十分生气决定查个水落石出。  相似文献   

13.
开怀一笑     
《金色年华》2011,(11):40-40
谁委屈 一80岁老头娶了20岁的小姑娘后,他的好友说:“真是委屈了人家姑娘,你都可以做她爷爷了。”老头很不满:“我更委屈,她爷爷比我小两岁.可我还得装孙子!”  相似文献   

14.
爷爷的眼神     
爷爷得了脑血栓,出院以后一直住在乡下叔叔家里。我总想去看看爷爷,可因为工作缠身,始终也没抽出时间。 那天是周末,我推掉一切事情坐长途车回乡下。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是那么的漫长,我一直看着窗外,想着小时候爷爷背我逛商场的情景。爷爷的音容笑貌在我眼前浮现,好像事情就发生在昨天。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0月我参加一个性别与减灾的国际会议,一位日本来的女性研究者告诉我们,在1995年的神户大地震之后,作为救灾人员,她接触到一例强暴案:一名带着幼儿的女子,因为临时房屋紧张,和"友善的"爷爷辈的邻居住在一起.她一个人带幼儿不方便外出,邻居爷爷便时常帮忙买东西、领取援助物资等,是她眼中的恩人.强暴事件发生在临时房屋,女子很难开口跟熟人讲这件事,只能偷偷向这位女性研究者哭诉.可是当这位女性研究者与救灾团队商量要怎么去应对这件事时,其他人的反应令她讶异不安:他们先是怀疑爷爷怎么可能"强暴"呢?  相似文献   

16.
正没有无缘无故的臭弹。我爷爷姓李,叫李寿民。1937年,爷爷从合肥漂泊到了芜湖,那年他20岁,无依无靠。一个叫曹光荣的姑娘收留了他,把他安置在芜湖一家叫张恒春的药厂。曹光荣是药厂的老员工,别人都叫她曹女士。两个人就这样渐渐相熟。爷爷爱财,把挣来的每一份收入都攒着。曹女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笑     
正还年轻老妈这几天左膝盖疼,我给她揉腿时,她感叹道:"我这条腿老了。"我哑然失笑:"你的意思是另一条还年轻着是吧?"猫的理解爷爷出门倒垃圾,不小心把防盗门关上了,蹲在门外吹口哨、学猫叫,把家里的猫叫了过来。爷爷指了指门,又指了指他自己;指了指猫,又指了指茶几上的钥匙。比划半天,爷爷看着猫跳上茶几,把他的鱿鱼丝吃光了。  相似文献   

18.
正什么叫美出了新的高度,就是年过花甲已经64岁,还常被误以为才24岁。温迪·艾达今年64岁,是一名健身教练。她简直是逆天的存在:身为3个孩子的祖母,却看不出丁点老态,身体状态异常年轻,有六块腹肌,笑容靓丽、皮肤光洁。"人们说我看起来刚30岁出头,还有人说我才24岁。我笑着说,我已经64岁了,他们却不敢相信。"  相似文献   

19.
正生病住院之前,导演田沁鑫喜欢盘起双腿来打坐。现在,她只能用一条腿盘起、一条腿悬着的姿势来替代。这是2017年她在重症监护室躺了40天后的后遗症。我吓得喝一口水就躺一小时我这个病很仁义。我排完《狂飙》后,5月26日这一天,夜里就突然特别疼,后来被送到医院。没有耽误给人家排戏,演完了,我才病了。胰腺炎是一个很凶猛的病,死亡率非常高。它有六小时的黄金抢救期,六小时之外,是85%的死亡率,十二个小时之外,就变成92%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公司突变,驻外白领打工谋生1998年12月,我从广州出发,经香港转机,乘坐波音767前往新西兰。这是我第一次出国。我受中新大奥物贸公司委派,要到新西兰工作两年。飞机平稳地在云层里穿行。我翻看着座位上的新西兰风景画册,那美丽的风光令我心驰神往。"第一次去新西兰吗?"耳边传来一句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我才注意到旁边坐着个金发女孩,她20岁左右,面带微笑十分友好地望着我。我受宠若惊地回答了她。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有个漂亮的旅伴相随实在是件惬意的事情。她叫胡里娅·姬丝,新西兰美眉,刚刚结束在香港的留学生活。她的中文看来是现学现卖,听起来很别扭。我们于是中文夹杂着英文,愉快地交谈起来。下飞机前,姬丝给我留了电话号码,她说有机会定要跟我好好学习中文。我坐出租车到了公司,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