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风险投资基金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讨论;对基金管理人的工作成果为单一可观测变量时基金管理人的最优激励合同进行了研究,并对该情况下的代理成本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除基金管理人的工作成果外存在其他可观测变量(如另一个风险投资基金的收益)时基金管理人的最优激励合同,指出当其他可观测变量能提供更多与基金管理人努力水平相关的信息时,把该变量写入合同将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2.
委托-代理关系下第三方物流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化第三方物流中物流服务外包方与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及其激励机制设计问题。并通过对物流服务外包方代理成本和物流服务提供商激励报酬强度系数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分析,指出构建物流服务提供商激励机制必须反映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特质、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外包方代理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构建国家与国有煤炭企业经理双重任务委托模型,以求国有煤矿安全事故频发诸多原因背后的机理。模型分析指出:在双重任务激励成本相互替代条件下,委托人对煤炭产出量委托任务的强激励会诱使代理人忽视对企业煤炭安全投入委托任务的努力;对任何给定工作的激励不仅取决于该项工作本身的可观测性,而且还取决于其他工作的可观测性。该理论为我国国有煤炭企业经理激励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信息对称与非对称条件下激励机制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息问题,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企业经营者工作的努力程度,因此,委托人需要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监督。文章探讨了将代理人的努力水平系数和努力成本系数引入最优激励机制模型中,通过模型的设计与求解给出相应的最优激励系数和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最后给出改善委托代理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2010-2015年234家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探讨了股权激励模式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与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相比,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更显著,对投资不足的影响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代理成本在股票期权激励模式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股权集中度会弱化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对过度投资的抑制效果;同时也会弱化股票期权激励模式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强度。  相似文献   

6.
政府投资项目在质量目标、预算目标和进度目标相对独立和相互依存条件下的激励机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当多项任务努力的激励成本相互独立时,最优报酬系数也相互独立,并且最优报酬系数是绝对风险规避率、边际激励成本变化率和可观测变量方差的减函数。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可以考虑采用政府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最优激励契约。  相似文献   

7.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循环经济下逆向物流活动中政府与企业的行为关系。分析了逆向物流活动中政府与企业存在的信息分享情况,拓展了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认为激励合同的设计应该考虑行为双方对自然状态项不同认识的情况。以参数化例子阐述政府根据企业逆向物流活动设定激励合同的内容。研究结果表明:逆向物流活动中,政府与企业具有委托代理关系,并且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的最优努力水平是成本系数和奖惩因子的比值;政府设定的奖惩因子是成本系数、风险规避量以及自然状态项方差的递减函数;合理的激励合同实施可以使政府和企业明晰各自的成本、收益以及风险。最后论述了该研究对逆向物流活动中政府和企业行为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物流节点企业间的协同是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信息共享能促进企业间的协同。文章提出了基于物流信息共享的协同激励模型,该模型引入了信息共享评价因子和与外界环境相关的调节系数,增加了激励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保证了对由协同努力而增加的利润的准确分配,并有效的降低了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9.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企业内部激励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企业内部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等同于激励成本,并构造出一个企业内部激励成本理论模型,在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激励有效性边界条件,并得出结论:对风险厌恶型代理人来说,激励一般是无效的;对风险偏好型代理人,只有监督程度较高、可置信的惩罚力度较大,代理人自身成本较低,激励才可能是有效的;同时要避免激励的无效,必须给定代理人一定的固定报酬。  相似文献   

10.
构建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模式应该从激励和约束两个层面入手。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依据现代激励约束相容理论,通过有效委托——代理关系链的建立,降低其委托——代理风险(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及其成本,以实现高效率内部运行管理的最优或次优水平以及国有企业经营者理性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3—2009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在双重代理成本的分析框架下,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进程和代理成本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因过度投资存在很强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两类代理成本都会加剧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而市场化进程能够抑制公司过度投资的同时,还能降低双重代理成本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股权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激励是现代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解决委托代理成本问题的一种激励措施。股权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与代理理论。股权激励机制与上市公司的业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证券分析师作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重要的信息中介,其所发挥的外部监督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关注。为探索我国分析师关注是否存在外部监督效应,文章在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选取沪深两市A股市场953家上市公司的2007~2010年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分析师剩余关注度作为分析师关注强度的代理变量,采用多变量回归方法研究了分析师关注对公司价值和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效应确实存在,即分析师通过对上市公司关注,抑制了管理层盈余操纵的程度,进而减少了代理成本,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与已有围绕腐败对经济增长、财富分配、社会稳定等宏观效应的研究不同,文章将宏观制度环境与微观企业决策有机结合起来,重点考察官员腐败对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理.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0-2012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官员腐败显著提升了企业代理成本.具体表现为,随着企业所在地区官员腐败程度的上升,企业费用率显著增加,资产利用率则显著降低.研究还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官员腐败对非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效应更明显;同时,市场化改革也有利于缓解官员腐败对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强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0~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负债融资、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负债融资与代理成本呈反方向变动,短期负债融资对代理成本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而长期负债融资的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对代理成本并没有负向的效应;负债融资比率对企业绩效是正相关的,同时短期负债的增加会提高企业的绩效,而长期负债的增加会降低企业的绩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金融危机背景,分别以2007年308家上市公司和2009年6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探讨银行债权优先结构对权益代理成本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控制权类型上市公司的债权优先结构对代理成本影响效果的异同.研究结果显示:(1)银行债务融资有助于降低权益代理成本;(2)质押、抵押债务融资比率与权益代理成本呈显著正相关,尤其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3)保证债务融资比率与权益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保证债务的治理效果更好;(4)金融危机前期和后期的实证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这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17.
以2010—2019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绿色创新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视角检验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重污染企业中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在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和绿色创新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具体来说,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进而促进绿色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仅在国企、大规模企业和东部地区成立。这为环境信息披露政策的制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和推进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