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科技的发展看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科学技术推动力,指出近代以来人类错误的科学技术观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层思想根源,提出人类应由古代的农业文明、近代的工业文明走向未来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技术。认为生态技术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技术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化和谐,还要实现每一技术之间的生态化和谐,实现"技术生态"。 相似文献
2.
花建锋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249-253
在“知识经济”成为热门话题的今天,对于“知识经济”的进程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文章用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发展史观,分析了现代科技发展的形式以及科技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方式,探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式,以把握“知识经济”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贾敏仁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6):7-10
人类社会发展生产力的宗旨是以人为本的。近代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后,生产力发展加速了,但人类面临着环境污染、气候恶化、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这种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副作用影响了整个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有人类认识水平受限的原因。知识经济生产力超越了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严重弊端,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新形式,体现了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4.
5.
王睿侠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108-110
微观粒子世界的探索与发现彰显了科技变革与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以及科学理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超越过程;质疑与批判是科学探索最为宝贵的素养;必然与偶然是科学进步与发现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从不相关到弱相关再到相关联,最后到强相关的演进过程,阐明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立足于历史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关系的最新概括。 相似文献
8.
邵新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19世纪以来 ,生命科学发展之迅速 ,对社会带来的正面和潜在的负面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生命科学。为此 ,各界学者对生命科学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就哲学界而言 ,已经产生了一个新的哲学研究分支——生命哲学。本文对 19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轨迹、发展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哲学意义作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生命科学与科学仪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分析了中国生命科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科学仪器面临的任务,提出没有自主创新的科学仪器,就很难有原始性的技术创新。同时还指出生命科学要发展,科学仪器需先行。 相似文献
10.
郭起飞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6):83-87
西方现代社会的演进与科技发展的进程紧密结合。第一次科学革命首先为人类心智的开启和思想的解放提供了先导,科学理性的不断壮大促使神权与君权的势力日渐衰弱。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与理性的精神共同开辟了西方通向现代社会的新纪元。伴随西方几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壮大,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三大政治思潮相继产生。这充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亦即有关社会阶级间的斗争引起历史变革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制造工具的劳动是人类产生的标志 ,同时 ,也标志着技术在人类社会中产生。随着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 ,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人的能动性不断增强 ,由此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人的道德能力、对科学技术及社会的认识与把握能力要全面提高 ,也就是人的体内进化要与体外进化相和谐。否则 ,必将导致人类最终技术化的自我毁灭。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科学技术引导人在真、善、美三个方面充分展现自己的本性和才能,是人发展与完善自身的内在动力。由于科技发展与人的社会责任、知识成果运用的动机与效果之间存在可能的冲突,科技发展对人的发展也具有否定性影响。必须对科技活动的主体提出自我调适的要求,促进人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科学技术实践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实践形式。但是,科技成果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也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和冲突,罗马俱乐部尽管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对科学技术的负面后果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并先后提出了“零的增长”与“有机增长”解决方案,但却错误地把对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现象归罪于科学技术本身,从而最终不是走向了悲观主义,就是陷入了浪漫主义乌托邦的空想。 相似文献
14.
对1354名理工科大学生的调查表明,课外阅读现状、使用图书馆情况、课余生活内容构成及选择诸方面所显示的理工科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的总特点是:提高自身素质的热情高,但思想与行为常相矛盾,存在一定程度的“闲暇迷惘”和“闲暇贫困”现象。社会转型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大学生心态行为的不确定性,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存在不足,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发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从科学技术总论的研究范式来看,科学技术研究大致经历了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过程.与以上过程相伴随,存在对科学技术加以支持和批判及社会批判的不同技术哲学研究传统及范式,这是一种外在视角的科学技术审视;科学技术的现实复杂性使得外在论无法透视其社会本质,从内在视角审视科学技术发展的STS研究也就应运而生.但是,STS研究缺乏哲学基础,其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应该纳入STS哲学的研究范畴,这就是PSTS得以确立的基础.PSTS,是技术哲学与STS研究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新的科学技术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科学技术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文范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395-398
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呼唤加快科学技术学这一学科的建立。从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科学学和技术学发展、"自然辩证法"学科调整等方面探讨了建立科学技术学的必要性;从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建设等探讨了科学技术学应如何建立;介绍了东北大学的科学技术学情况。 相似文献
17.
理工科大学要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整体实力的飞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理工科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需要。理工科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遵循自身发展的实际,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坚持正确方向,加强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8.
丹东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亚丰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41-46
科技创新是引领当今世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突出丹东区域优势,增强丹东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引领作用,更好实施丹东未来重大科技专项和建设重大产业创新基地,形成互动共赢的区域科技发展机制和"西进东联、点轴支撑"的区域科技发展格局,对丹东市重点产业的科技应用情况做一深入分析,提出丹东市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王天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5):37-43
科技团体是科技政策的要素之一。在科技团体改革中,二者的紧密联系使改革的考量因素更加多元化。日本的科技政策经多次修正日臻成熟,科技团体的构建、责任及功能也相对完善。对其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对于中国科技协会的定位和改革不仅可以提供一种探索路径,更能够以经验相辅。通过日本的科技政策与科技团体的规范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建议中国科技协会与其他学术机构建立开放交流体系,立法上借鉴日本的公益法人认定制度,吸纳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或资源,面向社会就热门议题举办讲座或研讨。
相似文献20.
雷翔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本文以现代科学技术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出发点,在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桂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