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传说:“刘备借荆州,久借不还”。这一传说,经《三国演义》和戏剧再度渲染,遂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推本溯源,“刘备借荆州”之说,并非当日的历史事实,乃吴人事后捏造的谎言: 一、赤壁之役,破曹操后,“周瑜为南郡(治今湖北公安县东北)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刘)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原因——结果”这一对哲学范畴进行了考察,指出了“前因后果说”和“因果相互依存说”之间的相互矛盾。为了消除它们之间的逻辑矛盾,作者把因果关系和因果关系的载体作了区分。最后运用超循环理论解释了因果关系史上“鸡蛋因果”之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界关于高句丽有“回葬”习俗的见解存在一定问题,笔者认为长寿王迁都平壤前高旬丽并不存在回葬之俗,国王应以都城为“家”,死后不可能葬于远离都城的地方,虽然长寿王在生前曾为自己在故都国内城建筑陵墓(将军坟),但其死后却安葬于新都平壤。同样,国内城的“五盔坟”4号坟亦不是高建武之陵墓。至于用移居唐朝的高句丽上层人物的“回葬”来证明这是高句丽固有之俗,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移居唐朝的高句丽上层人物的“回葬”,是“入乡随俗”,泉献诚、泉毖之归葬于洛阳北邙“旧茔”,是唐人的习俗。  相似文献   

4.
教育市场说质疑刘宝存最近一个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的大讨论中,有些同志提出了“教育市场”的概念,认为教育市场是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乎逻辑的必然发展,是教育为适应市场经济而必然出现的现象,并对教育市场的特征及其运行进行了描述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从古到今,认为刘禅为昏庸之主、庸懦之君,果真如此?非也!诸葛亮称刘禅为"仁敏"爱德"的"明主",这就是时人之评.他少时勤奋读书,博览载籍,尤其是法家著作,学为君之道;读左氏之传,观历史成败,故三国之君,他享国最长.他任贤相良臣,深信不疑,为史家所称道,他斥责奸轨之徒,以维护贤臣的声誉.亡国后,尚能用养晦之计,得以善终.至于失国,一则大势所趋,再加朝无贤能辅佑,致使奸佞当道,而非庸懦.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碑中的同根葬词数量可观,时代确定,材料可靠,学术价值高,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资料。通过对汉魏六朝碑同根葬词的考释、分析,揭示了该类词的基本面貌、语义特征,同时也考察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对这类词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于上古声调的研究 ,语言学界历来有多种见解。王力先生吸收了前人某些成果 ,历史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对此 ,从具体分析先生树立其观点之理论依据的非可靠性、建立其学说重要原则的非正确性以及支持先生观点的事实根据的非确切性和非充足典型方面看 ,王力先生上古声调说值得商榷 ,尚不可作为定论。  相似文献   

8.
在古典进化论的指导下,20世纪的中国学者对后稷的感生神话大多作图腾主义的解释。但考虑到图腾制度的复杂多样性及不普遍性、中国文化的现实主义主旋律以及后稷感生神话出现在文明时代等因素,这种说法值得商榷。联系中国文化的大背景,后稷感生神话是“宠神其祖,以取威于民”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马可波罗涉足缅甸说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学者对马可波罗出使云南时是否到过缅甸尚有较大争议,从对《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关缅国记载的详细分析,足以证明马可波罗并没有到过缅甸。  相似文献   

10.
现在,秦代方士徐福的故里是江苏赣榆,很多人认为似乎成了定论,江苏省及徐州、新海连市于近几年分别召开徐福讨论会,江苏《新华日报》、《文汇报》等都多次作过报道.这个徐福故里赣榆说的发现者是阎孝慈、罗其湘、汪承恭等.《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一期刊载阎孝慈《秦代方士徐福东渡日本新探》,《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一期刊载阎孝慈《秦代方士徐福东渡日本再探》;《光明日报》1984年4月18日发表罗其湘、汪承恭《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这三篇文章都提出秦代方士徐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存在着屈原故里在秭归一说。这一说法有两大疑点,一是楚人最初建国的地方是河南的楚丘和丹阳,不是长江三峡的秭归;二是屈原先祖屈瑕“食采于屈”的屈地,不可能在归国境内的秭归。我们由《橘颂》、《渔父》、《哀郢》、《招魂》等篇章可以推测屈原的故里应在楚国南部,具体说应在江南的武陵郡境内。  相似文献   

12.
庄子蒙城人说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庄子的籍贯 ,两汉学者均持宋人 ,即汉蒙县人说。近年一些学者提出庄子应为安徽蒙城县人 ,提出的论据大抵有十二条。本文对其十二条论据逐条考察 ,认为没有一条能站得住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学术界对五代刑法的评价,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认为五代刑法残酷的观点根据不足。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一、五代刑法严酷只表现在一个很短时期,不能代表整个五代时期的情况;二、从所谓五代新出现的刑名分析,这种观点也不能成立;三、五代的司法制度及种种防滥刑的措施,可以保证社会能基本在法制轨道上运行;四、《唐律》的立法原则破坏于中唐,而非五代时期。关于五代刑法的重新评价,对修订《中国法稍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少文学史家和《诗经》注疏家,在分析研究《诗经·大雅·生民》一诗时,认为诗中主人公——周人始祖后稷是原始母系氏族群婚制社会的产儿,把姜嫄“履帝武敏”孕而生子视为“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原始母系氏族群婚社会的反映。笔者结合史料与传说反复思考,觉得上述见解尚可商榷,不贤识小,故将疑义简述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宾语提前说质疑倪春元,徐乃为语序是汉语最重要的语法特点,词组、句子中各类词由于语法搭配组成的排列序是判明该词或词组在词组或句子中属什么成份的主要标志,乃至于唯一标志。这也正是汉语区别于其它国家语言的重要特点。因此,宾语的语法判定,应看这个词或词...  相似文献   

16.
牛耕始于春秋一说,近年来已为不少史学家所肯定,且有趋向于定论之势。他们的论据归纳有以下几条: 一、孔子弟子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又晋有大力士称牛子耕的,都是用牛为字,以耕或犁为名。由于古人取名与字,习惯上是要求二者字义相比附,若非已有牛耕的事实,不会产生牛与耕犁相联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刘备托孤     
  相似文献   

18.
论刘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刘备刘琳三国人物中,最著名的自然是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以历史功绩而论,当以曹操为首,刘、葛、孙则很难分出高下。“诸葛大名垂宇宙”,正是这大名颇使刘备黯然失色,乃至成都的武侯祠喧宾夺主,反把昭烈庙挤在一隅。平心而言,诸葛亮的主要功绩,一是《隆中...  相似文献   

19.
论刘备     
刘备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深为曹操所忌服。曹操曾从容地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①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四分五裂,天下生灵,肝脑涂地。刘备以一个匹夫之身,忧天下苍生之不幸,发愿“兴复汉室”,救民于倒悬。虽然他的理想半道夭折,未能实现统一的大志,但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几经危难,坚忍不拔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为结束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限于篇幅,本文不打算全面述评刘备一生的功过是非,仅对刘备为何半道崩殂,以及他建立蜀汉政权的历史贡献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20.
文献构成要素诸说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文献的构成要素是给“文献”以科学定义的重要手段。目前,图书情报界提出的构成文献的基本要素达7种。对其认真分析鉴别,真正构成文献的基本要素是信息内容、信息符号和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