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潘照东 《阴山学刊》2005,18(6):76-78
阴山文化是地域广阔、内容丰富的大文化。它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始于50万年前。阴山文化是以草原文化的原生文化为主干,以草原民族和中原民族在交往融合中实现的文化变异与创新发展为次生文化,以各个民族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为共生文化,三种文化共同组成的复合文化。阴山文化是在时代的发展中生生不息、创新发展的文化。塑造好阴山文化的品牌,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使这一品牌在包头地区细化。  相似文献   

2.
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标识出一个民族的个性和历史记忆。文化记忆往往通过物的记忆和非物质的记忆来展现各少数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特有方式、生活智慧,体现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生命力和创造力,成为各民族历史的见证。民族文化元素自身的生态制衡与记忆方式,将最终决定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型态。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多种形式,但以人为载体的教育是文化传承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时还可以创造新文化,扩大社会记忆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积累并传承下来的灵魂和精神动力.是和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民族凝聚力增强的有力保证。以和谐有序、多元互补、兼容共存为特征的和谐文化的理论基础保证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它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的构建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西藏民俗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浓郁的民族与地域特色。地域性特征是西藏民俗文化区别于其他民俗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其互融性与时代性特征表现了西藏文化的兼收并蓄和鲜明的时代变迁与历史进步。藏门珞各族人民创造的民俗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元整一斑斓多姿的西藏民俗文化。民族的习俗文化是最能体现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情趣的文化现象。西藏民俗文化表现了西藏各族人民坚忍不拔的奋进精神和刚毅强悍的民族性格,折射和展示出西藏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文化因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 ,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又是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工具。每一种语言在形成、发展和被使用的过程中无不被打上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烙印。同时 ,丰富的民族文化又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使语言获得完善 ,富有表现力。本文就此谈谈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问题 ,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民生公司之所以发展成为旧中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航运企业集团,创造了发展民族航运事业的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生公司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精神。卢作孚创建的民生企业文化精神,是植根于国家现代化理想和信念,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善于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民生企业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当今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学习卢作孚的企业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人类创造文明成果的凝聚,就其本质而言,它体现了人类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存在属性。古往今来,人类通过自身的文化创造活动不断地彰显了文化的创造活力,促进了自身与社会的整体发展。当今时代,文化创造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自身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当今的中国社会,在文化体制变革的过程中,积极促进自身文化创新机制的构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其自身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民族认同和文化自豪感、优越感,也不仅仅是意味着一种资源和财富,而更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传统并不总是意味着过时和腐朽,相反更多的是意味着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知识、经验、思想的凝结和沉淀,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意义.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以及新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在继承先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为后世创造着文化传统.因此,在民族复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思路下,如何尊重和继承传统文化,又如何结合时代需要实现发展和超越,都是我们当前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草原文化是古代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创造的多元游牧文化,青藏高原草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态,多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融合中不断地创造、积淀、充实着青藏高原草原文化的内涵,使青藏高原草原文化具有了民族的融合性、文化的多元性和创造主体的多元性、文化遗存的多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集体行为和精神创造,这种创造是在具体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一切知识汇集和总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集中反映一个民族的特质和风貌,表征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积淀,并渗透于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且突出地体现在地名中。本文从文化表征的视野审视和分析了青海蒙古语地名文化。  相似文献   

11.
对赫哲族历史文化传承与演变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赫哲族是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在长期的渔猎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和文明成果,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江区域独特的历史文化类型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环境、经济、政治等原因,赫哲族文化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深入研究赫哲族文化内涵与特色、传承与变异,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有益于赫哲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益于引导赫哲族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化;有利益三江地区经济开发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发展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一切都需要探索和创造,在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家园蕴含着民族最深层次的道德准则、价值追求,是民族对于世界及自我的认知。民族精神家园是民族创造力的精神之源、历艰克难的力量源泉、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印记。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在长期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一部分。随着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虽然物质财富迅猛增长,但精神上却比较匮乏。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横行,道德和信仰缺失严重。新形势下,铸造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以及国家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积极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保护、创造和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村的理论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是以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探索实践,对文化的定义、保护、创造和发展等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到生态村建设的效果.在现阶段,传统文化应被视为不断创造积累的产物,不能轻易划分其中的"糟粕"、"精华".在较完整保护传统文化时,也要重视文化的发展和创造,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市场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各民族间交往的渠道,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机遇;市场经济促进新疆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文化相对主义是在全球化语境下每个民族处理"民族文化"与"全球文化"关系的理论话语之一,是与文化哲学传统的创造相伴而生的、在批判文化进化论的过程中展开、在批判西方以经济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文化相对主义是对"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某种校正与纠偏,是发展中国家对抗"文化帝国主义"话语霸权的重要武器.在文化相对主义视阈下,发展中国家应该调整文化心态,正确处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坚持文化的多元性与对外开放、面向世界的方针,提高民族文化的吸纳、整合能力;实行反霸权全球文化战略,促进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7.
汪田霖  吴忠 《学术研究》2002,3(6):65-69
人类的文化行为、文化创造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一面。文化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文化的多元共存。构建适应文化全球化的文化价值观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揭示人类文化的共性,构建对异质文化认同的价值基础;超越文化中心论,确立共生共荣的文化意识;增强开放意识,营造各种文化顺畅融通的渠道;在创新中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少数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为西部地区以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开发提供了前提与基础。妥善运用民族文化资本,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以旅游富西部民族地区、兴西部民族地区,将是西部民族地区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和西部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民 族 旅 游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根 基人类的任何文化都是在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所处历史地理环境的不同,现实经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中最复杂、最深层次、最艰难的文化转型。历史发展和新的时代赋予了中国文化现代化以新的内涵。从文化与经济政治、时代性与民族性、本土化与全球化、一元与多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等六个对立统一中把握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重庆有独特的文化土壤和地域特色,这种天然的地域性品格为《重庆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环境,其中更重要的是精神气息。综合性社科类期刊,注重的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播,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并作为一种媒介向广大的读者宣传最新理念,担负起引领社会文化思潮的使命。这样的角色会给刊物本身带来压力,但是不断的追求和进步却能化为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