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搞好书法创作,办好书法展览势在必行。如何认识和把握书法展览和当代书法创作的关系,决定了书法创作的走向,也和每一个书法家个体的书法创作息息相关。本文一方面肯定书法展览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巨大,另一方面提出书法展览不是书法创作的唯一检验标准的观念,从而就如何处理好书法展览与当代书法创作的关系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书法不仅表现为汉字书写的技巧,还表现出书写者的功力、修养、感情、气质等艺术的感染力。即“人品”与“书品”的统一。“字如其人”在择帖、书法创作及书法评论中的表现,说明书法创作与做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书法能陶冶情操、修养品德,从古到今,很多人把都它视为特殊的工具,运用它培养自制能力,锻炼自身意志。因此,我们在渴望练就书法的同时,必须做一个有道德修养、高尚正直的人。  相似文献   

3.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河南书法在省书协的强力领导下,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形成以雄浑、厚重、质朴和豪放为特征的“中原书风”,影响波及全国。二十一世纪以来,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发展迅速,作为书法大省的河南虽起步较晚,但也紧跟时代脉搏,自2002年河南大学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到2014年郑州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河南高等书法教育形成了完善的学科教学体系。未来,河南高等书法教育如何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如何办出特色,成为河南高等书法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对于书法教育的意义、目标、方法、实践等缺乏清晰统一的理念,同时也因为师资力量的缺乏而使得很多学校的书法课有名无实,而书法教育中的名利思想也影响着教育者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深入,这使得书法课程并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文章溯本求源,对“写字”与“书法”、“写字课”与“书法课”的关系进行反思,对于书法给人带来的心智的开启进行探讨,从而揭示中小学书法教育目标的真正所在。  相似文献   

5.
杨谔 《江海纵横》2005,(1):39-39
偶有闲暇,我的脑海里常会不自觉地冒出这样两个问题:什么是书法?学习书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问得看似“白痴”,但我发觉,对于不同的人,他们的答案又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书法就是用毛笔写字;有的人认为:书法就是书写的技法;有的人认为:书法就是需要精心构思的一门造型艺术。而对于王蓝青先生来说,书法,就是通过书写来表现自己,就是书写自己的学养、襟怀。学习书法,对于有些人来说,  相似文献   

6.
唐代女性的书法教育虽然在许多方面还无法与同时代的男性书法教育相媲美,但无论从哪个阶层看,唐代女性与以往相比都接受了更多的知识教育和文化熏陶。她们的书法教育或者来源于书馆、师长,或者来源于家庭、朋友,总之在她们非凡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下,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工于书法的女性,这说明了唐代女性书法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人称“书圣”。其书法历来受到众多大家的推崇,从唐代的欧阳询、诸遂良到颜真卿、柳公权,到宋代的苏、黄、米、蔡,以及元赵孟頫、明董其昌等,都对其推崇备至。在书法艺术上,王羲之在继承汉魏时期笔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书法风格。其书法以灵动飘逸为核心,后人常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赞美其书法。本文从书法风格、形成原因两方面,浅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8.
陕两的书法文化特征鲜明、优势突出,因而陕西高等师范院校开展书法教育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发展中能够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但事实上目前陕西高师书法教育还存在一定问题,书法教育现状不能令人满意,这与陕西的书法文化大省地位不相称。有鉴于此,本文着眼于将陕西的书法文化优势转化为高师书法教育优势对策的专题性探讨。1西书法文化的独特优势陕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不仅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而且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种文化优势在全国是极…  相似文献   

9.
书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素质教育为书法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在书法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学生书法的能力,是现阶段书法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右江学者谱     
李汉宁,1966年生,壮族,广西平果县人,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现为广西右江民族师号艺术系书法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书法美学与高等师范书法教学,五种书体篆、隶、行、草、楷作品均入展过省级以上书法展。近年来在《艺术教育》、《艺术探索》、《中国硬笔书法》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要成果有:《书法创作如何表现主题》、《高等师范院校书法教育对策探析》、《对立统一的审美思想在书法中的运用》、《从“匀”和“变”引导人学生总体认识结体美》、《高等师范…  相似文献   

11.
从15岁开始自学书法,而后师从当代著名书法家赵冷月先生,戴建福已经与书法艺术结缘35年。他临遍历代名家书法碑帖,精于行书、楷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东方艺术中心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从古代的书法中找到自己的语言是戴建福书法的最大特色,35年间,他经历过多次人生转折,但是唯一没有变化的是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相似文献   

12.
帖学派书法经隋唐、宋、元、明各代逐步形成、发展、完善,到清代前期盛极而衰。阮元应时之需,撰《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系统地总结分析魏、晋以来书法的变化,将其划分为南北两大系统,论述了碑帖的形成及其特点,认为北派才是书法的正传,保存了隶书的古意,而北派书法又源于碑石,因此主张学习书法应以习碑为主,首倡碑学。经包世臣、康有为的倡导和宣扬,碑学兴起,盛行于清代后期的书坛。  相似文献   

13.
后人评论魏晋的书法风格往往以“韵”概括,但魏晋的书法风格是复杂的,在“韵”的主导风格之下,还包含着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这就是“清”。魏晋玄学思想的盛行、魏晋人自我价值的发现、魏晋时期书法的自觉等,是形成魏晋书法“清”的风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江海纵横》2010,(6):15-15
南通市书法篆刻研究会是我市一个既富有凝聚力又具有影响力的书法研究团体。20年来,书法篆刻研究会在会长卢成瑞的率领下,深入开展书法篆刻研究活动,成果显著,出了一批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5.
吴光宜 《老友》2012,(5):48-48
学书法,一定要有悟性。悟性的高低,决定学书法者进步的快慢;没有悟性,则无法学好书法。悟性者,乃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笔者在20余年的学习书法中,深刻地感到:悟性是我们学好书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是当今文坛上难得的文学艺术家,其书法如同其小说一样倍受关注。从学术视角对2005年“贾平凹书法事件”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在分析这一书法争议现象的社会成因后,结合“文人书法”盛衰史的梳理给贾书以时空定位,最后从艺术本质对其书法风格特点进行了剖析,认为他书风近年浑厚古茂、斫雕为朴的变化更多地暗合了其文风的某些特点,同样体现着强烈的个性印记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其书学观及书法实践对当下书坛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的书法艺术,历经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阶段,到了唐代,出现了灿烂辉煌的局面。纵观唐代,书法大家辈出,书法流派众多,书法论著纷呈,书法精品争艳斗胜。其艺术成就之高,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之深,都远远地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究其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项穆,明代万历年间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诗人。有著作《书法雅言》和诗集《元贞子诗草》行世。《书法雅言》是一部比较有系统的书学著作,行文大体摹拟孙过庭《书谱》,气息纯厚,“论旨一贯,条理井然,独抒心得”(《历代书法论文选》)。项穆“中和”的书法审美观,在《书法雅言》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并且成为全书贯穿一致的论旨。首先,项穆“中和”的书法审美观,表现为他把“中和”之美做为书法艺术最高的审美理想。在《中和》篇中,写道:“书有性情……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在项穆看…  相似文献   

19.
沈子善(1899-1969),又名沈六峰,江苏六合人,生前为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主席,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书法教育家。他于现代书法教育极为投入,因而也是他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所在,兹从以下几方面分别说...  相似文献   

20.
黄彩虹,安徽枞阳人,1951年3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军旅书法家,高级记者,曾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从上世纪50年代上小学时就热爱书法,多年来对书法艺术执著钻研。既研习了晋代书法草圣“二王”(王羲之和其子王献之)书法,也吸收了唐代狂草大师怀素书法,并吸收了郑板桥等诸家书法之长。在实践中薄采众长,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书体。其书作遵古求新,书体多变,有的遒劲刚健,有的圆润流畅,有的纵逸奔放,有的严整秀丽。中国书法名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长青曾撰文评论其书法作品,“无论草书还是行书,都有着与其他书法家笔下所不同的古雅和浓郁的书卷气……其楷、隶劲力浑厚,行草笔若游龙。”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老书法家刘艺评价其书法作品“有雄强厚重的风貌,豪放之情跃然纸上。”2014年5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了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李铎题写展名的“黄彩虹书法作品展”。出版有《黄彩虹书法作品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