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中缅边界,是新中国正式划定的第一条双边陆地边界线;中缅边界谈判,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睦邻政策为基础,通过外交谈判,彻底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之“率先垂范”的成功样板。之所以有如此圆满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值得深刻总结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在外交谈判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准备工作扎实、细致,所以才在边界谈判正式开始以后可以应对从容。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睦邻外交史上,在当代中国陆地边界划定、勘定史上,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至60年代初的中缅边界谈判,无疑是具有"率先垂范"意义的成功样板,留给我们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印方的"曲解"由于"麦克马洪线"问题不仅存在于中缅边界问题中,更 相似文献
4.
杨毓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6):16-18
1944年底,中美英印缅联军集中兵力于中缅印战区发动攻势,将日军全歼于滇西和缅甸战场,取得堪称“东方诺曼底”战役的伟大胜利,与欧洲盟军“诺曼底登陆”遥相呼应,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冯世斌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Z2):4-6
本调查以三峡大学学生对延安精神丰富内涵的认知、理解和践行情况为具体内容,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深刻认识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结合学生的成长背景、服务学生成人成才和树立远大理想目标等具体践行延安精神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缅甸是中国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对象,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中缅之间通过双边合作的机制化、着力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文交流的方式为中缅“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机制保障、共同利益基础和民心支撑,促进了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本文介绍了中缅“一带一路”的建设经验,为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路喜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2):86-89
"线"是素描中最直接的语言形式,它主要是为塑造形体服务,但同时又充分体现出独特的韵律特征,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由于素描中的"线"还渗透着画者的情感和情绪,因此"线"的判断和把握离不开绘画主体的参与,离不开画者的艺术感觉;对"线"这种绘画语言形式的把握应该与画者自身造型能力的培养、情感的表达和创造精神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周智生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76-91+226-227
自古以来,中缅印交角地区一直是多民族共居并存和交流共生的地理区域,也是维系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间贸易交流的重要链环地带。在复杂地理形貌和多元文化差异的影响和制约下,远距离贸易活动跨越群山和江河阻隔,需要依赖“贸易中转地带”和“中介民族”的传递输送,而持续不易的区内贸易和国际过境贸易之间,往往也存在着相互联动融合发展的状况。中缅印交角地区的历史并未被完全圈隔封闭在群山峡谷之间,源远流长的区内外远距离贸易让人与物流动起来,突破了地理与人文的重重阻隔,在交流互动的历史演进中起到了未曾断绝的基础性链环作用。全面认识中缅印交角这个三国交界的重要区域多向度远距离交往交流的发展历史,把握其作为链环地带多维度形成特质,对于重新认识和讨论“佐米亚”核心区域历史发展面貌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由于军事、财政等原因,1930年6月晋系军阀阎锡山接管了津海关,对于中国近代以来由外人管辖下的海关是一次严重的冲击,各方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均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而总税务司梅乐和提出了维护海关"完整性"的政策,并力图使海关超然于政治漩涡之外。然而中国当时外无主权、内无统一,海关必不能超脱,梅乐和的政策实际上是妥协、退让,牺牲中国的权益来维护海关的"完整性",保持海关在其统治下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以"毒奶粉事件"为例对风险传播中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媒体不仅在风险告知、危机化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对公众进行风险教育的重要平台,它既是激发舆论的导火索,同时也是有效疏导舆论、推动问题解决的重要力量。基于此,在此强调,媒体在风险传播过程中应当保持自觉的风险反思意识,方能更为积极有效地建构危机事件中相对和谐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以来,"慕课"在国际范围迅速兴起,以Coursera,edX,Udacity为代表的"慕课"平台以席卷全球之势吸引着世界各地名校和学习者的加入。作为全球"慕课"的领跑者,美国的"慕课"理论研究与实践居于前沿,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围绕"慕课"课程完成度、学习效果评估与认证、运营成本与收益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对推动"慕课"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慕课"本土化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
《明朝统治下的西南人群与历史》一书,从明代西南地方社会本身出发,通过僧人、士人与土官三种不同人群,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大理地区各阶层适应明王朝相关政策、维护自身利益并重构本民族地方势力的过程,展示明王朝与大理地方社会之间在合作与冲突之中最终达到相对平衡与稳定的曲折、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同于“典范民族史”以中央王朝为中心的视角,本书以地方人群为关键因素,涵盖了不同民族、不同人群所经历的各种历史事件,凸显各民族交通、交流和交融的的历史现场,说明发掘和还原边疆历史、社会自身的复杂性的必要性,有助于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实现研究范式的多元化。而从地方社会历史出发,动态展现某一地区有关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研究方法,也能为提高民族工作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的界限问题,在中外法律理论界与实务界长期聚讼不休。这首先是源于行政犯罪的相对性,以及中外刑事立法形式的重大差别。行政违法与行政犯罪不仅在客观方面存在危害后果的差异,而且在主观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对这一危害社会的行为究竟是界定为行政违法抑或行政犯罪,既要考虑立法目的,更需要结合本国的立法特点进行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