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原始崇拜中的哲学社会思想萌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原始崇拜作为原始宗教意识的表现形式,其中包含着哲学社会思想的萌芽.本文力图从苗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中挖掘出其中的哲学社会思想.原始崇拜为苗族先民的想象力提供了遨游的空间,使其思维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俄罗斯哲学研究的12个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联邦国家教育标准》对有关各个学科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其中“哲学部分”指明了这样一些热点内容。 1.哲学的对象以及在社会中的作用。 哲学的萌芽和哲学发展的社会文化前提。神话、宗教、哲学。神话意识的特性。宗教意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的产物,原始宗教意识给象征思维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同时,象征思维更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最初的宗教思想。原始宗教意识促进象征思维的发展与原始宗教意识象征思维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凸现了原始宗教意识与象征思维二者的密切联系,进而为我们展现了人类早期奇妙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宗教哲学研究 1.土家族原始宗教文化的生命意识及其现代启示/郑英杰//宗教学研究.—2008.4.—95  相似文献   

5.
鄂西土家族“跳丧舞“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跳丧舞"是土家族先民古老而奇特的丧葬习俗,是一种建构在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之间的文化心理的行为形式,它以其古朴的气息传达出原始群体强烈的生命意识。本文从宗教与哲学的角度对其产生背景、发展源流、表现形态加以分析,试图揭示出这种民俗事象背后的原始宗教特征与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原始宗教禁戒、现代宗教戒律和法律三者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宗教及法律产生的背景及大量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现出原始宗教→现代宗教戒律→法律的转化过程,认为宗教和法律的文化模式是同构的,正是这种同构性使得法律从宗教中脱胎出来。  相似文献   

7.
哲学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有其萌芽、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哲学当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产生并形成于奴隶社会。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原始艺术及与原始艺术有源流关系的古代艺术,往往与原始宗教有某些联系。在研究这些古代艺术时,如果置原始宗教意识的影响于不顾,就会使研究脱离历史实际,这样一来,一些艺术现象将无法解释。本文要探讨的是鼓及以鼓为舞器的盘鼓舞中所负载的古代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9.
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先秦道家哲学的"气"与南方原始宗教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以水为生、与水利害攸关的国家,对云气的膜拜及观云气以判凶吉的活动早已有之.考察楚辞及其它文献中所反映的南方(楚地)"望气祭云"以及"枚卜"等执断人事的宗教迷信活动方式,依稀可见这两种宗教活动相结合的痕迹.道家哲学的"气"植根于南方人望气时滋生和积淀下来的对云气的膜拜心理,是枚卜和望气相糅合的产物.而道家创始人将其改造成为生成万物的先验范畴,赋予它一种神秘的支配性质,也与望气以及云气本身的特点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可以说,它是对云气的宗教态度的哲学化.  相似文献   

10.
宗教崇拜的产生,从认识根源来看,可归结于三个递相上升的层次:一、当先人们对自然知之甚少时,原始宗教是他们对外部世界感到困惑进而揣测的结果;二、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已不再满足于最简单的生存需要,他们追求社会角色的确认,心理与情感的满足,这时,制度化的宗教便取代了原始宗教;三、当宗教开始讨论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讨论世界的本原时,宗教崇拜就发展到了最高阶段———对真理的追求,或者叫宗教哲学  相似文献   

11.
山水,在中国古代有着宗教和哲学的意义。山水意识,在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有着重要的显现。宗教和哲学的山水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艺术。本文从宗教和哲学的山水意识出发,深入挖掘了山水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中形成和凸现的现象及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梦境原型或以梦境形式加工而成的文言梦小说反映了作家的显意识与潜意识,反映了社会普遍的宗教文化心理。受原始宗教、佛教、道教文化心理影响创作的梦小说,以其丰富性、神奇性艺术地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心灵世界,丰富了我国古代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3.
苏格拉底哲学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古希腊民族精神的转变相应,促进了古希腊文化与哲学的变革。在礼俗上,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城邦伦理转变为个人道德;在宗教上,主体意识使神谕转变为理性神;在哲学上,苏格拉底哲学主体意识是对希腊自然哲学和智者哲学主体意识的扬弃。苏格拉底理性主体意识处于希腊精神哲学的上升时期,是柏拉图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理论准备。苏格拉底哲学主体意识直接开启了希腊哲学的繁荣时代,其哲学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希腊的文化和哲学都达到了繁荣。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氏族公社时代原始宗教的产生在意识形态的发展史上,无神论和有神论是相互对立的两种世界观的观点体系。但是,从起源来看,宗教比无神论古老。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度时代,那时无神论产生的条件尚未成熟。到了早期阶级社会,随着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人们的阶级意识和最初的科学思维在同宗教有神论的斗争中,无神论思想才萌芽滋长起来。这种情况,有其客观的物质生活的根源,决定于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生产方式,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上都有普遍性,中国历史也不例外。因此,要了解无神论的萌芽,不能不追溯宗教的起源。  相似文献   

15.
海南黎族的宗教信仰,以本民族的传统宗教即原始宗教为主,具有民族特点,它反映了黎族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特点,反映了黎族居住的地域特征和生活方式。宗教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黎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带动其朴素哲学思想的产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宗教学研究中,“原始宗教”这一概念一直比较含糊,人们习惯于不加辨别地将原始宗教等同于“史前宗教”、“萨满教”、“自发宗教”、“自然宗教”和“无文字民族的宗教”等概念。这是很值得认真加以辨析的。 在不少宗教学论著中,往往没有将“原始宗教”、“自发宗教”和“自然宗教”三个概念区别开来。例如,认为原始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宗教,宗教学上通常称之为原始宗教、自发宗教或自然宗教。”“自发宗教,也叫原始宗教或自然宗教,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宗  相似文献   

17.
笛卡儿“三实体”学说是在近代初期的特殊历史环境中提出的,充分考虑到宗教和现实的需要,实体关系呈现出稳定的三角形构造,为近代哲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笛卡儿的实体学说对当前哲学冲突、拜物教意识和宗教问题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神话、创世史诗是原始先民各种社会意识包括哲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宗教在内的统一体,所以,研究原始审美活动,离不开神话和创世史诗。  相似文献   

19.
江苏汉画像石动物图像的宗教意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画像石的动物图像不仅仅表现出原始宗教的影响,而且也表现出浓郁的宗教意识。以江苏地区汉画像石材料为例进行梳理,可以说明它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已经有了不同于原始宗教的宗教意识,这一意识在构图中得到表现,有序、完整和一致的特点使汉画像石可以归入宗教美术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根据费尔巴哈文本及列宁《哲学笔记》等相关材料可以认为《宗教本质讲演录》等是费尔巴哈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且1844年以后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又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直到1851年前后才是其思想发展的巅峰。《宗教本质讲演录》最显著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自觉地表明了费尔巴哈哲学的早期现代哲学性质;二是含有明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萌芽"(或"胚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