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引人瞩目的作家,他在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两个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70年代末至今,贾平凹已发表和出版了80多万字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创作在题材选取、氛围格调、叙述品格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在新时期散文创作园地中独树一帜,构成了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简论哈尼族作家李少军的《事与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创作主体作者情感的真、作品透露出来的哈尼民族情景及语言特色等方面,对哈尼族青年作者李少军散文小品集《事与物》进行了简要评析,认为作者情感的真,是一切文学作品的灵魂,散文小品则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3.
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与柳宗元,无论在散文的理论还是创作实践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本文仅采撷其散文园地里一朵颇具特色的奇葩—赠序文,进行艺术上的比较研究,以管  相似文献   

4.
散文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创作论周登扬古今中外的优秀散文作品,大多是小中见大,见物抒情,借景抒怀,借助于生活中的断片或细部来展示生活的烟云,寄寓作者的情怀。写人、状物、叙事、抒情,无不是在抒写作者深沉、独特的感受。即使是最纯粹的写景散文,艺术中的自然,也不同于现实中客体的...  相似文献   

5.
萧红在不过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能以小说和散文并称于中国现代文坛,重要原因就在于她创作上有独特的风格。萧红的散文象她的小说一样,几乎每篇都非常鲜明地刻印着她的创作个性,表现出她那独有的艺术特色。风格体现在创作的各个环节和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请要素中,风格又根源于作家的人格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探究萧红散文的艺术风格,不仅可以更深刻、透彻地理解她的散文作品,同时还能够了解她本人的生活道路、思想情感及其所处的时代的氛围,也有助于理解萧红的其它作品。  相似文献   

6.
1 张抗抗的文学创作,以小说见长。昔日引起轰动的《爱的权利》、《淡淡的晨雾》、《夏》、《北极光》等作品已牢固地奠定了她在当代文坛的应有地位。近来她的长篇佳作《隐形伴侣》亦是出手不凡。然而在抗抗的文学历程中,散文则是她辛勤劳作的另一面。说来也有意思,抗抗的文学道路是先在散文上“歪打正着”,另辟蹊径的。由于初期的小说作品屡投不中而使张抗抗转向散文创作。不久便有《大森林的主人》刊于《文汇报》。冰天雪地的农场生活,孕育出“原始状态”的《林中日记》,这便是抗抗散文创作的第一阶段。这是一些属于随笔、练笔性充满抒情痕迹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代散文史上,自从20年代西方随笔体Essay传入中国以来,一种个性色彩浓郁,在谈天说地中溶入作者人生态度的文体风行一时。这种随笔体散文,既有古代小品文简洁灵巧的特点,又吸收了西方Essay重思想、哲理和个性突出的长处。表现在语言风格上,有讽刺,但更多的是幽默、调侃,是对人生社会的机智体验,往往洋溢着作者的学识、才情和志趣,可读性强,有启迪意义。从客观创作情形来看,男性作家的随笔成就较大,如周作人、梁遇春、林语堂、钱钟书、梁实秋等的随笔集,都是高水平的作品。而女性散文创作则偏重抒情、写景,倾诉式的语…  相似文献   

8.
论朱自清散文的意境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自清的散文所以优美动人魅力常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在创作中刻意追求和创造出内涵丰富的独特意境。意境是诗歌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是作者内情与外境融洽而产生的艺术境界。散文创作的结构、描叙和语言运用都要注意意境的创造。意境具有典型性,是一种情感的典型,是“这一个”情与“这一个”境在特定时空中的艺术结合。朱自清的散文意境,是作者同时也是人们当时某种典型心态的艺术概括和表现,故其知音者众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是20世纪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但他早期的散文、诗歌作品却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了青年高尔基热爱自由、追求理想、渴望革命的斗士精神和英雄气质。从他的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位“神明”艺术家真实动人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0.
梁实秋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散文创作从创作动因、表现内容到创作特色,俱卓然自成一体,这在他是不得不弃却文学批评和社会批评的依然的文学表现,以散文寄托作者古典主义文学理想和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散文的研究往往多从“本体”方面着眼,因而归纳出诸如“题材广泛,手法灵活”,“形散神聚,短小精悍”等等体裁特征。但却很少从创作主体的视角,从作者艺术思维的活动特点上去做深入探讨。这种忽视创作主体的孤立、静止的研究方法,导致了对散文艺术特征及其创作规律的探讨长期徘徊在表层阶段而不能得其深义。  相似文献   

12.
散文作为一种与创作主体的情感不可分离的非虚构性文本,所注重表现的是情的世界,它侧重于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和生活体验。情在散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情属于精神的范畴,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东西,可是一篇散文中一但有了情,所产生的美感效应是人们意想不到的。它能感天地、泣鬼神,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可见情感在文学审美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并不是散文家的任何情感都能转化为美的散文作品,它必须把情感作为审美对象(回忆、记忆、感受、感知、体验的对象),按照一定的审美规范,纳入一定的形式之中,使之对象化、客观…  相似文献   

13.
散文,作为一种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个文章古国,也是个散文大国,自古以来,散文创作的发展对文坛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一个中学生,阅读一定的散文作品,具备一定的散文知识,得到美的陶冶,并能写小。步入文学创作的殿堂”的散文来,是完全必要的。新编语文教材里,有几册相对集中地划出了现代散文作品教学单元(以下简称“散文单元”)。此外,新编语文教材里出现的散文单元还有下列三种情况:(1) 与报告文学并为一个单元;(2) 放在记叙文单元内;(3) 某些古代散文名篇,如《阿房宫赋》、《项脊轩志》等放在文言文单元。这里着重  相似文献   

14.
芦焚是京派散文作家群中创作颇丰,且独具特色的一位.本文通过把他的早期乡土散文与京派作家们的乡土散文作深入的比较深析,试图揭示他的乡土散文的底蕴.芦焚是位个性理智,思想复杂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对农村社会揭露的客观性、全面性和深刻性是其他京派作家所不及的;但在艺术表现上又深深地打上了京派的烙印,即通过诗意的描写来营造一个理想的境界,在理想和现实的交错中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芒,作者也从中聊以自慰.  相似文献   

15.
蝴蝶是19世纪30年代创作,其特点是优美的散文形式。《蝴蝶》套曲是由十二首小品组成,表现各自的主题,表现手法,曲式及不同的表现情绪。《蝴蝶》的创作开创了音乐历史上又一重要的器乐体裁,就如同读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无比浪漫的意境中更能体会到的是作品“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底蕴。  相似文献   

16.
王向峰:我们过去曾谈过散文的文学性问题,今天可以详细谈这个专题了。文学性怎么才能在创作实践当中表现出来,这个可以从你的散文创作,也可以从其他经典作家的作品,从这些作品的表现当中来探讨。总而言之,一个总体目的,就是真正把散文的文学根基尽量找到。这样的话,不论对于创作散文,还是欣赏散文,都知道重点在什么地方。我考虑了这么几个问题。在这之前,我把你的散文篇章重新读了一遍,特别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王充闾散文》,这里有些篇章我都重新读了,我们可以在这些问题上用具体作品来解读。  相似文献   

17.
周宏 《延边大学学报》2014,(1):143-144,F0003
基于对舞蹈审美个性的思考,具体分析舞蹈创作中审美个性的特征,可以从舞蹈形象和舞蹈语言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出舞蹈个性化的表现手段。通过对具体作品的举例与分析,可以阐述出舞蹈的个性化审美内涵,即体现一定审美需求和渗透一定审美意识的舞蹈形象和舞蹈语言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总和,它是编导创作特性的表达,也是编导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它构成了舞蹈作品的风格和特点,是舞蹈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尤里·邦达列夫是当代俄罗斯著名作家。本文试图探讨使这位作家立足当代俄罗斯文坛的创作个性及其对前苏联当代小说发展的贡献。文章概括了其创作的四个特点:一、严峻的真实。通过其五十年代的代表作分析了作者揭示的战争中的战壕真实、人的真实。二、丰富的内涵。以其七、八十年代的创作揭示作品中主题的多层次性、哲理性、论争性。三、探索的主人公。阐述了作者选择知识分子作主人公,用以表达对世界及周围的一切的理性思考和探索。四、生动的戏剧性。表现在作品中描写的尖锐冲突、悲剧性、爱情故事等,因而其作品有一定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向启军的散文集《远徙的魂》(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12月版),共收入散文52篇。从时间上看,是从86──95十年间的创作成果,而87──89年是作者的创作高峰期,收入本集子的这三年间写的作品竟达31篇之多。从向启军的创作来看,他最早发表散文是在86年,而创作热情最旺盛,写作技巧渐趋熟练却在87──89年间。可见搞创作离开了生活不行,离开了激情和经验也不行。有人说,第一本书是生活,第二本书是技巧,第三本书才是境界。这似乎带有一点机械唯物论的色彩,但仔细思考又不无道理。向启军为什么能在八十年代的下半期出现一个创作的高潮呢…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散文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在文体方面,他熔游记、散文、小说于一炉,表现了在创作上的文体独创性;在抒情方式上,他的散文荡漾着浓郁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诗情汩汩;在情感方面,情感深沉丰厚,又蕴含着淡淡的孤独悲哀;在语言方面,风格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是卓越的语言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