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略论无意识教育法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飞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3):125-127
本文从分析知识经济时代特点及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入手,简要探讨了高校德育工作改革的必然性,着重分析了无意识教育法及其应用,指出无意识教育法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对该方法的运行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无意识教育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其形式灵活多样,极大地减轻了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独立人格,顺应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它不仅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而且更好地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有机结合。本文以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为出发点,以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目的,最终以无意识教育为突破口,深刻论述了无意识教育的概念、特点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必要性和作为突破口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张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而要进行有效的改革,必须以观念的更新为先导。针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应在观念上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由灌输式教育向渗透式教育转变;由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转变;由单一主体向双主体转变;由重表现、重结果向重过程、重内省转变。 相似文献
4.
张佳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8,(7):68-70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简要探讨了无意识教育的内涵,着重分析了无意识教育与有意识教育相比所具有的特点,并从现实角度,根据心理接受机制和时代环境的变化对无意识教育的必要性从理论上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田建国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4-7
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德育工作的经验,认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围绕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局上、战略上确定以下思想:1.以人为本的思想;2.素质教育的思想;3.人文教育的思想;4.个性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张绍荣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4):111-113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成功是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通过论述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及其根源 ,并提出了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与学生德育工作协调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韩玉彬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3)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同时也决定于高等教育的宗旨、目的。因此,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和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探索类似于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具有创新性质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建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和社会认同机制、法律约束机制,将是进一步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一个新课题和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8.
周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15-118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既面临机遇,又面对挑战。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发展其优势的一面,限制其不利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孟治刚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2):117-119
社会思潮具有阶级性、动态性、群体性、异向性、多样性、全球性的特点,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民族观、政治观、价值观均产生了影响和冲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两课"教育模式,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以先进社会思潮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为人才培养提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朱建海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108-109,107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通过教育而形成的,包括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无意识教育有着有意识 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特点和优势,它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充分发 挥无意识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低效原因探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丁国荣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1):25-27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低效,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高校德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德育要切实增强德育效果,就必须转变观念,直面社会现实,构建多层次的德育目标;贴近学生实际,更新德育内容;以学生为本,转变德育方式;寻求合力,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体育德育功能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平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4(5):46-46
体育 是 学校 教 育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充 分发 挥体 育的 德 育功 能 是加 强德 育建 设 的需 要 ,也 是增 强体 育 教学 效 果的 重要 手段。要紧 密 联系 大 学生 个性 心理 ,在 体 育教 学 的各 环节 渗透 德 育工 作 ,要根 据 不同 学科 学 生的 不同 特 点,因材 施教 渗透 德 育。总之,高 校体 育 的德 育功 能 在于 提高 学 生顽 强 进取 、互助 合 作、吃 苦耐 劳 、胜 不 骄败 不 馁的 心理 素质 ,改 善生 活质 量 、丰富 生活 方式、保持 健康 体魄 、发 挥 个体 潜能 、促 进 全面 发展 。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的高校德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穗芳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5(3):33-34
解决现阶段高校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差的根本性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的迫切需求。直面德育方法呆板、内容陈旧、主体性缺位、目标抽象等诸大原因,高校德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于,充分调动德育对象的主体性、树立大德育思想和构建大德育体系、正确定位德育课、与时俱进地充实教学内容、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校社会工作是在学校教育机制中,运用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用以满足学生有关认知、学习需求及适应成长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高校导入学校社会工作,可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从整体上构建高校育人平台,在极大程度上保证大学生获得优质服务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5.
刘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1):4-5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多元化的世界发展格局对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 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面对新的时代,高校德育要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思想, 新的观念,不断推进德育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张忠华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6):33-41
德育方法是在德育活动中联系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的纽带和桥梁,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必备要素。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德性文化,其德性文化中蕴涵着丰厚的德育方法论思想,诸如潜移默化的方法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的方法论思想、修心育德的方法论思想、生活实践的方法论思想、保持心态平衡的中庸方法论思想、因材施教的方法论思想、循序渐进的方法论思想和启发诱导、礼乐结合与寓教于乐的方法论思想等等。认真研究和深刻挖掘传统德育方法论思想,对于建构科学的德育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价值,对于克服德育低效,提升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隐性德育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岳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22(3):23-24
隐性德育的特点是通过所有学科和课外活动及环境因素影响等全面的教育活动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并规范隐性德育课程,首先须加强学校德育制度和队伍的建设;其次是开发学科教学层面、校园物质层面、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的隐性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形势下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工作方法、活动形式等全方位的挑战.面对周围环境的新变化,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善于创新.要通过理念的重构、内容的创新、模式的突破、方法的改进等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19.
彭寿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134-137
学科德育具有内容的丰富性、方法和手段的隐蔽性、过程的协同性、效果的综合性、实施条件的稳定性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模式.在学科德育的实施中,只要精心设计学科德育内容、深入挖掘学科德育中的积极因素、注重学科德育思想的升华、捕捉教育的有利时机,就可以实现学科德育的自然性、生动性和艺术性,增强学科德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