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是贯穿整个康德哲学及其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判断和衡量人类的道德进步和现世幸福的最高尺度。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永久和平"这一思想的理论内涵,并肯定了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建"思想是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来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党的建设,包括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这实质就是对党的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这一过程便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视域中的"党建"思想。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在我国形成的历史脉络,有助于解读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有助于新时期加强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永恒轮回"思想是尼采思想的一个制高点,但这一思想本身却像是一道晦涩艰深、隐喻复杂的难题。要想找到打开这一思想暗室的钥匙,必须把这一思想诉求置入尼采那氤氲着浓得化不开的生命感觉的心理场去考量。尼采之宣讲的永恒轮回思想,与人类以往关于轮回的觉知有着某种实质性差异,这一差异乃在于道说者在道说这一思想时背后所折射的态度。"永恒轮回"的真正内涵意指以体验本身为鹄的、存在者自我沉醉地出神地去存在的存在状态,这一内涵的根本体现载体是"瞬间"。这一思想的精神内核完全是宗教性的,而它所氤氲的是一种新的宗教诉求:一种以狄奥尼索斯精神为存在理念的宇宙宗教和生命宗教。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提出了"以苏联为鉴戒"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以"鉴戒"思想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非只限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境,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必须坚持这一思想,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以苏联为鉴戒",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常认为,"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这一论断并不恰当:荀子并不符合孟子关于"集大成"的表述。从"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这一论断的流行,可以看出黑格尔哲学史观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根深蒂固的影响,这不仅拔高了某些思想家,而且遮蔽了中国哲学思想史发展的原貌。  相似文献   

6.
"因"这一范畴在老子以后的先秦道家理论中,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在现实中落实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国语》、《黄帝四经》中多提及"因天"思想,即顺应天道,《管子》中创造性的提出"静因之道"命题,完善了道家的方法论,为此,通过对以上思想的分析探讨了"因"这一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子用"天道"推论"人道",用"自然"以推论"社会",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无为而治"思想,充分显示了老子对于治理天下所持的基本态度。老子的这一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构建生态和谐的哲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思想中所包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今天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社会及其生态恶化现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由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引发了全球生态环境危机,党中央接二连三地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战略思想,如提出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等。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天人合一"思想是解决人类生态危机的唯一哲学原则。  相似文献   

9.
中央苏区时期,为了提高农民政治素养,更好地完成党的任务,党通过思想政治课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载体,以党的中心工作和解决农民实际问题为原则,采取理论灌输、榜样示范、警示教育、批评、实践锻炼等方法,对农民及农民干部进行无产阶级思想和政治参与教育,展现了一幅中央苏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全景图。以此为参考,当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好全面提高当代农民素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新农村这一目的点和村干部这一重点点;把握好习近平"四新"教育和新农村治理现代化参与教育这一内容点和当代农民的综合社会活动这一载体点;把握好"解决农民思想问题与解决农民实际问题""两个一百年"目标这一原则点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这一方法点。  相似文献   

10.
"天生人成"思想是荀子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荀子将"人文化成"看成诗乐艺术发生的缘由与理论旨归,充分重视诗乐在儒家人格修养以及社会安定、国家政治中的作用.他的这一思想对中国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文以明道"的文艺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初得隋马三千的记载,不但不能概括隋朝畜牧业的总成绩,还给人一种隋马稀少的印象。其实,隋朝畜牧业曾经盛极一时,既存在着一批规模很大的官牧监,也具备浓厚的民间畜牧风气。隋朝官牧监的经营由盛转衰的原因,值得反思之处很多,过分征用马畜致使牧源枯竭,畜牧资源配置不当,战乱频繁破坏了畜牧业生产所赖以存在的安定环境,最终导致隋代畜牧业的大衰退,却为唐朝监牧的发展准备了较为成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试论隋与高句丽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丽战争的性质并非传统所说的是隋对高句丽的侵略 ,而是隋统一战争的最后一环 ;隋丽战争的同时尚需应付各自民族内部的战争。战争导致了隋的灭亡和东北亚局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大业十一(615)年爆发的雁门事变是隋与突厥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突厥与隋由和睦转向对抗的原因是其力量逐渐强大和隋炀帝治国策略的失误。事变得以解决的因素,从突厥方面来看,是因其骑兵不擅攻城,隋援军已逼近,季节将要变换,后勤补给又不充分。事变后隋因内外交因而灭亡,东突厥成为东亚霸主。  相似文献   

14.
"折柳"的历史演变、文化意蕴和宗教情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折柳"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化习俗,它起源于汉代民间,常见于隋唐及尔后的送别诗中.文章对"折柳"和<折扬柳>古曲的演化过程进行检讨.隋唐以前,折柳用于诗中,并未与离别发生关联,隋唐之际,折柳才成为赋别的专用述语.<折杨柳>与离别发生关联经历了一个前分后合的过程,其关联契机是在南朝萧梁时期.就折柳的功能来看,可用于赠别和寄远;就其文化意蕴来看,寓有旅途顺利,随处平安之意;就其行为本身来看,则是受一种宗教情感的支配.  相似文献   

15.
魏晋隋唐时期是道教得以发展和达到兴盛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道教仍以老庄道论为本 ,同时又结合儒学、融合佛学 ,形成了独特的理论 ,使道教哲学得到长足的发展。从魏晋道教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到隋唐道教“重玄学”体系的形成 ,可以看到道教哲学在发展中所具有的时代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始炼硫化汞时间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始炼硫化汞的时间问题,因其关涉到“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实质上与天然产物无二的成果”,而引起科技史家的极大关注,但因缺乏确凿资料,以至该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事实上,此前学界认为道士升炼硫化汞的时间大略始于隋代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仅以《道藏》所载炼丹文献为例,即可粗举数例隋代以前与升炼硫化汞相关的资料。进一步的考证说明,中国古代道士早在南北朝或晋代甚至汉代,就已经能够用人工的方法升炼硫化汞了。  相似文献   

17.
北魏太和九年颁布的所谓"均田"令,是人口土地登记法。其后,修订成一种带有赋税品式色彩的户籍样式———"丘井之式"。北魏在以"六镇"为中心的西北边疆地区实行过垦田,颁布过垦田法,它也是这一地区"府户"的户籍样,后来增添进了"丘井之式"。北齐继承了户籍样制度,把北魏两种户籍样混合为一,并把规定当作土地登记和管理法归入《田令》。隋、唐沿袭北齐之制。治史者不了解源自"品式"的户籍样制度,不了解北魏有两种户籍样,把"均田"误解为均分土地,制造了"均田制"这一错误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六朝隋唐时期,"上下"可以表示对父母尊长的称呼,也可用于称呼一家大小或尊亲子弟.本文通过考察二王杂帖,分析了这两个义项在中古的使用情况,并探究了它们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隋朝建立后是将河北作为新王朝的一个地区来看待的。在中央一统观念的支配下,对河北的治理成为隋朝中央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北部因靠近游牧势力而成为御边重地,南部作为中原核心腹地而受到重视。隋朝在派官治理该地的同时,利用地方大族势力进行协助,这成为控制该地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唐代刘餗的《隋唐嘉话》记载的是隋唐之际上层人物的言行轶事。由于材料均来自于传闻,为"记异"之作,因而不少片段带有传说色彩和虚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文学因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对元明清小说、戏剧创作产生较大影响,在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