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莉  石伟 《学术月刊》2015,(2):93-99
登记作为动产担保物权的公示方式后,担保物范围的扩大成为可能,同时却带来占有与登记公示效力冲突的问题。在承认冲突的前提下,构建清晰明确的优先顺位规则是解决冲突的必由之路。具体而言,法定担保物权优先于意定担保物权,购买价金担保权应当优先于留置权;意定担保物权之间的顺位需分情况对待,在权利同时产生的情形下,航空器、船舶、机动车等设定动产担保时,登记型担保物权优先于占有型担保物权,其余动产上设定担保时,占有型担保物权优先于登记型担保物权。  相似文献   

2.
我国业主物权与物业管理的立法有缺漏,管理观念取代了私权保护意识,《物权法》不能彻底解决业主物权与物业管理的冲突与调适问题。《物权法》的实施,需要有其他法的整体配套,新修改的《物业管理条例》仍须进一步完善。各地亟须对有关业主物权与物业管理的冲突与调适规范进行清理和修订。在有关业主物权与物业管理的冲突与调适的法律法规中,要体现尊重业主物权、加强服务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等。应按照下位法服从上位法、旧法服从新法的原则,梳理和处理国家和地方有关业主物权与物业管理的冲突与调适方面的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文件,借鉴海内外立法经验,完善有关规范。  相似文献   

3.
物权行为理论在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中,有其潜在的制度利益。但是,由于既存法律制度的约束以及现行法律体系中存在难以与物权行为相兼容、契合的因素等原因,我国物权立法采物权行为理论的障碍在于制度供给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陈祥健 《东南学术》2008,39(2):133-137
空间地上权出现后,对传统物权客体理论、一物一权主义、物权法定主义等都提出了强烈挑战.但是,通过社会观念的确认和法技术的有效运作,通过学者们学理上的扩张解释,空间地上权并不违背物权客体理论,也不与一物一权主义与物权法定主义相矛盾.这既解决了空间地上权与传统物权理论的融合问题,也使传统物权理论在现代生活面前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思想理论来源,它深深地影响了当代的社会冲突理论,要理解当代的社会冲突论首先就要了解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当代的社会冲突理论发端于马克思,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提供了理解当代的冲突理论富有启发的概念和见解.  相似文献   

6.
万翮 《江西社会科学》2002,1(Z2):255-258
1820年,德国历史法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罗马法学家萨维尼在柏林大学讲学中首先提出物权行为理论的观点。1840年,萨氏的《当代罗马法体系》一书出版,对于讲义中提出的观点,萨氏在此书作出进一步阐述:“私法上的契约,以各种不同制度或形态出现,甚为繁杂。首先是基于债之关系而成立之债权契约,其次是物权……  相似文献   

7.
<正> 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决定自1983年3月1日起执行。这是依法治海的一项重大措施。为了学习、宣传和严格执行这项法律,对海洋环境保护法作一概括地系统考查,是必要的。海洋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对人类具有极重要意义的环境要素和资源宝库。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海洋,海洋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可以调节气候,  相似文献   

8.
准物权与用益物权的区别及其立法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物权与用益物权存在较大的区别。准物权由行政许可而取得,其客体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准物权上负有较多的公法上的义务,一般不能自由转让,准物权的行使一般不以对物的占有为必要;而用益物权由所有权权能分离所得,其客体为确定的不动产,同时用益物权上无太多的公法上的义务,可依法自由转让,用益物权的行使以对物的占有为必要。准物权的物权效力不同与用益物权的物权效力。准物权在民法典中如何规定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分别为原则规定说、不予规定说和具体规定说。文章认为与其将准物权的内容拆散,不如将其在各自的特别法中统一规定,而只在民法典上作原则性的规定,因此同意原则规定说。  相似文献   

9.
师生冲突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群  吕富彪 《理论界》2005,(11):129-129
师生冲突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师生在年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都有可能存在冲突。不过,冲突的性质、冲突的形式以及冲突的解决方式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前,随着社会变革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师生关系面临严峻的挑战,师生冲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师生冲突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不良的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本文就当前师生冲突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旨在揭示对师生冲突的认识误区,为健康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与刑事审判制度中,被害人作为诉讼主体与证据来源的冲突,使被害人得以当事人身份参与质证其自身陈述,导致被害人陈述的质证冲突,从而使被害人陈述的交叉询问机制失灵。如此问题的解决,大致有技术上的方法和本质上的对策这两种思路。关于技术上的方法,主要是就询问被害人之顺序重新作出安排,以防止被害人陈述遭致过多污染。关于本质上的对策,主要是对于被害人地位的重新界定。对于法庭调查中被害人既作为询问者、又作为询问对象所造成的上述问题的根本解决,可以实质性否定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得到根本的解决。换言之,参照民事诉讼中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理论,在否定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基础上,对于被害人程序地位予以动态性的模糊化处理,将根本上消除被害人陈述的质证冲突,重新构造交叉询问之两造对立格局。  相似文献   

11.
再谈物权行为理论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物权行为理论在中国曾长期处于被否定的地位。本文叙述了该理论的本来内容 ,纠正了对该理论的错误表述。对于中国法学界否定该理论的两个主要论据 ,即物权独立意思为纯粹的人为拟制、无因性理论导致交易不公正的观点 ,本文从法理上予以批判。同时指出 ,无论是折中主义还是善意取得制度 ,在法理上和实践效果上均有严重的缺陷 ,无法替代更为科学的物权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末19世纪初,文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引起了欧美思想界的重视。法国的卢梭、狄德罗,美国的富兰克林、杰斐逊等首先提出了文明与道德冲突理论。这一理论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含有知识产权的栽体被抛弃或销售后,获得该载体的物权人拥有了物权,其能否以物尽其用来对抗他人的知识产权呢?为了解决两种权利的冲突,在以后的知识产权立法中可以规定:在含有知识产品的栽体作为废弃物品抛弃或者出售后,如果该载体可以回收重新利用,在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该载体的物权人可以以物尽其用和环境保护为由对抗他人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对辩证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达伦多夫产生了很大影响,但达伦多夫处在自由主义立场,在冲突的形式与根源、冲突的功能、冲突的调节与化解诸方面都与马克思存在着较大差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思想的同时,也可以借鉴达伦多夫的冲突理论解释和解决当今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如环保组织的斗争、为儿童争取权益的活动、动物保护组织的活动之类所引起的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5.
物权行为理论最初是从19世纪德国普通法法学发展而来,物权行为是指以物权的设立、变更和废止为目的的法律行为.物权行为是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物权行为的复杂性也并非一望而知.了解物权行为理论的全部含义,必须了解该理论的创始人萨维尼对其内容的论述.萨维尼在<当代罗马法体系>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物权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6.
国际刑事法院对于中国主权构成潜在威胁,其根源在于:普遍管辖权的蚕食因素、启动机制的强制因素、战争罪的衍生因素以及程序性审查权的优势因素。中国政府应当顺应国际刑事司法发展趋势,反思和修正绝对主权观,并加快国际犯罪国内立法进程,健全国际犯罪追诉机制,以有效屏蔽国际刑事法院的威慑力,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7.
通说认为绝对性是物权的根本属性,但文章认为由于物权绝对性的理论基础-天赋人权理论的局限性,物权绝对性的逻辑前提是虚构的,又缺乏实在的历史经验,同时也不能从物权的排他性本身推断出物权绝对性的结论。物权绝对性观念缺乏合理的理论基础,是不能成立的。物权绝对性仅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以及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需要而已,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确认物权相对性的观念,以促进和谐的物权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物权行为理论为基础 ,对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公司行为进行合理的构想 ,塑造出独立的法人物权意思机关 ,实现权利主体实在化 ,权责明确化 ,使公司资产获得安全运作的环境 ,在根本上节制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完善的公司内部机构 ,“温柔”的“代表权限制说”和“后发制人”的公司内部责任制度都无法根治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将一种有效的民法制度引入公司内部行为中 ,于公司行为过程本身节制国有资产的流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治理的格局发生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在全球治理事务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环境问题是需要各国共同协作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在国际投资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上,应在保护外国投资者利益与保护东道国公共环境利益之间实现平衡。中国应顺应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政策趋势,在全球治理体制发生重要变革的背景下,积极参与、推动和引领国际投资新规则的制定,实现国际投资体制中国家和投资者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贵州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物尽其用是改革的应然目标,但目前贵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仍存在权属纠纷较多、林农利益仍需维护、林权抵押制度尚不完善、森林资源生态效益未全面发挥等问题.以物权理念指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拓展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完善采伐限额制度、林权流转抵押制度和集体林生态保护制度,有助于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