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人天地》2014,(6):58-58
5月4日至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京启幕,参展的单位涉及养老服务、养生产品、养老公寓、医疗保健、康复器材旅游文化等100多个门类。老博会聪厅内人头攒动,一件件新奇的玩意儿、一个个新颖的服务理念让老年驯友们兴趣盎然,无论是“60”后,适是“70、80”甚至“90”后都能发现兴奋点。  相似文献   

2.
老龄产业,也称“银色产业”,是从第一、二、三产业派生出来专门为老年人生产和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的各行业的集合。实际上就是为满足“五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乐的需求而必然产生的市场供给体系。按照对《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理解,老龄产业应包括养老服务业、老年卫生保健、老年旅游、老年娱乐服务业、老年金融保险业以及老年用品和老年服务产品制造业等。  相似文献   

3.
“2011中国(山东)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9月15日在济南开展,涉及老年用品、老年生活、养老服务等领域的百余家企业携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各类生活、医疗、保缝等产品参展,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受到观众热捧。  相似文献   

4.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这句朴实语言稍许道出了我们这个社会对于“老”的关注。老年、;老龄、养老,这些语词已经成为这个“老龄化时代”经常见诸报端的关键词汇——老冉冉之将至,老龄社会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5.
资讯     
民政部将出台措施支持企业开发老年用品 7月17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主持召开会议,传达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精神。会议要求,出台支持企业开发老年用品和引导商场等设立老年专柜的措施。会议明确,加快推动相关配套政策出台。在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重点要加快制定促进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具体措施,建立完善养老服务统计制度。在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重点要加快建立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尤其是要建立车辆、户籍、存款等信息的部门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呈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解决老年人特别是丧偶老人的孤独和照料问题,己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一大难题。因此,老有所养、老有所伴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社会宽容的氛围下,越来越多的丧偶老人选择了“搭伴养老”,他们把“搭伴养老”、“走婚养老”和“代际婚姻’’等再婚方式作为自己继续构筑新家庭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据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指示精神,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由天津市民政局举办的2012中国(天津)老年产业节将于2012年10月11-14日于梅江会展中心举办。 2012中国(天津)老年产业节以“爱老为老”为主题,为参展单位及中老年消费者搭建一个展示涉老用品和服务展示、购销洽谈、信息沟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太原市医疗保险中心负责全市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几年来,以优质的服务为全市离退休人员和老年居民建起了抵御疾病的屏障,切实保障了太原市老年人“老有所依、病有所医”,成为太原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以社区为主阵地,大胆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从琐碎繁杂的衣食住行,到更高层次的健康娱乐生活,处处给予老年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品牌之路。 我们都是基层干部,经常回到家乡走亲访友,在湾里、村里串门时听到农民反映,镇以上部门和城里社区都有老年协会,而且有经费、有机构、有人负责、有办公地点。然而,农村的老村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等老同志缺少文体生活,即使有也是“一阵子”或“一湾子”,很难形成村级老人文体活动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春江水暖,桃红柳绿。我们一行人于3月23日至25日,对天津市发展老年服务业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参观了鹤童养老院及该院自主开发的老年用品展示,听取了方嘉珂院长的工作汇报;考察了塘沽区为老服务中心,口腔医院老年人义齿镶复中心,杭州街道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新河街养老院,并与天津市区两级民政部门、老龄办的领导和夕阳红老人院、劲松老年公寓等8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是“未富先老”,老年群体庞大,农村老年人又占大多数,而农村养老方式仍处在转型阶段,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削弱,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形成。有资料显示,农村参加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总数约10%,  相似文献   

12.
镇江自1986年进入人口老龄化以来,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迎来老年人口第一个高增长时期,并将于2025年出现第二个高增长时期,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日益突出。随着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少儿人口的大幅下降和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高龄、“空巢”、独居、患病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人对养老社会保障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的社会养老意识还不强,社会养老服务投入有限、设施不足、服务欠缺,老年人社会保障机制不全、程度不高,尤其是占老年人总数七成左右的农村老年人缺乏养老社会保障,加上“未富先老”的国情,迫切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在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社会服务,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相互扶助,实施“以老治老”的积极老龄化战略,以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相似文献   

13.
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十二五”时期全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着力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推行居家为主的养老模式,发展老龄服务产业,积极打造老年宣居环境,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特别要重视农村老龄工作,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着力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制和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公共投入,夯实基层基础,形成加快老龄事业发展合力,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老龄问题研究》2007,(1):28-33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现有常住居民12.36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6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4123人,占老年总人口的15.3%;空巢老人有2439户,3454人,占老年总人口的12.8%。为探索和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问题,街道自2004年8月在汽南社区开展“无围墙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近两年来,在国家、市、区领导重视和支持下,街道以汽南社区“无围墙敬老院”为理念和品牌,在社区层面构筑以满足“融合社区资源,提供规范标准为老服务”为核心的居家养老体系,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创新,初步形成了政府支持、民间组织承办、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整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时不我待。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各种类型的老年福利机构共有床位131万多张,约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0.9%,这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一方面,是耳熟能详的“未富先老”;另一方面则是“未备先老”。  相似文献   

16.
记得10多年前我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时,曾感到十分茫然。在与一些退休老同志交流中,有人劝我:老了,别再东奔西跑,在家好好歇着吧;也有人告诉我养老新理念,如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年健康等。这些新的养老观给了我很大启示和鼓励。多年来我一直是忙并快乐着。老年人的健康是首要的。没有健康哪有“所为”哪有“所乐”?多年来我坚持锻炼,身体良好。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老龄事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各涉老职能部门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大力推进城乡基层老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统计表明:我省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快,各级老龄组织建设得到巩固和发展,各类养老服务设施逐步完善,老年文化、教育、体育等事业健康发展,老年维权工作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以现代化、社会化的理念发展“居家养老”,是综合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条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但笔者认为“居家养老”真正破题尚需“四个支撑”。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与认同,老年人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六个“老有”言简意赅,是对和谐老年的科学概括。这六个“老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六“老有”全面实现之日,就是我国和谐养老之路形成之时。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年健康论坛2012”近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等主办,主题是“延缓衰老与老年病防治新策略”。卫生部原副部长曹荣桂在会上指出,我国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高龄化的形势相当严峻,突出表现为四大不适应:养老保障机制与养老负担、社会总体负担的剧增不适应;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与老年群体医疗保健需求不适应;养老护理机构建设与失能老人、病残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不适应;社区服务网络与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不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