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长期困扰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十个滞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30年的经济改革,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性改善.但是与此同时,也还存在着改革理论滞后、国企改革滞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发展滞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宏观调控体制滞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滞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克服这些滞后问题,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管昕 《学术探索》2005,(6):40-42
当前云南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极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源结构单一,负担沉重;体制和机制障碍突出,扶持力度不够;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负担过重,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受限等问题。加快云南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路,发挥财政职能,运用政策手段,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县域经济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做大财政“蛋糕”,实现县域经济既好又快发展。从财政措施来看,一是进一步完善省以下的财政管理体制;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统筹城乡发展;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四是防范和化解县域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3.
李峥 《理论界》2011,(5):31-32,60
本文试图以一个地区为例,为达到"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的目标,阐述发展县域经济的途径,重点阐述如下观点:以农业区域布局为着力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通过园区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发展集约经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增加产业和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实际出发,提出保证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强调改革、政策、投入等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提出建立激励机制,强调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领导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的金融作用陈胜,易新平,漆乐群金融是宏观调控和经济协调的主要杠杆,它又以县域经济为经营基础,作用于县域经济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为了充分发挥金融能动性和杠杆作用,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上使劲...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探讨及政策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改革开放30年,其实质在于如何提高发展质量,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方式先后经历了两次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是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第二次是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此过程中,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在逐步深化,研究在逐步深入,理论体系更加完善,政策设计更加合理.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势依然严峻,仍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题,成为经济界与经济学界持续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是联系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加快县城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的实力,是"富民兴国"事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建设、优化经环境等办法来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对促进福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文章在分析入世后福建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基础上,提出促进福建服务贸易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青海实际,全面落实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和突破口,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以资源节约型发展为核心和途径,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为依托,扩大出口贸易和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两型社会”框架下财政推进湖南现代农业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和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又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为核心,这是当下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不二选择.为此,本文从建设现代农业是构建"两型社会"的基础这一视角,从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入手,紧扣湖南实际,致力于探索财政推进湖南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范式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它表明我国正向均衡发展阶段迈进,中部崛起对促进均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仍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循环、低效率"的问题,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高投入来实现的,粗放(或外延)型经济增长特征还相当突出,高投入经济增长方式的直接结果是能源与资源的高消耗.中部崛起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解决困扰中部发展的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单纯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它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讲求发展的价值观和人类生存环境伦理观的要求,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是指微观主体之间的联系超越国家的发展过程。它包括功能性全球化和制度性全球化两个方面。全球化的主要矛盾不是民族国家与全球化的矛盾 ,而是功能性全球化与制度性全球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存在着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因而它们能够且必然共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民族国家应摒弃狭隘民族主义的行为方式 ,采取积极的民族主义政策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以争取更有利于自己的全球性规则。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在对传统发展观创新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理性发展观,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整体性、全面性和综合性来考虑发展问题。中国在21世纪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摒弃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影响,更新经济发展的观念,建立以和谐为主题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走多节制的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要实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与人的发展,这是推进科学发展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核心问题,也是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难点问题、关键问题。科学发展的含义,既包括我们对于事物矛盾运动和转化的哲学认识,包含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规律与相互影响的正确判断,也包括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变革事物与促进和谐发展的功能,提高自身存在的价值。发展离不开人,人是决定性因素。必须注重人的发展对于科学发展的作用,以及发展的人对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与旅游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旅游业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旅游业科学发展观中的位置,寻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张勇 《兰州学刊》2008,(4):96-98
人们往往只是在传统价值观、风俗等社会学方面关注女性的发展,却忽视了女性发展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女性的发展和教育水平影响了人口的出生率、儿童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的效果并对资本的形成、劳动力资源的形成这两个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以及人类对抗疾病的效果等一系列社会发展因素产生重要影响。女性发展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差异的有显著的关联关系。对于中国不同地区的女性发展差异,尤其是男孩和女孩发展的明显差别不单纯地因为传统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因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合理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全面发展的人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理论的教育学误读不仅影响理论自身的传播与发展,更影响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只有准确把握这一学说的科学内涵和动态发展趋势,才能找到理论和实践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既发展理论又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为西部大开发、西部城市社区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剖析了社区建 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西部城市社区建设的状况,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发展经济学演变过程中的发展思路及其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学在演变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思路及其政策取向。20世纪4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或60年代末的发展思路以结构主义思路为主,在政策上主张计划至关重要;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以新古典主义思路为主,在政策取向上认为市场至关重要;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思路为主,在政策取向上认为制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着眼于中国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一个标志性的理论成果。这一理论成果,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实践根基,是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历史实践的深刻总结和观念升华。它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新贡献,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指明了方向。它的提出也是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的认识,为解决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从而对于引领新常态下的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