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在“全域旅游”这一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对于市场乱象的整治、旅游环境的改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传统的政府综合监管模式因缺乏协同性、整体性和系统性而难以应对层见叠出的旅游纠纷。有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理念更新和规范调整,检视了现行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在立法、执法、司法、行业等方面的不足,引入协同治理思想形成政府、司法、行业、公众、社会多方共治的新时期治理模式,找准协同治理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本土化建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新模式以发挥内外部多元化模式协同效能与效度,助力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多方面、多层次的深度融合,积聚各部门优势推动协同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兴起于西方的为解决治理失灵的元治理理论,强调多种治理模式的有效整合,为解决复杂性的技术创新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当前,中国技术创新元治理存在着内部元治理协同性不强,外部元治理的市场与社会基础薄弱,整体元治理中不同治理模式协调共振效应不明显等问题,需要通过推进技术创新元治理的主体协同,强化政府“同辈中的长者”的作用,实现三种治理模式的有效“开合”等举措,推进中国技术创新元治理,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社区需要通过嵌入性治理实现包容性发展,如何破解因资本下乡的负外部性导致的社区发展风险和治理脱嵌,实现乡村旅游社区的嵌入性治理,是亟须正视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双向运动理论和乡村建设研究的理论资源,运用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和焦点小组访谈等方法,考察乡村旅游社区治理的脱嵌困境和嵌入性治理路径,构建了双向运动视角下乡村旅游社区嵌入性治理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以资本下乡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方式凸显了市场至上“正向运动”的固有缺陷,导致乡村旅游社区面临着城与乡的发展失衡、内与外的利益冲突和主与客的角色矛盾等脱嵌困境。然而,三重脱嵌困境培育了乡村自我保护“反向运动”的外部环境,推动乡村旅游生产方式由资本下乡主导向乡村建设主导发展,并通过主体再组织化、城乡循环修复和文化生态整合,建构了乡村旅游社区的嵌入性治理的主体基础、内容基础和秩序基础。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社区概念引入我国以来,社区的和谐建设与发展问题相继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原有的社区规划模式和方案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社区建设实际的需要.为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比较分析国内外现有先进社区的治理模式,探索创新更为适应我国当代社区发展实际的治理体制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对我国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治理模式,实现治理的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目前我国政府治理面临着很多挑战,只有使政府治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才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的复杂性逐渐普遍化,传统治理模式低绩效、无协调性问题日益凸显,分散、冲突的碎片化状态对社会治理现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走出碎片化的社会治理困境并避免社会秩序混乱和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国内学界对社会治理范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体性治理、网络化治理、协同性治理、包容性治理、PPP/NGO治理五个层面。通过梳理发现,在当前复杂的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下,仅依靠单一治理模式是无法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未来关于社会治理范式研究需要突破理论性探讨研究,确立社会治理的复杂性思维;以多元治理视角为指引,发挥多种治理模式特色共同合作;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化探索,构建适应复杂性要求的全新社会治理体系,由此实现社会善治。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乡村治理是由政府主导下的治理模式,即所谓的"乡政村治",但这种制度设计和实践中带有浓郁计划经济色彩的治理方式,正被市场经济催生出的以农村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代表的市场引导治理模式所打破.市场引导治理模式要求建立完善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转变职能,构建市场引导的多元乡村治理模式,并由制度性安排来保证其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区位格局、资源禀赋、政策保障、产业支撑、对台融合等优势分析,以特区化与特色化定位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全新角度与全新高度构建国际旅游岛建设理念,提出以全域旅游为指导理念,从倡导全域旅游景观、开发全时空旅游产品、提供全程旅游服务、强化全景旅游体验、构建全开放旅游市场、培育全友好旅游环境、开展全方位旅游治理等方面构建全域旅游系统,以期将平潭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海岛生态旅游示范区、两岸同胞共同家园以及对外开放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9.
为破解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治理困境,推进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以"内部优化、外部协同、章程统领"为路径,探索构建地方本科院校横向上"权力平衡"、纵向上"重心下移"的体制机制,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构建"产教融合、校地联动"的社会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学校与外部的协同发展;实施"章程为统领"的制度改革,协调有序地推进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整体性治理范式契合当下中国乡村治理变革的现实需要。借鉴和运用整体性治理有助于推动乡村治理观与治理体制机制的整体性创新与变革,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方式上的整体性转型和民生导向的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整体性治理也为创新乡村社会转型风险治理模式,克服农村社会转型风险治理中的碎片化现象、提高风险治理能力提供可行的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1.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及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必不可少.本文以大数据技术为视角,立足于北京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布局城市全域应用场景、一体推进数字社会建设的政策背景,从智慧社区应用目标谱系出发,通过全域集数据模型,以标准化的城市基础信息编码体系为基础,面向城市数字化治理和精细化管理需要,基于全域大数据关键技术解决社区治理全域应用场景问题,推动社区治理智慧服务与精细化管理,同时促进智慧北京建设及相关高精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区作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平台,社区的发展直接关乎到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传统的社区管理方式和水平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亟需创新。新疆要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是必然途径。文章基于对乌鲁木齐市部分社区的调研,在新的思维模式和视角下,从理念、战略、技术、人才队伍四个维度思考,探索构建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旅游景区现行的产权委托代理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景区管理和运营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旅游业开发和经营过程中的资源闲置、浪费及低效率运转的现象普遍存在,有必要在旅游景区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其制衡关系和制度安排来实现对代理人的约束和激励,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所有者的利益。要认识到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我们必须以系统的观念来看待旅游景区保护和发展的问题,与旅游相关的部门,包括文化、城建、林业、宗教等部门,都必须目标一致,在保护好景区风景资源的前提下,走保护开发、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城市旅游需求与旅游辅助系统协调发展问题的目的是适应创新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现实需要,对促进城市旅游业健康发展具有研究价值。以南昌市和北京市为例,借鉴耦合理论,构建了旅游需求与旅游辅助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2000—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2个城市的旅游需求与旅游辅助系统间,经历了由勉强协调到优质协调的发展过程。结论:以拉动旅游需求为导向,城市旅游需求应优先于旅游辅助系统发展,同时二者间要持续处于优质协调发展水平状态,才能保持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崔冠宝 《国际公关》2023,(15):104-106
推动基层社区治理与人民切身利益、基层和谐稳定息息相关。以元治理理论为指引,有助于为当前社区治理提供更加清晰的理论支撑,推动我国特色社区治理模式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本文提出社区元治理部门应积极行使组织培育、规章引导、资源支持三大手段,依托其“元治理”地位,构建“一核多元”式治理网络,发挥动员、协调、连接功能,从而推动实现社区治理模式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治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因地制宜改革现有乡镇体制,完善基层政权对村管理模式,规范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规范发展新型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以构建现代乡村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旨在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是否真的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文章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7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了地区差异.研究发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效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显著,其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对外开放、产业结构等途径产生影响.此外,相比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旅游经济效应更为明显.据此,提出要因地制宜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类指导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着力提升示范区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对外开放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东中西部的跨区域旅游协作.  相似文献   

18.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旨在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是否真的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文章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7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了地区差异.研究发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效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显著,其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对外开放、产业结构等途径产生影响.此外,相比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旅游经济效应更为明显.据此,提出要因地制宜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类指导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着力提升示范区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对外开放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东中西部的跨区域旅游协作.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实现城乡生态社区治理是新时期贯彻生态文明纵深发展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也是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传统的"二元化"结构范式的社区精英治理,不仅难以适应生态治理"一核多元"的现实要求,同时,"精英俘获"附带的管制型治理思维也同生态的开放共享诉求相背离。新精英行动更凸显了开放、创新和共生的发展新理念,"依附式"模式契合了生态社区治理的内在逻辑,也体现了二者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互动良序发展的现实诉求。袁家村以新精英思维构建了党支部为核,干群为基,精英主导的生态社区治理模式。这为当前的生态社区治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域内中心镇业已进入二次发展时期。原有的纵向“一统化”府际治理模式已不适应区域经济向纵深发展的要求。本文提出通过构建“设置合理、动态平衡、地域二元及发展阶梯”的新型府际治理模式来有效实现纵向府际治理的多元化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