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儿歌,我国古代文献中一般称作童谣。《国语·晋语》载卜偃引“童谣”,韦昭注:“童,童子;徒歌曰谣。”《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引周宣王时童谣作“女童谣”,颜师古注:“女童谣,间里童女为歌谣也。”从韦昭、颜师古的注释可以看出,古代文献中的童谣,就是指男女儿童口头所唱的歌谣,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儿歌。明杨慎对童谣的解释较为具体: 《尔雅》曰:“徒歌曰谣”。《说文》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七言诗起源新探》(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3期)一文中曾提出,“七言诗起源于西汉的《郊祀歌》”,“《景星》后段12句七言宣告了七言诗的诞生”。我在该文中并认为“七言诗由新兴的三言诗与旧有的四言诗有机建构而成”。本文将就七言诗的起源与形成问题,再作些探索,望读者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3.
朝鲜半岛与中国渊源极深。历史上,朝鲜人民用汉字写诗作文,与中国并无二致。朝鲜的汉诗,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之际箕子在朝鲜立国后,回访故国所作“麦秀”之歌。《箜篌引》《黄鸟歌》等为四言诗,沿用中国《诗经》的体式。其后,则与中国一样,流行五言诗、七言诗。新罗作为唐属国,前往长安求学的士子众多,汉诗兴盛,崔致远是其杰出诗人。  相似文献   

4.
关于七言诗的起源问题,以楚辞起源说与民间起源说影响较著。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新的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教。一、关于“七言之祖”《汉书·礼乐志》所录《汉安世房中歌》第六章: 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偷民所怀。大山雀,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大海”、“高贤”两句为七言。萧涤非先生云:“要之纯粹七言。两句连用,当以此为嚆矢”,“则是七言之祖,亦当推房中歌矣”。按,“纯粹七  相似文献   

5.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熟悉的诵唱,在耳边响起,感觉是那么亲切。这是二年级语文课上孩子们吟唱的一首童谣。古人认为,所谓“谣”也就是一种不用乐器伴奏的“徒歌”。——“徒歌谓之谣。言无乐而空歌,其声逍遥然也。”童谣也就  相似文献   

6.
曹丕诗歌的阴柔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丕诗歌的阴柔之美裴登峰龚真国“妙善辞赋”的曹丕在诗歌创作中形式多样,诗体大备。既有四、五、六言和杂言,又有骚体和乐府,成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罕见的现象。他的《燕歌行》更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它的产生标志着七言诗的成熟,也正式确立了七言...  相似文献   

7.
自我在《齐鲁学刊》1987年第一期和本刊1987年第二期撰文,指出“张衡《思玄赋》系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后,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问题,引起了国内有关学界新的注意与探讨。就我所知,对我  相似文献   

8.
和亲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命运之间存在显著的张力,是汉以后重要的文学题材之一。乌孙公主刘细君《歌》是和亲文学的发轫之作。诗中细君对不公平命运的怨恨与悲凉心境的表达,体现了作者鲜明的个体生命意识。该诗继承了战国末期四兮三节奏骚体诗的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通过对该句式与汉代四兮三句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早期七言诗的发展趋向。《怨旷思惟歌序》关于昭君出塞的记载多有错讹之处。琴家出于吸引观众的需要,叙述昭君出塞时在史实的基础上融入文学的想象。模仿昭君口吻虚拟的“作诗”反映了汉代四言诗的特点,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代昭君题材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弹歌》之“续竹”不可作“属木”,“逐害”不可作“逐肉”,《弹歌》非为黄世歌,《弹歌》只能是后世追记或臆测古代之情况而形成之作品,而且《弹歌》的产生不会早于周代。《弹歌》的主题不是猎歌,而是孝子驱赶禽兽的悲歌。褚斌杰关于《弹歌》的高论特别值得学术界反思,几部中国文学史关于《弹歌》主题的错误论述也值得学术界反思。  相似文献   

10.
试论“铙歌”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铙歌”的起源、性质和演变过程,比较了《汉铙歌》与《魏铙歌》在文体上的差别。作者认为,“铙歌”的用途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用在较正式的场合之上;庙堂之作的铙歌,它所受旧形式的束缚,远比民歌和其他一些文人创作为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应该是张衡《思玄赋》末的系诗,而不是晚了百年之久的曹丕的《燕歌行》。关于这一问题,拙文《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辨》(见《齐鲁学刊》1987年第一期)已作简论。张衡的这首七言诗,明冯惟讷《诗纪》曾予收录,可见他也确认它是一首诗。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南北朝诗》,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逯先生的辑校完备谨严,比起丁福保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可谓“后出转精”。但在该书中,逯先生收录了《思玄赋》的一首歌(四言),却未收那首七言系诗。他颇不以《诗纪》收录《思玄诗》(即赋末系诗,题目为冯惟讷所加)为然,在按语中,他认为那是“《思玄》系辞”,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09,(5):78-78
缶,是一种什么样的古代乐器?先说。缶”这个字,按《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如李斯《谏逐客令》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句。其义为,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  相似文献   

13.
杜甫《八分小篆歌》作于大历初夔州任上。从诗的最后一章“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看,当是应酬索求之作。李潮是杜甫之甥,留作品不多,主要是《唐慧义寺弥勒像碑》及《彭元曜墓志》;在唐代书坛名也不甚显,后来大概由于杜甫为之题咏的关系,方“见称于时”(周越《书苑》)。故朱鹤龄说:“(李)潮书初不见重于当时,独杜诗盛称之。今石刻在……,其笔法亦不绝工。”(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八引)《八分小篆歌》第一章说:“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绝不闻。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李…  相似文献   

14.
壮族反战乱长歌《嘹歌·唱离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嘹歌”是壮族人民喜闻乐唱的一种民歌形式。由于歌唱时歌句的尾音都用“嘹——嘹”来拖腔,因而人们称之为“嘹歌”。“嘹歌”是从一九六一年开始搜集整理的。先由田东县文化馆搜集整理了八百多行。后由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两次派人下去,深入发掘,共搜集到手抄本和口头记录约一万六千多行。其内容丰富多采,从各方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心理状态、风俗习惯等。而基本内容则是由《日歌》、《夜歌》、《散歌》三部份组成。第一部分:《日歌》,就是白天唱的歌。它又包括《三月歌》、《日歌》、《入寨歌》三方面的内容。《三月歌》唱的是壮家的自然风光、季节时令以及农事活动的情况,从一月唱到十二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刘岸挺同志两次撰文进行了颇有意义的探索。刘同志的文章,否定了传统的观点——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论述了张衡《思玄赋》系诗作为一首七言诗的独立性与完整性,是很有见地的。但是,她把《思玄赋》系诗作为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的意见却值得商  相似文献   

16.
楚辞长语     
《离骚》中“启九辩与九歌”之语,注家已指出歌与辩皆为古乐,但辩何以为古乐,意者《世本》有“帝喾乃令人拧”之语,辩读若拧,正谓两手相击尔。《尚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实亦读若抻;《诗小雅》“弁彼赛斯”读亦同耳。《湘君》中“吹参差兮谁思”,参差指排箫,曾侯乙基出土实物可证。《河伯》中之“乘水车兮荷盖”,犹吴语之“出辔头”。  相似文献   

17.
柳哲 《社区》2010,(35):11-11
著名女作家杨沫,青年时代曾在北大旁听,《青春之歌》就有她在北大旁听的影子。她写的《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相似文献   

18.
楚辞长语     
《离骚》中“启九辩与九歌”之语,注家已指出歌与辩皆为古乐,但辩何以为古乐,意者《世本》有“帝喾乃令人拧”之语,辩读若拧,正谓两手相击尔。《尚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实亦读若抻;《诗小雅》“弁彼赛斯”读亦同耳。《湘君》中“吹参差兮谁思”,参差指排箫,曾侯乙基出土实物可证。《河伯》中之“乘水车兮荷盖”,犹吴语之“出辔头”。  相似文献   

19.
[行]古代诗歌乐府歌辞的一种,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歌”是曲的总名,“行”是“衍其事而歌之”.说明“行”是有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琵琶行》一作《琵琶引》.引,古琴曲名.引、行草书形似,应以“行”为正.  相似文献   

20.
“西曲”是南朝时期流行在相当于今湖北荆州、襄樊一带的民歌,其形式有歌、有乐、有舞,歌乐结合者为“倚歌”。西曲歌计三十四首,其歌词全部保存于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本文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西曲舞的流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