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我国农业发展的难点与对策高保周作者简介:高保周,男,35岁。中南财经大学农经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发展经济、投资经济。已发表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3本。论我国农业发展的难点与对策□高保周农业的发展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仅仅通...  相似文献   

2.
针对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邓小平认为调动农民积极性是农业经济发展动力的源泉;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直接动力;科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乡镇企业的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力。邓小平独特的"三位一体"的农业经济发展动力观为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的创新,而我国农业科技管理体制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影响了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速度,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才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劲的科技动力。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城市化过速的负面效应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政府的政治目标为基本动力的前苏联城市化,是一种超越国力的高速城市化。城市化过速导致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匮乏、农业科技人员外流以及农业长期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农业的正常发展。而农业长期发展缓慢又反过来制约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也应防止以牺牲农业发展而片面追求城市化以及农村高素质劳动力过度转移而造成农业劳动力素质蜕化。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蕴藏着丰富的农业经济发展思想,其中较主要的可归纳为农业战略地位论、农业发展道路论和农业发展动力论。认真学习邓小平农业经济发展思想,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人才学是人才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国家在农业方面的重要方针政策是促进农业人才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农业人才学研究农业人才及其分类、农业人才基本素质、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农业人才教育改革、农业人才与农村经济发展等内容。农业人才学研究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农业人才学研究的根本动力,党和国家的涉农政策是农业人才学研究的直接动力,农业人才教育的改革创新是农业人才学研究的一贯重点。  相似文献   

7.
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依据其对村庄社会的嵌入性差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分为内内生型与外生型两个基本类型。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成于农村社会,与小农户有天然的社会文化关联,对小农户的带动行为源于二重动力,即一方面是谋取利润和促进发展的经济动力,另一方面是注重关系维护和文化价值的社会动力,两方面动力的整合使其带动行为兼具经济理性与社会属性。经营态势、政策支持及村庄的文化与利益关系影响两方面动力的强度、结构和稳定性。需对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精准的动力激发与政策支持,涵养其为农惠农理念,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已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方向。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不仅是中国经济在世界竞争中赢得更快发展的动力 ,更是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 ,迎接 WTO挑战的新希望。湖南农业技术创新在某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 ,湖南农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自于本地富裕阶层人口增加以及域外同业竞争。加快湖南农业技术创新必须积累人才优势 ,办好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 ,加快农业信息咨询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业机械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农业机械化文/白人朴一、发展情况及差距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机械化有很大发展。1949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仅8万千瓦,90%是排灌动力,除国营农场有200余台拖拉机进行少量农田作业外,农业生产几乎全是人畜力手工工具作业。1995年,我国农机总动力已...  相似文献   

10.
云南文化的发展有内源型和外源型两种动力,内源型动力主要来自云南传统农业文明模式的失范、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文化自觉层面与自在层面的张力三个方面;外源型动力主要来自外来强势文化的牵引与整合、国家经济投入与政策导向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摘要]在近代,随着西方势力的影响抵达安徽地区,安徽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发生了变化。经济动力成为近代安徽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时代起关键作用的政治动力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近代安徽城市的发展;新式交通因素也是近代安徽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科技、教育兴农的发展战略……切不可放松农业物质技术基础建设”。这是党中央对农业科技发展与科技兴县的战略决策。本文拟从县域经济振兴的动力、途径及其科技副县长的选配方面对科技兴县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一、县域经济振兴的根本动力在于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对县域经济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战略产业,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生态文明型国家的重要保障.农业技术创新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目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的制约.农业发展迫切需要技术创新的推动和引领.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农民科技需求的动力因素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找出提高农民科技需求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通过对劳动细化和劳动作用对象的分析能够得出以下结论:不同质的劳动创造出价值量不同的农产品价值、劳动作用对象差异形成高低不同的农产品价格是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动力来源。再以山东、四川、河南三个农业大省为样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对稀缺资源、级差地租收益管理不到位,加之农业经济属地利益流失到异地,以上原因阻碍了农业大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为此,应开启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大力度理顺级差地租收益分配、大力度推动农业区域性品牌发展,以行政区品牌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甚为紧密、深厚的关系 ,就其农业经济思想而言 ,亦深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道德至上观念影响了毛泽东对农业经济发展动力问题的认识 ;贵群的价值观取向在某些程度上奠定了毛泽东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 ;而均平这一恒久观念亦坚定了毛泽东对农业经济发展目标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两个转变李宗明四川省宣汉县委书记在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山区,如何正确处理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近年来宣汉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必须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树立市场农业观念,紧紧抓住农业增产、农民...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以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为关键支撑,要求引入现代化新要素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电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创业动力引擎,通过“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实现了农业资源及产品的重新配置、集成与关联,创新了乡村发展动力。以传统农业大县为例,分析地方政府主导下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产业效应,发现存在政府产业认知错位与职能发挥有限、政策效能低、产业带动与品牌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对此地方政府在提升自身产业主导作用的同时,更需要回归电商链源头,以互联网技术为新要素赋能乡村产业的长远发展。这既有地域发展的特殊性,又有传统农业区的普遍性。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电商赋能县域乡村发展与地方政策供给间的问题所在,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资源整合中的主导作用,进而促使二者合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我看农业产业化●廖自强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的一项新事物和尝试,它是通过经济纽带引导农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桥梁,并促进农产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业产业化是以“科技兴农”为动力,将科研机构、工商企业和流通环节联...  相似文献   

20.
江凌  徐少华 《南都学坛》2003,23(6):28-32
人文地理环境的变迁是城镇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它包括人口、农业、交通等方面。明清时期南阳盆地由于流民的附籍和自然增殖,人口数量大增,从而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其水陆交通也得到较大发展和充分利用。这些因素促进了该区域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