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占罪是指将已然持有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行为。这种已然持有行为在刑法条文中表述为行为人通过代为保管他人财物和拾得遗忘物、发现埋藏物而持有他人财物。从代为保管具有的广泛含义来讲,侵占罪中的代为保管概念应予以摒弃,当以外延更广的持有概念取而代之。同时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也将由原来的代为保管他人财物、遗忘物、埋藏物转变为他人财物。侵占罪的这一内容上的变更是由侵占罪的易占有为不法所有的实质决定的,因而不会扩大侵占罪的处罚范围;而且也不会违反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以及罪刑法定原则,反而有利于司法者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由此也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刑事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侵占罪的客观要件 ,是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颇多的问题。本文选择了侵占罪中较难把握的“拒不交出或拒不退还”这一情节 ,详加论述 ,并竭力倡导拒不交出或拒不退还只是侵占罪的构成要件而非侵占行为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3.
论侵占罪中的"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帆 《学术探索》2001,(1):140-142
侵占罪的客观要件,是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颇多的问题.本文选择了侵占罪中较难把握的"拒不交出或拒不退还"这一情节,详加论述,并竭力倡导拒不交出或拒不退还只是侵占罪的构成要件而非侵占行为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4.
国家工作人员接受他人委托,利用工作的机会为他人购买商品或者代为处理特定事务时,截留、侵吞他人财物的,应当如何定性,在实践中存在争议,导致司法机关在处理类似案件时结论截然不同,不利于法制的统一。正确的观点应当是由于行为人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也没有侵犯公共财物所有权,所以只能构成侵占罪而非贪污罪,当然更没有成立受贿罪和诈骗罪的可能。对于侵占罪中非法占为己有和拒不退还之间的关系,需要合理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5.
侵占罪研究     
侵占罪是修订刑法新增设的罪名之一,新刑法对侵占罪的设立,弥补了财产犯罪立法的不足。关于该罪的犯罪构成、犯罪对象和告诉问题,刑法学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上述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并主张侵占罪应以公诉为原则,以自诉为补充。  相似文献   

6.
持有型犯罪是一类在构成要件和证明责任上独具特色的犯罪 ,是以行为人事实上支配和控制法律禁止持有的特殊物品的不法状态作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的一种犯罪形式 ,是新刑法新确定的不同于传统刑法的行为表现形式。了解持有型犯罪的概念及特殊的构成特征 ,对司法实践中正确地同犯罪做斗争 ,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霆超额取款行为应是刑法所禁止的风险,实质上是侵占行为,但其行为并不符合我国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许霆不构成犯罪。呼吁立法机关尽快修改侵占罪或者对侵占罪做出解释,尤其是将侵占遗忘物、遗失物、埋藏物等对象明确规定为侵占脱离占有物,具有重要的法理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霆超额取款行为应是刑法所禁止的风险,实质上是侵占行为,但其行为并不符合我国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许霆不构成犯罪.呼吁立法机关尽快修改侵占罪或者对侵占罪做出解释,尤其是将侵占遗忘物、遗失物、埋藏物等对象明确规定为侵占脱离占有物,具有重要的法理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持有行为是指刑法规定的以行为人对特定物品事实上的占有、支配为内容的危害行为。它是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类型化危害行为,不同于刑法中的其他持有性行为成分。持有行为在事实上成立与否同司法上是否以持有行为处罚行为人没有关系。持有行为的概念中不应包含持有型犯罪的主观罪过内容。持有行为的物质内容是对持有物品事实上的支配、控制,不包括单纯法律上的支配、控制。持有行为与作为和不作为行为形态相比,在事实和法律上具有四个特征:状态性、依附性、限定性、实行性。  相似文献   

10.
侵占行为犯罪化以来,虽然现实生活中的侵占行为屡见不鲜,但在刑事法律中受到追诉的情况却很少见,尤其是侵占基于不法原因委托物的行为入罪更是成为法律难题。理论上不法原因委托物作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但现行法律的规定使得这种行为很难纳入犯罪范畴,而且即便要将其勉强入罪,也会由于法律对侵占罪追诉方式的规定而使其虚无化,因而在侵占罪立法完善时应当将侵占不法原因委托物的规定为特殊侵占,并增加公诉追诉方式。  相似文献   

11.
论侵占罪     
侵占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应严格把握,对具备侵占罪特征的行为,只有在侦查终结前仍坚持隐瞒占有事实、拒不归还的,才应作为犯罪处理.同时,在司法实践中,还应重视侵占罪与民法不当得到的区别、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以避免刑法扩大化趋势.对侵占罪的认定过于宽泛,有悖于刑罚作为社会最后一道屏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论犯罪对象与行为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犯罪构成中的犯罪对象,在不同的场合被赋予不同的含义。时被作犯罪客体的表现形式,有时被用作犯罪行为的直接指向,由此产生犯罪对象研究中的各种混乱。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该是将两种含义分离,前种属犯罪对象,后种则应另设行为对象的概念概括之。行为对象与犯罪对象有密切联系,许多情况下两者会发生重合,但其区别也是明显的:它们的作用不同,与行为的联系方式不同,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不同。因此在犯罪构成中,犯罪对象与行为对象是同时存在的概念,两者不能混淆,也不能互相代替。  相似文献   

13.
刘荣林 《河北学刊》2002,22(1):103-105
小说创作美学不同于小说美学 ,小说美学谈小说有什么 ,小说创作美学谈小说怎样去构成。这样 ,小说创作美学从小说创作的主体、客体、尤其是本体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 ,同时也能更准确地确定小说创作美学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4.
公安部颁发《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对于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也必然给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行使盘问权带来不少挑战。笔者认为,要正确行使继续盘问权,在实际执法操作方面必须注意适用对象准确、程序合法和处理适当。  相似文献   

15.
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占有"目的是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必要条件,合同诈骗罪作为目的犯,由犯罪目的决定其在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在客观方面则表现出仅是作为形式等诸多特点.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非法占有"的犯罪目的应当考虑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理论关于犯罪对象的研究没有进一步深入,主要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将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区分开来.对此,可引入行为对象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明确犯罪对象与行为对象之间的关系: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合,但其性质、与犯罪行为的联系程度、存在范围均不相同.由此,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作用的,能够表明犯罪客体的存在形式而为构成犯罪所必备的客观存在,其外延包括人、物、行为规范及信息.  相似文献   

17.
1997年新颁布的《刑法》将侵占罪作为一个独立的罪名加以规定。在实践中,由于侵占罪手段多样性和犯罪情况的复杂性,极易和近似的犯罪相混淆。本文从侵占罪与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它们之间的界限,以方便法学教学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犯罪对象及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刑法理论界长期以来对与犯罪对象相关的问题,即其是否为犯罪成立的共同要素,外延包括哪几个方面,部分特殊犯罪的对象如何确定等的争论,本文试图寻求一个构成要件以外的侧面即法律关系来系统说明上述问题。使我国的犯罪对象理论做到对大陆法系相关原理的继承性与开创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持有、使用假币罪的概念需要重新界定。其危害行为"持有"、"使用"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应该放在一个罪名中规定,而应该取消持有假币罪,把它的部分内容归纳到其他罪名中去;伪造后持有、使用自己伪造假币、伪造货币后又使用他人伪造的货币、购买假币后使用假币的行为人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另外,应增设本罪的单位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20.
略论当前教师职业道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教师职业道德涉及教师职业的方方面面 ,内容十分丰富 ,难以精确概括 ,但其核心有三 :其一 ,对教育的理解以及由此而发的对教育的理想、信念、情感、态度 ,以及对自我教育行为的理解评价与合理定位。什么是教育 ?为什么教 ?教什么 ?怎样教 ?这个表面上看来玄奥的问题实际上是每个教师须臾不离的基本问题 ,它们作为内在的教育理念或隐或显地支配着外在的教育行为。当一位教师宣称他确实没有思考过这类问题时 ,不过是标明他没有属于自己的教育理解与意识而已 ,他只是把公共的、常规的、人云亦云的对教育的看法不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