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城镇化的制度变迁模式及绩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镇化是以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就业结构非农化  重组的一系列制度变迁过程。中国城镇化进程出现了由政府主体依靠行政集权强制推行的自上而下式城镇化和以农民主体在市场力量诱导下自发创造、自行组织和自我实行的自下而上式城镇化两种基本模式。前者使中国城镇化长期滞后 ,后者把中国城镇化引入了快速推进的轨道(但短时期内也没能改变中国城镇化严重滞后的局面 )。现阶段 ,中国城镇化不但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 ,而且也落后于世界整体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滞后带来了难以弥合的城乡差距 ,也使得中国过早地遭遇了工农产品的买方市场和经济过剩 ,并极大地制约了农业部门的发展。大力推动城镇化已成为解决中国一系列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孙光慧 《兰州学刊》2005,(1):133-134,97
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属于筹资市场,而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本市场实行的却是投资市场的制度安排.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缺陷的成因,论述了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资本市场由筹资市场向投资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微观基础的制度缺陷.结论是:我国资本市场低效率的根源在于我国资本市场变迁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度缺陷造成资本市场运行的扭曲,使资本市场内在机制不能有效地运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结构与演进--制度变迁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倩 《社会科学》2002,(7):18-22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剖析了我国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历史 ,指出了前改革时期土地制度变迁的实质和改革时期土地制度变迁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 ,剖析了当前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的新的变迁趋势 ,并从制度需求、制度供给以及变革动力的角度分析了新的制度变迁所面临的变革环境。本文揭示 ,由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局限性和新的农地制度变革的“非帕累托”性质 ,必须以新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30年:制度变迁与绩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30年,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历经了建制理念、法律体系、管理体制以及待遇水平的发展变迁.在借助新制度经济学所提供的绩效衡量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伤保险制度变迁所产生的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进行绩效分析,表明工伤保险30年来的制度变迁是卓有成效的,这为未来30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今后的发展中,理念、立法、管理、责任分担等问题仍将是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5.
陈俊 《兰州学刊》2006,(2):156-157,196
文章在制度演进论的框架下分析了农民失地的制度变迁过程,重新分析了被我国学者忽视的失地农民和城市居民作为行为主体的参与博弈过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到了要关注制度执行的效率与结果,提出了失地农民得到补偿后会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最后要求加强制度的执行监管,提出建立一种平衡机制,达到社会的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王兵  雷静 《人文杂志》2001,(4):78-82
一般而言,资本帐户开放过程是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但是,加入WTO以后,在其规则约束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冲击下,我国资本帐户开放将在一定程度上中断其诱致性变迁历程,而发生强制性制度变迁.这一异变使我国先前制定的资本帐户开放的若干战略部署面临调整,资本帐户开放(含人民币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可能在条件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被迫提前进行.为了应付制度变迁过程异变带来的风险(或成本),我国在现阶段必须围绕如何降低转制成本这一问题,在不违背WTO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来进行资本项目管理制度的创新.本文分析了这种制度创新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制期我国资本项目管理制度改革的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晓燕 《学术论坛》2004,(6):104-107
我国房地产制度自上世纪80年代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而变革以来,经历了住房分配供给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房地产交易制度、房地产投融资制度的变迁等发展阶段。政府在规范房地产制度变迁和保障渐进式改革目标实现的同时,在市场管理、公众福利、资源配置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对房地产业制度变迁历程中存在的产权和融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我国房地产业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深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制度间不协调"所引起的无效率也日益凸显,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制度不协调的问题较多,本文就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纵向与横向的协调、目标与过程的协调、制度供给主体之间的协调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减少"不协调成本"对制度效率的冲销.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进行简略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土地制度变迁的描述性模型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经济学的分析和解释,最后是主要结论及其对未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学者在应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对其核心概念和理论作了扩展和创新,并作出本土化的尝试.在补充和发展该理论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体制变迁过程是在市场机制缺损的条件下由政府部门来推动的,由此便决定了国有企业的体制变迁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而非诱致性制度变迁。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便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紧迫任务,其中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应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其绩效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作为人口大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采取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由于耕地保护产权不清,我国耕地保护制度所达到的效果与预期间存在较大差距。界定耕地保护产权和建立区域补偿机制,以利于耕地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纵观1949年以来中国监察体制变革的演进历程,发现系统剖析推动监察制度变革的动力是正确把握监察制度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历史制度主义主张在制度发展脉络或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制度变迁的因果链条和动力机制。依据历史制度主义这一研究范式,审视中国监察体制变革的历史进程,发现推动中国监察体制变革的动力因素多维而复杂,主要有:环境与观念变迁导向的综合性驱动;法治、高效和集中的宏观结构驱动;关键节点影响下的理性选择驱动;制度稳定与变革间的平衡性驱动;独立、合作与权威导向的利益驱动;基于"计算"和"文化"方法的行为与价值选择驱动等。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为,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变迁根据的分析,不仅要探寻其内在的经济根据,更要探寻隐藏在这种经济关系背后的深层次的伦理动因。本文拟从制度伦理的分析角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四次重大变革(土地革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土地承包制)进行制度伦理分析,找寻其内在变革的伦理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探求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变迁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即国家或政府主导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这种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它使证券市场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无法克服的缺陷。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路径应向诱致性制度变迁发展,而摆脱利益倾向和健全法制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法的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依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实践,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出中国经济法是中国特色之经济法律的典型,重点研究了中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进程及其"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的低效率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经济法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评价了改革过程中某些制度变迁的效率,描述了新的信息结构形成的过程,并认为高效的信息与决策主体(DECISION MAKER)的形成与高效的利益主体的形成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从宏观角度来看,改革的总进程不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市场体系和改革宏观调控机制这三个显而易见的方面,它还隐含着建立和完善一个全新的信息结构的过程,即从一级信息与决策主体结构向多级信息与决策主体结构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社会保障在中国农村有其非常独特的制度变迁路径.本文沿时间脉络简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以1978年为分界的两次制度变迁,研究两次制度变迁中出现的各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根源,分析制度变迁背后的社会基础,然后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进行简要评价与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重组与资本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JeffreyWurgler(2 0 0 0 )提出的定量化描述资本配置效率的模型 ,对 1998年发生重组的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进行测算。然后对KlausGugler等 (2 0 0 2 )的资产和利润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和调整 ,将固定资产净值和利润的预测值输入资本配置效率的模型后测算出假定没有发生重组的情况下资本配置效率的可能值。实证研究表明重组后的公司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整合期后 ,逐渐体现重组的资源配置功能 ;并购整合期较长、上市公司管理效率低下 ;98年资本配置效率最高 ,真实值的经历了由下降到上升的V字型波动 ,这是我国整体宏观经济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并购微观机制作用共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