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温州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出现了中职学校与校外企业合作,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融职工培训、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职业技能考核为一体的校企合作,并依托合作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模式.我校的特色专业也大力推进了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率,使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同时也为企业带去了高技能的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  相似文献   

2.
于瑾 《职业》2017,(1):112-113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社会对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单培养"的办学宗旨,中职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应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出发,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模拟企业真实工作情境的综合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有效地发挥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作用,体现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3.
曾慧 《职业》2022,(1):55-57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高职院校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人才需求主动对接,可以更好地使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打造校企双向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构建药学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目前中职学校模具专业办学现状,提出从校内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培养、区域产学合作三个方面构建模具专业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形成学校和企业双赢的良好合作机制,以保证中职学校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徐小红 《职业》2012,(26):30
校企合作是利用职业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新型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也是现阶段国内外职业学校主要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战略.深入探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稳定长期的合作机制,对社会经济、学校、企业、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秀珍 《职业》2014,(21):173-173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新兴的中职计算机艺术设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较低,难以适应企业的要求。本文就在课程体系构建、师资要求、校企合作等方面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艺术设计实践能力进行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7.
陈宝华 《职业》2017,(28):72-73
智能制造正在改变工业企业生产模式,对机电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机电专业应顺应市场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具实用性的机电类人才.为此,本文以机电专业工业机器人为方向,提出通过企业调研、市场分析等,在原有基础上,调整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以赛促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中国制造2025"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建华 《职业》2013,(9):32-33
本文在"订单教育"背景下,结合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探讨电工专业教学模式,以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李艳伟 《职业》2017,(9):82-83
在我国,中职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一直以来,中职教育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实践能力的锻炼.中职财会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为财务管理、会计基础、税收基础、电算化等,财会专业就业面较广,且其技术性也高于其他专业.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财会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转变,出现了高精尖财会人才缺失的现象,企业更看重财会人才的技能与综合能力,实务型财会人才尤其受到企业的欢迎.因此,应将强化与创新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李牧  曾醒华 《职业》2013,(30):96-98
在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存在着专业设置高度雷同、学生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不高、中职教育层次定位不准、中职教育地位低等问题,影响了校企合作的高度、深度及力度。欠发达地区中职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前瞻区域经济发展,开设特色专业;面向企业,校企人员互派培养师资;面向岗位,理实一体教学提升学生技能;面向地方,政府牵头形成校企合作互惠机制,才能让校企合作良性开展。  相似文献   

11.
丁亚茹 《职业》2017,(6):37-38
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的主要方式,也是当今职业教育需要突破的主要任务.在冶金专业"校企共育、分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实施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不断地与企业交流、合作情况下,探索和实践了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李红波  于洋 《职业》2023,(17):59-61
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是提升学生技术素养与实践能力,这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发挥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目前职业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专业定位不明确、教师素质与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职业院校必须将技能实践作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要点,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形成产教共同体,为行业以及社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本文主要对校企协同创新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建议,旨在提升校企协同共建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对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就必须在革新传统实践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校内实训及毕业实习模式.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为例,通过深入研究校企合作办学教育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对学校招生就业的重要意义,为提高中职技工院校的办学能力、改变中职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中职财经商贸类学生的营销能力培养必须立足于实践,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以职业院校主流发展趋势的校企合作为背景,针对中职财经商贸类学生营销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制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力量、完善评价模式等措施,并从中职财经商贸类的角度,对校企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吴伦华 《职业》2013,(15):53-54
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校企合作的开展有所帮助。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大致有七种,随着学生、工人与教师的岗位工作能力通过学习锻炼在不断深化,给企业和学校带来了双赢的局面。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积极探索学生、企业与学校三者之间的需求关系,对于帮助职业学校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企业招到合格的技术工人,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中职教育的实际,笔者从校企合作对学生学习、教师工作能力培养、企业技术人员培训三方面分析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不断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造型人才,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江西城市学院先后与南昌新通机床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引进合作企业进驻校园,真正做到了生产与教学相融合,创建了校企互动式合作平台,提高了学院机电大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校企合作真正做到"双赢、共赢"。  相似文献   

18.
马剑 《职业》2017,(11):28-29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学生毕业时就应具备对接工作岗位的能力.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就业实现对接的同时,也要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与融合,即大力发展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9.
农林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主要受社会历史文化、法律法规制度、行业组织利益、企业生产方式转变等四个因素影响,分析其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驱动模式,并提出从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三方面构建有效、稳定的校企合作模式,从而有利于企业适格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预先选拔,从学生的角度和企业的角度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20.
赵百源 《职业》2017,(9):34-35
站在"十三五"发展的新起点,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提出大力发展"高端纺织、时尚创意、先进制造、建筑产业现代化、旅游"五大千亿项目,全面引领柯桥经济转型升级.面对柯桥的经济转型升级,柯桥区职教中心注重探索"柯桥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紧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业链结合产业链,围绕产业设专业,围绕企业定学业,引入企业力量培养中职产业人才,积极打造人才培养"升级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