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澜 《女性天地》2009,(4):50-51
赏识教育是目前社会大力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到处都是对孩子鼓励、赞扬的话语,批评少了惩戒更是不敢用了。箱那么赏识教育是不是万能的,我们还需不需要适度的惩戒教育呢?  相似文献   

2.
由于"惩戒"与"体罚"两者之间的界限难以界定,在选择具体教育行为时更难以把握,目前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对此感到左右为难,面临着在"雷池"边缘行走的尴尬.笔者对惩戒教育的应用艺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存在不同惩戒类型之间程度界限不清晰,部分惩戒措施不够明确、缺乏可行性等问题。为了实现教育惩戒的科学回归、实现教育惩戒的善用,需要学校创建良好的组织氛围与学校规范、教师提高对教育惩戒的理解力和执行力、社会和学校引导家长理解和支持教育惩戒、舆论对教育惩戒进行正面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薛润莹 《现代妇女》2014,(4):103-104
近年来,社会上频频出现家庭内部对未成年子女的施暴事件,其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而这些对孩子施暴的父母竟然还打着教育子女,合理惩戒的名号,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脱罪。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是否拥有所谓的"父母惩戒权",我国学界对此研究并不充分,而过度"惩戒"社会现象却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父母惩戒权的思考,本文将从法律人的角度探究父母惩戒权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包括对于父母惩戒权概念的界定、父母惩戒权是否应该独立成权、我国现有法律对于父母惩戒过当的救济途径和存在的问题等作出剖析。  相似文献   

5.
文中提出在教育中将自然惩罚和教师惩戒权结合使用,有助于学龄儿童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同时,也能弥补当前提倡的鼓励教育和赏识教育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性,再次在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重视赏识教育的发挥,有利于重新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在探讨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的同时,提出一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赏识教育的策略及方法,使独立学院学生重拾学习英语的信心,并使学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7.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惩罚违反学校学习生活规范的学生的权力,是教师根据其职业地位而享有的一种强制性权力。教师使用惩戒权既是教书育人、依法行使教育权、更好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探讨教师教育惩戒权根本目的不在于教师是否实施惩戒,而是在于教师该如何实施。因此,加强教育立法,完善学生的申诉制度,注意惩戒的公平、合理性,实施惩戒与尊重学生人格相统一,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董钊峄 《公关世界》2023,(17):87-89
教育惩戒属于学校或者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系列违规行为采取的各种管教措施,其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强的警示作用,帮助其主动约束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均有一定益处。但目前来看,由于受到公众排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教育惩戒具备的作用未能发挥出来。为此文章先是对教育惩戒做出了简要介绍,同时分析了教育惩戒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具体实施困境,并基于此分别从完善法规、健全救济机制以及做好各方主题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以此助推班级管理活动不断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职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中职学校有不少"后进生",这些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不但在学业方面成绩较差,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也都不突出.他们构成了中职学校的主要生源.本文就如何转换这些"后进生",采用适切的方法促进他们的成长,把他们培养成有用的人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袁捷 《职业》2009,(27)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而且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不断地深化改革,人们关于教师惩戒学生的看法也有所改变,不同社会角色对于惩戒权的内涵理解上有所不同,且我国有关教师惩戒权的相关法律法规界定模糊,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本文从教师惩戒权的概念、教师惩戒权的必要性、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和教师惩戒权的相关法律等问题对国内外的观点进行研究,以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权益,促进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许瑞东 《职业》2007,(21):114
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这是当今教育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教学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从教师方面说,不仅取决于他的责任感和教育能力,而且取决于他是否爱学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夏丐尊更是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环节,与其他的教育体系相比,"赏识"教育具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首先赏识教育是现如今21世纪新提出来的一种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不同。其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的变化,还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赏识教育及其含义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原因和赏识教育的途径等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问题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在文化教学中研究寻找新的生长点.赏识教育的理念是帮助"问题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的一个切入点,能使许多"问题学生"的学习困难发生"质"的变化.赏识教育对"问题学生"走出"差生"的阴影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职业学校教学工作是以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特点采取赏识、激励的教育方式,以发挥学生的潜能.赏识不仅仅是表扬和鼓励,也不仅仅是语言的范畴,它是藏在心里的由内而外的爱.  相似文献   

16.
所谓的赏识教育就是要求教师要用欣赏、发展的目光去看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从而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架起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的桥梁。本文主要把国内学者对赏识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希望能让赏识教育的研究更加具有系统性。  相似文献   

17.
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爱"与"严"的尺度,或者对学生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或者对学生管束得太紧、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如何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邵统亮 《职业》2008,(15):86-87
多年来, "人文校园"、 "人文德育"、"人文课堂"、 "人文关怀"等等,成了教育界的热频词语.有的学校提出"实践人文教育",有的学校提出"人文见长,全面发展",有的学校则提出要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学生.但是在"人文"热的背后,我们却看到泥沙俱下,"人文"的观点多存有片面性,运用容易极端化.原因之一是教育的基础理论对"人文教育"的研究很零散、很肤浅.因此,很有必要厘清人文教育的有关概念,廓清对"人文教育"有关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周有成 《职业》2012,(11):60-61
什么是赏识教育?有人认为,赏即赞赏、欣赏;识即了解、理解。也有人说,赏识教育就是"看得起"。因此,赏识教育可以理解为:通过赞赏、鼓励、肯定等方式,激励教育对象向既定目标发展的教育活动。如何实施赏识教育,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翟纯国  闫文华 《职业》2016,(20):36-36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就赏识教育阐述了自己的几个观点。认为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采取赏识教育来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是行之有效的。让教师们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职业类院校学生的现况,充分利用赏识教育,让学生们在赏识、赞美、鼓励中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