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良智 《职业》2016,(33):70-71
本文分享了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项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成果.该项目以深度校企合作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以"三位一体"职业素养培养为基础重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实施"案例贯通"式课程改革,创新"7S"实训教学管理模式,建设"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创新了"双贯穿、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双贯穿、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值得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李开贤 《职业》2016,(35):75-77
"3+3"分段培养模式是2012年江苏省开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之一.所谓"3+3"分段培养,是指参与衔接的对口中高职院校,一体化设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中高职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分阶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衔接模式.可见,"课程"的衔接是该试点项目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人才的载体,理当受到重视.苏教职[2015]14号文件中指出"分段培养项目应保持前段教育课程的相对独立与完整,重点加强前段教育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深化后续教育课程改革,增强后续教育课程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所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均要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然而,"3+3"试点项目已有4个年头了,课程体系建设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乐颖 《职业》2016,(30):45-46
本文阐述了在高职教育中实践"跨界教育"改革的探索思路,即通过政校行企联动,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思路和方法、建立多学科交叉的新课程体系、构建校企互动的课程学习平台、培养多学科领域合作的教师队伍、构建完善灵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学校管理跨界化、技能培养跨界化、顶岗就业跨界化,培养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基于"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梁国新 《职业》2017,(15):29-31
江门作为"珠西战略"的策源地、主战场和增长极,笔者所在市牢牢抓住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的契机,积极打造三大平台,大力推进五大产业集群的建设.笔者所在的江门市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大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中高职衔接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江门市新会冈州职业技术学校在全面推动中高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中,以学校承担的《新会区·省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实验项目——以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实验为例》为切入点,阐述中高衔接的具体工作实践、研究情况及取得现有成果,和有关兄弟院校、读者进行交流学习,期待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5.
黄文典 《金色年华》2008,(Z2):16-20
学分制条件下构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克服重技术教育轻公共基础教育的倾向。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能力为本位,采用"活模块"结构进行构建,才能充分体现高职特色。  相似文献   

6.
高龙士  吕原君  何吉利 《职业》2016,(34):79-80
一、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确实存在着许多"脱节""断层""重复""偏向"等失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案"脱节"——衔接目标不统一 许多中职学校误认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熟练的操作工,没有与高职阶段及更高层次的培养目标进行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7.
施斌 《职业》2018,(26):49-50
在中高职"2+3"一体化设计背景下,宁海县技工学校通过确立融入行业、对接岗位的培养目标,构建中高衔接、模块选择的课程体系,推行一体设计、分段培养的培养方式,探索技能学分、校本鉴定的评价体系,培养了一批航空专业高技能人才。本文重点介绍了中高职"2+3"一体化培养航空服务人才的实践成果:一是探索了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机制;二是形成了"素质优秀、形象优雅"学生形象;三是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学习能力;四是打响了学校的航空专业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8.
高雁南 《职业时空》2015,(3):16-17,20
校企深度合作下的订单培养和"前校后企、校岗直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学徒式教学体系、"通识+模块"的课程体系、逐层递进的实践体系,并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寿华 《职业》2017,(27):97-98
本文认真分析了目前高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总结了高职教学实施"实训改革"的必要性,然后从格局、项目、管理以及模式四个角度探究了"实训改革"的具体实施方略.希望本文的观点能够为当前从事高职教学的工作人员以及改革实施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鞠瑞年 《职业》2016,(27):47-48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扩招,高职数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了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课时严重缺乏不能完成教学内容;内容繁杂,教材缺乏应用性;教学方法单调,效果欠佳;评价手段缺乏,急需改变等.结合教学实际,本文提出应按照成绩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利用教学资源库,弥补课时不足;分专业采取基础平台+模块的教材整合;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钱金星 《职业》2017,(23):37-39
2014年11月2日,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在全省拉开了"选择性"理念指导下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大幕.浙江省中职学校积极响应课改号召,纷纷以课程选择机制的构建、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教学管理形式的突破等为切入点全面开展课程体系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选择性课程体系改革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教学管理水平欠佳、教师整体素质未能满足课改要求、学生缺乏自主选择能力、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伴随新课程体系而来的问题.因此,如何破解现有的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巩固和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成果,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以此确立的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提出了在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中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基本思路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着重阐明了课程模块化设置的结构和各模块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3.
刘淑一 《职业》2017,(21):38-39
本文就高职演讲与口才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行论述.提出高职学校的"演讲与口才"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应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应该从改革实践的方向上全面提升其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孟繁民 《职业》2016,(36):52-53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针对目前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中高职课程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有利于提高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性,推进中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达到培养兼具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娴熟的技术技能的技术性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赵家敏 《职业时空》2013,(4):45-46,49
通过分析高职教育改革中的问题,构建了新型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应用该模式对"建筑制图与识图"的课程目标、学习内容、教学评价和实施过程进行整体设计。同时,总结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效果,为现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和发展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时也在不断地适应改革,在教学中逐渐将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现在的教学中。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运用了"模块式"教学法,在模块式教学法的应用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了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本文就"模块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所以职业教育就需要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提出,可见中职"三教"问题已经相当突出.开展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就成了中职学校"三教"改革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中职"金课"的相关特征,从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培训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三面出发,初探"金课"的打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肖耀廷  李峥  聂维中 《职业》2022,(6):68-71
2014年,湖北文理学院开始在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实施"双证通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多层框架上部结构设计实训"课程作为土木工程重要的专业课,也被纳入了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在课程内容方面,高度融合了"结构力学""结构动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多门课程;在教学方式方面,通过实训课程教学,已完全实现以学生为主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张春玲 《职业》2007,(30):82-83
在知识、经济以十倍数发展的今天,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快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步伐,突出课程体系的职业导向性,增强学生对职业变换和岗位内涵变化的适应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已成为目前高职课程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了高职教育专业教学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学生就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职教育注入了活力,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平台,已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的城市交通运输专业(公交运营管理方向)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