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王莹  李超 《职业》2017,(32)
本文通过分析微课技术在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运用,探讨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为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丽娜 《职业》2016,(15):115-116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如今职业教育发展蒸蒸日上,但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依旧存在过于注重道德说教、教学方法与形式单一等问题,实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颠覆"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促进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从而真正实现德育教学从"知识本位"向"综合素质本位"的跨越,提升技工院校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就翻转课堂如何应用于技工院校德育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陈莉莉 《职业》2016,(23):138-139
当前,技校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市场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不相匹配.本文以技工院校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为例,针对学生实际学习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运用以"微小组""微听力""微任务""微配音"和微信等多种形式构成的"微"策略,对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方建京 《职业》2017,(29):95-96
技工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流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作为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应该成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也在技工院校内轰轰烈烈地开展,并产生了许多微课作品.但其中绝大部分为讲授型微课,形式老套,未能真正发挥"微课堂"的作用.笔者认为技工院校理论课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多在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6.
杨蕊 《职业》2017,(11)
技工院校韩语教学培养的是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本专业实用技能,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新型人才.然而,受社会发展和经济变革影响,技工院校韩语专业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就技校韩语教学如何融入"职业教育"特色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国家高技能基地建设中的调查研究,提炼并设计了技工院校"创业引领1124"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为目前技工院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谢群杰  韦志辉 《职业》2017,(8):125-126
广西技工院校的体育教学一直沿用传统教法.这种教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并且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也显得不合时宜.本文以"快乐体育"的内涵和教学意义为切入点,从人才培养、人本教育、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堂构建和学生差异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广西技工院校在体育课程中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英语一体化教学在技工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切实提高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技工院校英语教师需主动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尝试建构英语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学习效果。本文就技工院校英语一体化教学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梁晓蕾 《职业》2017,(32):111-112
目前,技工院校的学生以男生为主.以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男生对英语缺乏兴趣,而女生上英语课的专注力、发言的频率与质量远远好于男生.如何培养技工院校男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扭转男生学习英语的被动局面,值得技工院校的每一位英语教师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1.
翻转课堂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以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为例,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背景以及实施步骤,为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赵本华 《职业》2017,(9):96-97
在国家对技工教育高度重视的背景下,许多技工院校大力提倡一体化教学模式.但如何确保一体化教学模式不停留在纸面上,并将"工厂"搬进课堂,以技工院校有限的条件和资源,真正建立起校企之间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纽带关系,从源头培养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则是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浅谈如何将"实例分析"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电气自动化一体化教学中,这不仅是技工教育在一体化教学式上的一次新的尝试,更是对"把工厂搬进课堂"这一理念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3.
陈兴兰 《职业》2017,(1):99-100
英语课程是技工院校课程教育体系中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对各专业学生学习都有重要的作用.技工院校《汽车维修英语》《实用英语》等一系列的专业英语教材,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有所不同,这些教材要求教师改变英语教学方式,明确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英语教学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一些单词短语、语法规则,而是要将英语的形式与意义、交际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内化语言规则,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死记硬背语法知识,以及机械套用基本句型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基础、学习兴趣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展开教学.如何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体、让语言教学回归交互式活动的教学过程是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胡文丽 《职业》2017,(8):113-114
技工院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英语是技工院校的学生在参加工作以后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对学生参加工作具有比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技工院校英语教学导入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对技工院校英语课导入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技工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赵海燕 《职业》2017,(26):113-114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教育现代化的典型代表."翻转课堂"的"生本"理念与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要求殊途同归、不谋而合.本文提出,借鉴"翻转课堂"理念,借助英语学习APP,利用APP中丰富的微课资源,探索改变传统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塑造文化品格,构建高效课堂,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文丽 《职业》2017,(10):102-103
技工院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对技工院校创新英语教学方式进行充分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对技工院校英语课创新进行了研究,提出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实现教学创新,以期提高技术院校学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技工院校面临教学质量上层次、改革创新、无重大安全事故、树品牌等办学压力.实习教学是技工院校课程设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对于机械专业"伴机如伴虎"的安全问题要特别重视.在车工实习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车床操作的不熟悉以及安全意识欠缺,存在一定程度的教学安全隐患.立足学校办学需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改革创新,提高教学安全系数,节省教学成本是学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普通车削加工"课程开设的需要,本文对普通车床的技术改造进行详细探讨和方案实施.通过使用验证,收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荀凤元 《职业》2017,(8):9-1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之后,各地人社部门和技工院校都在抓贯彻落实,如何落实好《规划》已经成为摆在全国技工院校面前的重大课题.学习规划、认知规划、研究规划固然都很重要,但是,我们且不可停留在"空谈"《规划》上.否则,再好的规划蓝图对技工教育发展也无济于事.所以,我们必须扑下身子抓落实,关键是落实好各项规划目标.落实《规划》需要国家、地方政府、人社部门和技工院校协调联动,共同发力,但技工院校是落实《规划》的主体和关键.就技工院校而言,全国就有2545所,其中技师学院434所,各地情况不同,各校差异性很大,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式也会有很大差异,但树立和坚定实现目标的信心,围绕规划目标朝关键方面发力,向瓶颈问题突破,就会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全面实现"十三五"技工教育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谢逊冰 《职业》2013,(9):133-135
本文针对技工院校英语课程目标,在行政班级制度下的集体教学框架里,探讨构建技工院校英语分层教学体系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杨毛毛 《职业》2014,(18):143-143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能力也成了当前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关键。本文从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着手,论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