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凯歌 《职业》2018,(26):111-112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课堂上,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聆听"美"的乐章,接受"美"的洗礼。语文的语感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在长期品味文章的韵味、意趣、情致过程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迅速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笔者认为令人享受的语文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如同"舟行碧波,人在画中游"。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同样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优美的语言和顺畅的文辞能让一位教师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目的是通过语文帮助学生打开发现美的眼睛,从而看到一个更加真实和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沈骏 《职业》2017,(7):114-116
语文课堂练习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强化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语文课堂练习教学的好坏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并且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在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生课堂练习和教师教学都存在很多问题,造成了语文课堂练习效率低下.因此本文提出一系列提高中职语文课堂练习实效性的措施,旨在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欢 《职业》2017,(29)
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科目.本文提出,对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要结合语文大纲的教育要点、结合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观、结合语法语感,培养中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主持演讲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言感知能力属于一种语文的综合能力,它主要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领悟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所提高.就必须先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听说写的能力,使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有所提高。此外.还可以创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文字的言外之意。文中主要讲了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深入情境,熏陶语感  相似文献   

6.
高娟 《职业》2010,(24)
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听""说"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能力也是未来社会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笔者对学生存在的"说话难"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原因,归结出在语文课堂让学生"说"出来的方法,借此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训练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后,学生的“读”,愈来愈受重视,课堂上占的成分很重。以读为本。精讲多读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要把课文读懂、读透、读活,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语感训练。让他们乐于读,增强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在有情感地朗读中领悟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断话、一篇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朗读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之一.无论是字音、字形,还是文学鉴赏、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是从朗读教学开始的。通过朗读加深对文字作品的理解,依靠声音传达出来,可以使学生从文字符号中感知形象,体会作品的情味,领悟语言内涵,联想作品中的形象,悟出言外之意.朗读是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理论、内隐学习规律和传统教学经验的提高语感能力的有效教学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叶献华 《职业》2016,(23):132-133
朗读是中职生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形式.然而,现在,在中职课堂很少听见琅琅的读书声,朗读似乎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课堂点缀.本文结合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的现状,试图通过探索与实践,使语文课堂充满琅琅书声和课堂活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语感被认为是一种类似直觉、自然的感觉,是掌握语言习惯的一个较高级的阶段。从语言学角度看,语感是语言的社会变体——言语直接作用于让人的各种语言感觉器官,使人脑产生对言语现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语感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跟人的语言实践活动密切相关,语言实践对感觉器官的工作提出的要求不同,通常在相当程度上改变感觉器官的机能状况。学生在外语学习的听力训练中产生的听辨能力,在阅读训练中产生的阅读能力,都是在语言实践中各种感官对外来刺激产生适应,并逐渐改善感觉机能而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唐华 《职业》2010,(35)
本文是笔者对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 一、快快乐乐读起来:走进课文 朗读教学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领略语言魅力,学习语言艺术的重要途径.朗读是有益的,是快乐的,是走进课文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语言学习主体对语言信息的综合感悟能力,是外语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技能,在二语习得中具有重要作用。语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产物,需要后天培养才能形成,它具有直觉性、无意识性与可习得性特征。在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目的语材料的输入与输出训练,培养学生的二语思维习惯,才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语感。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作为我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良好地展开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夯实学生语文知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而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审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确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良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阻碍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对此,明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优化调整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其有效性,良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文学素养、综合素质等,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由此看来,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教学目的之一便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什么是语感?语言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是语言熟能生巧的表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十分有必要重视语感教学。良好的语感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充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增强英语交际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增强高考应试能力。并促使英语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农村小学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更是培养一个人对世界认知的起点,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合作式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文素养,尤其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为显著。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和科学评价,让合作式学习更有效地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服务。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议题,小学语文课堂也不例外。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潜心研究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让学生领略语文的魅力,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的实施进程中,理解和分析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但是对语言的训练却在减少。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说、不敢说、不知说什么。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极差,作文能力也非常弱。因此,加强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本位的本质认识,探索致力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新模式,从而改变目前"学生口语表达难,写作文难"的语文教学现状,是落实新课程的重要途径。所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积累、应用是值得探究的。  相似文献   

18.
语用能力是指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在适当的语境下恰当地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都是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语用能力训练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笔者将语文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将时间上的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努力创设灵活多样、各具特色的训练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朱骁红 《职业》2014,(11):138-140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电视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目前,影视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报刊和广播,因为它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日常课堂中引入影视资源,可以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影视资源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资源.然而,近年来这一原本有效的手段似乎失去了魅力.播放影视资料时,学生的反应与教师的期望有较大的出入,学生的关注度往往不高,老师预设的教学目的并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20.
根据语文教学新课标中提出的,要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训练的相关要求来看,在未来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在阅读或朗读中的情感感悟,并从中获得积累。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基础,加强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大意的理解与掌握。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