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益飞 《职业》2016,(3):24-25
建设制造强国,需要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本文就技工院校如何把握机遇实现创新驱动,培养符合"中国制造2025"时代需要的人才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斌  黄仲庸 《职业》2017,(4):88-90
我国的制造业经过30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自主发展,又经过30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开放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5年5月,国务院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将进一步推进,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王慧琰 《职业》2017,(14):95-97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和供给侧大幕的全面拉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而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进发,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育"中国工匠"的需求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工匠精神的培育,已成为必解的时代命题.本文提出,中职学校作为工匠的摇篮,必须担当起这一时代重任,创新德育载体,传承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将传统的制造业实现"智能化"和"服务化"升级转型的要求。智能化生产系统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影响是全面的、根本的,面对新的工作模式,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智能化生产体系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有企业的深度介入,本文进一步探索了打造校政企行分段培养、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李静 《职业》2018,(24):79-80
《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现阶段,职业教育担负着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的重要责任,急需输送合格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应用型人才,开发中职《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课程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职业教育要抓住机遇,及时变革,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打造大批能够胜任现代制造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本文针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煜  高嵩 《职业》2020,(10):86-87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企业技术转型,市场对企业产品质量和新产品响应速度等方面要求越来越严苛,智能制造将驱动中国制造业发展,高端技能型人才成为现代企业的制造核心人才.为满足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要与企业发展同步,校企共建适应力强、具有多样化服务能力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打造创新型智能制造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广州制造业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亟须转变发展方式.本文详细分析广州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剖析目前存在的发展问题,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研判广州制造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比较优势,探索对接“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有效路径,通过产能合作破解广州制造业发展难题.最后,本文围绕战略规划、人才建设、创新驱动等方面提出保障“广州制造2025”实现的对策建议,促进广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广州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目标,率先建成“中国制造2025”全国试点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9.
柴玉姝 《职业》2016,(29):30-32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培养制造业急需的技能人才是技师学院的使命,中国制造不仅对技术人才有数量的要求,更有质量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在某中职学校针对学生学习比例进行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教学日志等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中职学生学习人数,不学习、不违纪人数,不学习且违纪人数为2:7:1.这个比例是不能满足制造强国战略对人才质量的需求的.因此,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提高中职学生学习人数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历史发展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和"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创新驱动,质量为先"本身就是数控技术发展的根本,在数控发展了几十年的现阶段,"2025中国制造"又对数控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广州制造业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亟须转变发展方式。本文详细分析广州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剖析目前存在的发展问题,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研判广州制造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比较优势,探索对接"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有效路径,通过产能合作破解广州制造业发展难题。最后,本文围绕战略规划、人才建设、创新驱动等方面提出保障"广州制造2025"实现的对策建议,促进广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广州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目标,率先建成"中国制造2025"全国试点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2.
凌安琪 《职业》2022,(20):25-27
“中国制造2025”给职业教育带来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国家对有关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职业教育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产教融合是有效衔接教育与产业的关键途径,职业教育理应积极建立“利益相关”的企业参与机制,并完善产教融合教学管理体系运行模式,通过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探索校企利益共同点,从人才方面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本文从“中国制造2025”背景出发,研究了阜阳中职教育产教融合实践策略,以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制造强国战略的全面推进实施,我国正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技术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企业引进的设备、技术资料是英文原版,再加上广泛采用外资企业产品设计图样、质量标准、各类技术文件,因此通晓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外资企业争先招聘的人才.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要求职业院校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必须坚持"专业+外语"的模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让学生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吴家宏  沈兆钧 《职业》2017,(8):15-17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同时也向未来中国人才提出了高技能、高素质的要求.人才需求的变化呼吁中职教育人才观的转变:从关注知识到指向素养,让过去无形的工匠精神依附于有形的工匠形象和职业行为之上,以此实现"人人出彩"的职教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李黄珍  靳静  孙祺童 《职业》2016,(25):6-7
工匠精神对任何行业都很重要,目前,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因而对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这就需要技工院校培养更多优秀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方舟 《职业》2016,(36):96-97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宏观目标,国务院正在部署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加快推进,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了转型与升级,社会对企业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工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优秀技术人才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田海峰  刘颖 《职业》2017,(31):37-39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技能人才更加重视,从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总书记的批示和总理的重要讲话,到今年两会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以看到,技能人才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中国要想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离不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技工学校,建立和完善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刘东岩  吴静 《职业》2016,(36):41-42
随着国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的制定出台,全国将有更多地方围绕智能制造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智能制造的区域发展,"十三五"将会成为我国系统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时期.3D打印作为一种现代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已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性技术,其数字化制造本质和智能制造模式具有万众创新的优势.现代职业教育理应尽快将3D打印这类现代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融入到各个专业领域,发挥其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性作用,满足"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人才需要.  相似文献   

20.
冯菁菁 《职业》2017,(4):48-49
2011年,人社部与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印发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从2011年到2020年,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人社部会同财政部组织各地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在全国建设了400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有效提升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培养了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壮大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在促进劳动者就业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2025"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