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大学的政治认同是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现行政治体系及其价值观念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归属和情感倾向,并在政治实践中对政治体系的运作给出一定的心理评价。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对我国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民族文化和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大学生还存在政治认同偏差,还需坚持以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传统为基本前提、营造良好的政治认同教育环境为社会根基、拓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实践为关键途径,逐步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现行政治体系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客家文献是具有"客家特色"的地方文献,它能够完整地反映客家人的历史及文化传承。全国客家地区的客家文献是我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历史遗产。客家文献具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人文、史料等诸多方面具重要的研究价值,加强客家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文化传承是高校最重要的使命和功能之一。利用高等院校资源与人才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和对中医药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中医药文化资源,通过新媒体线上学习、场馆内线下体验、校园主题日活动等方式,进行中小学的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以补齐中小学中医药文化师资缺乏、资源少、趣味性不足等短板,探索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不但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更需要有明确的承载形态、有效的作用领域和表现形式.人民军队是红色文化形成、发展与传播的亲历者,在新时代更发挥了有效引领国家认同和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在推进海南省"双自贸"建设的背景下,以传承红色军旅文化、提升大学生对军队的认知与热情为进路,以不断提升毕业生参军的数量和质量为目的,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探索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征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成因,通过构建"军、地、校"三方配合的联动机制,建构深入推进海南高校毕业生参军工作的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5.
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招生难教育难管理难就业难的问题,这给中职生带来了很多心理障碍.其中不良的中考评价方式是导致中职生出现心理障碍的重要一环,高考这个"大魔棒"是导致中职生产生心理障碍的诱因之一,就业制度的不完善是中职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重技术,轻文凭,重水平"的用人政策可以抹去中职生心理阴影.  相似文献   

6.
客家民俗体育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学校体育这块平台来传承和发展客家民俗体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锻炼体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要引导学生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要注重培养学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英语专业的文化教学受到了师生的普遍关注,但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的严重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分支的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进行科学的界定,分析了英语专业学生忽视传统文化的原因,探讨了将赣南优秀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途径,阐述了赣南优秀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重大意义,旨在活跃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传播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青年承担了文化传承重要主体的历史责任。通过文化传承保存延续和发展自己所属"国家–民族"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特性,青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文化安全的角度考察高校青年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有利于我们理解青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刻性和紧迫性。在文化安全的框架下,通过传承教育、认同教育和认知教育,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安全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每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和改变,共同促进和成长,有利于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使我国的文化特质免于消失、消亡或同化的威胁。青年也认识到自身的文化安全属性,主动承担起实现我国文化安全主体和重要载体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赵思佳 《公关世界》2022,(16):159-16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髓,需要中华儿女代代相传,保证其蓬勃发展;文化自信是人民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肯定与认同,是国家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历史的自信,但现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遇到了困境,表现为思想观念缺失、教育体系不完善、科学技术的冲击和宣传手段单一等,因此,要树立文化自信,完善教育体系并创新传承手段,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鞠红云  刘桂琴 《职业》2017,(17):96-97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生本应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目前的现状却着实堪忧.伴随着大学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中职学校渐渐成为许多人眼中"失败者"的"无奈选择".在这种氛围中入校的中职生必然会有许多心理障碍,加之他们很多人在入校前就长期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这些因素都注定了他们是一批"特殊的"被教育群体,存在学习困难、缺乏自信、吸烟、酗酒、心理扭曲等问题.因此,中职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更要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笔者在德育课上从听、看、读、说、写方面做了如下努力.  相似文献   

11.
文化作为民族教育研究的基础问题,在民族杂杂居地区的多民族一体化学校中要合理整合各方资源,建立有效的文化传承模式,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本文从教育内容选择的意义和原则,教育内容体系的统一性与多样化对多民族一体化学校中的文化传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思政课大环境要求思政教育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为此,我们对大中小红色文化传承问题在其思政课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育人助人效果,旨在具体论述陕西省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现状问题,充分论证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内涵,并阐发其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红色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所呈现的地域意义,从而以小见大,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路径发展、为当地红色文化传承与研究,为国家"大中小一体化"红色思政文化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汉字及其书写艺术--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字的书写教育是传承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书写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分析了书写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汉字书写教育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并从重视书写教育和深化书写教学入手,提出了传承民族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唐伟宸 《公关世界》2023,(12):104-106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传承,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对大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塑造有重要促进作用。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中,能为高校的大学生教育提供有力支持,能依托创新型教育体系的构建开创大学生教育的新局面,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先分析大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再陈述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意义,最后总结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作为民族文化“母性”根源的民族民间艺术,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传承现状不容乐观,高校教育在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责任。破解民族民间艺术的教育传承危机以及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同质化问题,需要我们从文化传承高度进行两者关系和意义的探讨,建立完善的民族民间艺术高校教育体系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滇中新平县的彝族烟盒舞为例,运用艺术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和相关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民族杂居区舞蹈具有教育、审美娱乐、传承文化、文化认同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多元评价体系是保证新型课堂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对于不断延伸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知识学习、顺应教育现代化变革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以"员工培训技术与实务"课程为例,构建基于不同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多元评价体系,提出互联网时代新型高校课程多元评价体系应遵循的标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一次强调了传统文化对于实现文化强国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高校党建一直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作风建设则是党建工作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以"仁义礼智信"为行为准则,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正身典范,对于高校党建尤其是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萌萌 《现代妇女》2013,(11):100-100
众所周知,青海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每一个民族存在的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必将产生不同的文化体系。谈文化不得不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即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在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三者关系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是民族问题最终解决的重要环节。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群体里的精英阶层.在高校这样一个文化传承的典型之地,文化认同至关重要。本文将在青海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的把握上,提出文化认同的理论路径和实操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一带一路"视域中,综合相关文献资料,界定了赣南客家节庆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其地域性、传承性、包容性等三方面的特征。主要从当代外语人的历史使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三方面阐述了节庆文化对外翻译的必要性,旨在把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既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又顺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还有利于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辨识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