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解放前,分布在四川、云南大小凉山一带的彝族,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奴隶制度。在这里,基本的阶级关系是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对立。社会成员被划分为黑彝、曲诺、阿加、呷西四个等级。黑彝是居于统治地位的世袭贵族,其他三个等级都处于被统治的地位。根据民主改革时划分的阶级,黑彝等级绝大部份是奴隶主,极少数是一般劳动者,曲诺等级  相似文献   

2.
论杜文秀义军的民族团结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同年间,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坚持斗争18年,给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以沉重打击。这次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留给了各族人民许多宝贵的革命斗争经验教训。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民族团结政策。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它支配和决定着其它的矛盾。一个国家,往往由若干个民族组成。各民族之间既有一致,也有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民族矛盾会激化,暂时呈现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各民族内部和各民族之间始终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尖锐的民族矛盾终必为尖锐的阶级矛盾所代替。中国几千年阶级社会的历史表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既要压迫剥削本民族的人民,又要压迫剥削其它民族的人民。排挤、歧视被统治的民族和挑拨离间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以民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转  相似文献   

3.
一、汗国的体制 叶尔羌汗国的体制,基本上是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国的体制。“蒙古国的最高统治集团是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全蒙古百姓都是他们的臣民。按照分配家产的体制,成吉思汗将百姓分配给诸子、诸弟。”“蒙古对华北的统治方式,是草原贵族原有的统治体系在它所征服的定居农耕地区的延续。汉地户口的一部分直接领属于大汗;一部分被大汗分封给诸  相似文献   

4.
生活干广东原乐昌县东西二山一带的过山瑶有悠久的历史,元明之际已在此生息繁衍,与今日生活在这一带的瑶族有前后继承关系.在明正德九年至清道光十一年的300多年中,乐昌瑶先后三次起义反抗封建王朝,是北江上游地区瑶族之首.由于耕作方式,王朝征剿和征调等原因,从明初起乐昌瑶相率向外迁徙,今生活于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4省区24县以及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国的过山瑶,多称他们的祖先来自乐昌县.乐昌东西二山(其中西山在今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一带)是过山瑶的重要祖居地之一.过山瑶尤其国外过山瑶对乐昌怀有特别的感情,主要由于从乐昌外迁的瑶族众多,以及乐昌有一段令他们难以忘怀的日子和引以为自豪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四川西南部凉山彝族地区,在民主改革前还保留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剥削形式的奴隶制度。在这个社会里,奴隶和奴隶主两阶级的矛盾一直是对抗性的,不可调和的。广大被压迫的奴隶群众,为了挣脱奴隶制的锁链,进行了无数次的反抗斗争。他们除了经常用怠工、破坏工具、虐杀牲畜、逃跑等等方式来进行反抗外,有时还杀死奴隶主和烧毁奴隶主的房屋,以至进行集体的武装斗争。特别是近百年来,由于奴隶制内部阶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奴隶集体反抗奴隶主的事件愈来愈多,规模愈来愈大。据不完全统计,人数在三十人以上的  相似文献   

6.
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在当地设置的税务官(khralpon)和文书官(yigepa)分别负责赋税征收和公文处理、田亩登记等事务。他们在汉文文书中被称为判官,与唐朝的孔目官和掌书记有相似之处。营田官(zhingpon)和水官(chumngan)则分别负责土地分配调整、农田水利管理等事务,按部落大小分别设置不同数额,且有不同级别。他们与唐朝的营田使、都水令等职官相似,但也有自身特点。吐蕃营田官对归义军营田使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雪域之巅的西藏是我们可爱的家乡,这里资源丰富,人民勤劳。然而,旧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奴和奴隶受尽了霸占着大部分土地和生产资料,人口却不足5%的三大领主的残酷剥削,世代为之担负着各种沉重的差役和杂税,70%的劳动成果被掠夺。这种落后的社会制度,严重地制约和束缚了生产力的发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是全世界各民族奋斗的目标,也是世界各民族走向繁荣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一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了这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各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全部条件。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就生活在人压迫人:奴隶主压迫奴隶、封建主压迫农民、资产阶级压迫工人的社会中,反映在民族关系上是统治民族和被统治民族,特别是小民族的命运和生存常遭到严重威胁。这种情况,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阶级社会里,都是屡  相似文献   

9.
自从与欧洲人发生接触后,圭亚那各族印第安人的历史就是不断被涵化(acultura-ción)的历史。圭亚那作为荷兰人的殖民地比作为英国人的殖民地的历史更长。在荷兰人统治期间,他们利用居住在河流岸边的印第安部落抓捕逃跑的奴隶,与这些印第安人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中叶,农民革命的烽火席卷了全中国.在全国农民起义浪潮的推动下,云南哀牢山区也爆发了一次以彝族为主,并且有汉、哈尼、回、苗、傈僳等族人民参加的农民起义.哀牢山绵亘在云南省的西南部.居住在这一带山区的彝族和其他各族农民,长期遭受着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佃户每年要向"庄主"(地主)缴纳五成以上的地租,还要替"庄主"挑水、砍柴、洗衣、抬轿;逢年过节或者"庄主"办婚丧事,还要给"庄主"送鸡、肉、  相似文献   

11.
严庆 《民族研究》2006,(4):20-29
"整合"和"民族整合"两词在当前的学术论著中出现频繁,学者们对"民族整合"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实现学术话语的趋同性认识和使用,有利于消除歧异性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共识.本文在对"民族整合"的不同表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认为"民族整合"是不同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功能和过程.  相似文献   

12.
自格林·考奇教授在其专著<发展人类学>中首次提出了"发展人类学"之概念伊始,种种对于发展概念之讨论与争辩从未停止.建诸于西方话语霸权视角下之应用人类学已然于困境中试图经由发展人类学获致"重生".然则,发展概念之帝国误读性、衡一发展模式之强植、发展之经济理性最大化、传统与现代之二元分野皆于渐趋远离他者在地哲学之维下不断切割着学术与应用间之"互惠".本文,试图经由发展人类学少有关注之"幸福感"相关问题之探讨,由此,使发展人类学之"发展"概念从"幸福感"之心理层面获致突破与惠与.发展人类学之发展概念之种种探讨与辨析,并非为得获致广为认同之发展概念,其意旨在乎反思与关照他者眼光之种种可能性.幸福感之于发展人类学研究之介入亦非某种突兀之举,其早已存之,此文之种种思考起到明晰与彰显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历史视野中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世界民族》2007,4(2):13-18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它们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全球化的发展似乎注定要带来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否定;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二者都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所引发的必然的社会结果,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只要阶级还存在,无论全球化如何发展,民族-国家都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4.
《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和“民族主义”在概念界定上的模糊及由此导致的实践层面上的泛滥,使它们成为某种不言自明的东西。一系列贴上民族主义标签的伪命题有助于政治色彩的动员,却无益于认识民族主义的本质。对于它们的历史根源及历史变迁,不同领域的学者有其各自不同的视角,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①一书中就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主义这个“异常现象”提出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解释。一、民族产生的根源安德森开宗明义地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成为本质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inherentlylimite…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类学“本土化”主张已经有时日,成果和效果似乎总不尽如人意.何故?笔者认为:1,“本土”的知识谱系没有完整梳理,近代以降,在西方“文化霸权”之下甚至自我毁损;2,步西式人类学之后尘而未对其进行自主性的质疑;3,以“文化自觉”主人翁心态、姿态进行创新实验和实践的成果少.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略备分析,不当之处,祈请指教.  相似文献   

16.
民族志的“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性"历来被视为民族志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当代"反思"原则的作用下,人类学展开了对传统民族志以"科学性"和"客观性"为原则的反思和批评,探讨人类学是否科学,是否承认民族志在写作过程中人类学家的"主观性"和"解释性".针对民族志的"真实性"问题,本文集中从历史记忆、民族志范式、民族志修辞、民间戏剧、舞台表演、影视作品、仪式等方面对"真实性"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学校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及田野调查的资料论述西藏藏族农民洁净观念的转变,以及"洁净"和"卫生"观念在藏族农村社会的整合,认为从"洁净"到"卫生"的转变过程折射出西藏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进程的推进案例,分析了国族与族群在具体情境下的转换规则,并探求其中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9.
"温故而知新",从方法论的角度去认识,把"温故"作为过程意义去理解,"知新"作为盘升飞跃的意义去认识;"温故"是方法,"知新"是目的.任何新知和创新都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由研究已知的基础上,去探讨未知所得来的.是传承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比较上巳节与花儿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同之处,指出祓除和求子是二者的主要目的和功能,并分析了具有这种共同目的和产生类似节俗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