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实践观的哲学视角去理解世界,研究哲学,这是哲学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将旧哲学的物质观和意识观的哲学视角与新哲学的科学实践观的哲学视角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哲学视角转换的原因及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本着重批驳了前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时出现的歪曲、贬损鲁迅和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鲁迅研究传统的奇谈怪论。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论儒家哲学——基于伦理学视角的文本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区分"爱智"的西方哲学和"为道"的儒家哲学,认为儒家哲学的用功所在为"修己安人",其学问的最高目的为"内圣外王";儒家哲学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其内容大部分不含时代性,不可以为时代古、思想旧而抛弃之;在现代社会,儒家哲学的最大价值所在和吕明儒家哲学的关键是"养成人格".进人21世纪之后,梁启超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传承儒家伦理以合理地组织道德生活,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中包含着对翻译话题的研究。前期看待翻译的视角机械单一,对象和非对象所指的语言符号存在绝对的可译和不可译的区分,不利于翻译实践。后期的翻译观重语言的功能用途,灵活可变,对翻译研究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首创了实践哲学,包括实践逻辑、实践认识论、实践世界观、社会形态史、历史唯物论,落脚点则是哲学的阶级立场革命。惟有在这样的哲学基地上才能生长出足以满足当代中国实践对“历史向导”的要求的新哲学理论———这就是它的主导作用。所有别的哲学都属于解释世界的哲学。实践哲学与解释哲学是“主导”与“基础”的关系,亦即水涨船高、协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首创了实践哲学,包括实践逻辑、实践认识论、实践世界观、社会形态史、历史唯物论,落脚点则是哲学的阶级立场革命.惟有在这样的哲学基地上才能生长出足以满足当代中国实践对“历史向导“的要求的新哲学理论--这就是它的主导作用.所有别的哲学都属于解释世界的哲学.实践哲学与解释哲学是“主导“与“基础“的关系,亦即水涨船高、协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对这一哲学之基本性质及当代意义有以理解的重要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在很大程度上被局限于近代形而上学的框架之内。论文力图表明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之论域的开展,不仅以对黑格尔观念论的“翻转”为前提,而且以瓦解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为前提;这一基本建制的核心是“意识的内在性”,在此内在性中意识的存在特性通过主体性被规定。马克思哲学唯经由“对象性的活动”以洞穿意识的内在性,方始开启出主体性问题的全新境域———在这一境域中,才有可能来谈论“不是主体”的“主体性”,亦即完全不从属于意识之内在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先秦哲学采取了一种个人本位的视角,这一点不是表现在某家某派,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道家哲学在这一点上表现得相对比较明显。以《老子》为重点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个人本位视角的特点。当然,其他一些派别也表现出此种倾向。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民族主体性原则的守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理论传统。这一理论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吸收以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关注。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赋予民族主体性原则自觉守护的现实性,同时也预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复归。  相似文献   

10.
论哲学视角中的教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技术是技术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属于社会技术范畴。按此推理,教育技术应该在技术哲学研究范围之内。从技术哲学角度来说,教育技术主要由经验形态技术、物化形态技术和知识形态技术等三大类要素构成。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共同促进教育技术向前发展。从技术哲学角度研究教育技术,对于我们重新审视教育技术,全面理解其内涵,进而树立全面教育技术观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言哲学视角下的语言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哲学的思辨领域,不论二者关系如何,它们一直以来总是具有明显的不可分离性.不同的语言类型产生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知识结构也会导致不同的语言观和不同的语言学流派,不同的哲学基础导致语言学学科性质的变迁.从语言本身的多相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语言学与其他知识体系的相关性,可以看出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对语言作出考察与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告别了激进革命的传统,社会价值趋向多元,原来决定鲁迅成为一个卡里斯玛典型的文学环境已不再存在。于是,鲁迅遭遇了寂寞,鲁迅研究只是研究者的一项个人志业。但鲁迅又是超越时代的,鲁迅研究应该有别样的意义。我们要把鲁迅放在一个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历史位置上,来发掘其精神内涵,把研究工作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从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双重度来研究外国哲学。认为从文化视角对外国哲学研究在本质上就是把外国哲学研究放在中外文化圈内,特别是放在中国文化圈内,这种进入中国文化的外国哲学研究本身就成为中国文化与哲学的构成部分。这样它才直接影响到当代中国文化与哲学的发展。本文也论及了外国哲学研究在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着重论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与外国哲学三大哲学主流之关系,如何正确认识三者间的关系促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主体性问题 ,涉及了认识论和历史观两个方面 ,文章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在此基础将认识论和历史观两者统一 ,可望得到科学解决  相似文献   

15.
传统道德教育存在着主体消解化、内容知识化、形式灌输化的误区。过程哲学对于主体与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自组织与动态生成性的强调,对道德教育走向主体性有极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现行的哲学学科设置引起哲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和质疑.这是一件好事.哲学本来就是反思性的学问,哲学学者讨论哲学的学科问题,正是哲学反思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笼罩在鲁迅生命之上的两个互相关联的精神特征——反抗绝望、希望和绝望的交织——进行思考和剖析,认为根植于鲁迅思想中的深刻矛盾是造成其生命峻急风格的主要原因,由此导致了鲁迅特有的焦灼感和使命感于一体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意识和哲学学科意识的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向何处去”的追问中包含着先进中国人对于现代意识的自觉。呼唤科学、民主,要求改变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批评西方的现代性,都是这种自觉的表现。中国现代哲学家在现代意识的基础上,达到了对于哲学学科的自觉。尽管他们对哲学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各自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但他们都明确地意识到:各门科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之后,哲学不再是古代那种包罗万象的学科,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哲学有别于宗教,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哲学也有别于科学,研究范围呈现出总体性的特点,是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学问。  相似文献   

19.
王富仁最早接近鲁迅是被鲁迅作品的语言所吸引,他对鲁迅语言风格和言说方式的研究,深刻地揭示了鲁迅从事思想启蒙与文化改革的策略。他对五四新文化精神的捍卫,其坚定的思想情感基础是对白话语言的自信力和自豪感以及对现代人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充分信任;王富仁认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促使国人重新学说话,重新学听话,而这种说话和听话不仅指的是手口如一,更重要的是强调作者的心口如一。在语言的发展观上,王富仁肯定了语言是有质变的;在语言的功能观赏,王富仁十分重视语词自身的创造性,对解构主义既有赞同也保持着足够的警惕,反对只在句子内部的对立与联系的格局中研究问题,强调要将语词的功能分析与语词之外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念:它认为现代教育是以对真、善、美的追求为理想,以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确认为依靠,以受教育者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开发为核心,致力于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