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我院杨焕典教授主编的《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 1 999年 1 0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 1 30万字 ,定价 1 50元。该书内容包括广西现有的六种汉语方言 (粤语、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 )的语音、词汇、语法。每种方言前有“概述”介绍该方言的历史、分布状况、语言特点等。该书还将六大方言中的 3778个字音集中在一起与北京语音进行对照。参加编写该书的有广西大学梁振仕教授、林亦副教授 (粤语部分执笔人 )、广西师大李谱英教授 (负责编写官话、客家话 )、国家语委谢建猷副研究员 (负责编写湘语、闽语 ) ,杨焕典教授负责“概…  相似文献   

2.
广西的汉语方言资源丰富,主要有白话、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以这些方言为语料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主要集中在语音和词汇方面,对语法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笔者统计分析了广西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现有成果,归纳了其研究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未来广西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域辽阔,方言复杂,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方言和民族语言都很丰富。近几年,来广西首府———南宁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通过调查发现留学生学汉语时受到了南宁方言的影响,这种影响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要让学生学到标准的汉语普通话,对外汉语教师和留学生都要做出相应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广西田林县平塘乡汉语方言属西南官话,由于其历史和地域等因素而具有比较鲜明的自身特点。文章分门别类收录具有当地方言特色的常用词语若干条,为汉语方言研究提供一份比较详实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5.
闽南方言是汉语的主要方言之一。它分布的地区比较广,除了台湾省的大部分和福建省南部外。还有广东省的潮汕、海南和雷州半岛的部分地区以及浙江、江西、广西、四川的一些地方。海外华侨中也有不少说闽南方言的。闽南方言同普通话以及汉语其他方言一样,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闽南方言又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壮语对广西汉语方言影响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壮语对广西各汉语方言影响的特点上呈现出影响的时代性和局部性,对语音、词汇、语法的影响表现为词汇的影响最为明显,这些影响也表现出方言间和地区间的不平衡。壮语对各汉语方言产生影响的原因则跟壮族在广西的发展、壮汉两民族的交往历史、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语言间的相互交融、共同的地域文化、壮汉两民族长久以来的和睦相处等都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比较互证是考释词义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具体操作方法亦有多种,方言与文献互证即是其中之一端.在方言与文献互证方面,近代汉语文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近代汉语文献与现代方言互证可发挥如下作用:由近代汉语文献证方言,可据以弄清方言词语的真实面目,知其究竟该如何标写,了解其使用历史;由方言证近代汉语文献,可以帮助我们准确了解近代汉语文献词语的词义,获知这些词语是当时实际语言的反映,同时还可为我们判定近代汉语某些文献的方言归属提供重要参考.在这方面,湖北黄梅方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汉语方言研究,是将计算机对方言语料的形式化处理和研究者对语料的分析判断结合起来的一种人机互动的研究方法。机助汉语方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立汉语方言数据库;二是汉语方言田野调查;三是方言实验语音研究;四是汉语方言地图绘制。  相似文献   

9.
董绍克教授《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一书于 2 0 0 2年 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汉语方言研究的又一力作 ,为汉语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 ,前人多侧重于语音的比较 ,一方面各方言的音位数量有限 ,便于归纳整理 ;另一方面由于有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主义语言学等成熟的方法可借用 ,因而成果迭出。而汉语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的情形则相反 ,究其原因 ,一方面汉语方言众多 ,词汇数量庞大 ,词义纷繁多变 ,进行全面的梳理非常困难。另一方面 ,词汇与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系最为紧密 ,因而词汇的研究需要非常深…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序言,简略地介绍《汉语方言大词典》的编纂过程。第二部分介绍《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性质、规模和特色。第三部分是重点,以《汉语方言大词典》所收词目的语言资料为例证,从理论上分析阐释《汉语方言大词典》对汉语词汇史和语音史研究,对汉语方言与普通话比较研究,对汉族民俗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文化学术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湘西古丈县有一种分布范围不广且归属未明的汉语方言“死客话”。从其与周边湘语辰溆片的音韵特征比较看,“死客话”具有湘语的典型特征,应该划归湘语辰溆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了:1.中国古代方言的含义和现代汉语方言的本质;2.秦汉以后中国境内规模人口的多次迁徙浪潮;3.中国语言的分布格局演变以及方言形成类型;4.汉语南方方言的语言年代与百越苗蛮语言底层;5.汉语方言的分区原则和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基本观点是,肇始于永嘉之乱,大量居民的迁徙致使中原汉语分化为北留汉语和南迁汉语,日益兴起的汉语化进程彻底打破了汉魏以来中国境内的语言分布格局。特别是南迁中原汉语的纵(沿江中原汉语带)横(中原语言南流走廊)T字型语带,奠定了后世汉语方言格局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3.
声母清浊交替是上古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从考察温州永嘉方言声母清浊交替典型构词13组来看,永嘉方言部分地继承了古汉语的此类语词;同时,方言自身也通过这种构词机制创新出一些不见于古汉语的新语词。据此,我们认为,汉语分清浊的方言存在由词的清浊变化造出新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汉语方言学史及其研究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汉语最迟形成于夏禹时代 ,原始汉语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原始汉语方言 ;分化和同化是汉语方言最初形成的两种基本方式。方言概念形成于先秦 ,表达方言概念的词语产生于西汉 ,“方言”一词出现于东汉。古代的方言研究按照它本身所形成的阶段性特点可以分为周秦汉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至民初四个时期。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上半叶 ,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该学科草创的标志。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薄弱 ,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汉语言文字学各分支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方言学是从比较研究开始并由比较研究向前推进的。湖南汉语方言研究的全面展开始终贯穿着比较研究,湖南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内容大致体现在语音比较研究、词汇比较研究、语法比较研究、历史比较研究、地理比较研究、民族语言比较研究和地域文化比较研究等七个方面。湖南汉语方言比较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深化湖南汉语方言研究,有一批新的比较研究课题亟需开展。  相似文献   

16.
汉语方言特征词属于比较方言学的范畴,是基于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横向比较研究而产生的。要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必须在方言词汇宏观比较的基础上开展方言特征词的研究。从方言特征词理论的提出至今,方言特征词的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在方言特征词的性质和范围上存在争议。存在的争议主要是由特征词的提取方法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2012年8月24-26日,"第三届岭南汉语方言研究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粤西专题)暨方言业务培训会"在湛江师范学院召开。会议由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共同主办,湛江师范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湛江师范学院粤西方言与文化研究所协办。  相似文献   

18.
“汉语方言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应该以词汇、语法为重点。”本文在全面调查分析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的基础上,总结出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具有七大特点:一、沉积着奇特的析音词;二、产生了丰富的语缀词;三、镶嵌着多样的重叠词;四、点缀着新颖的异序词;五、创造了多彩的特色词;六、继承了诸多的古语词;七、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调查研究内蒙方言词汇,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不仅有助于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也有助于汉语史和民族史的深入研究,更有助于语文教学和普通话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新魁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魁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贡献:一是对广东闽、粤、客方言的描写研究;二是对上述方言与汉语语音史关系的研究;三是对汉语方言史的研究。李教授治方言学有三个方面的经验:一为点面结合,既博且精;二为“死”“活”结合,相互印证;三为动静结合,着眼发展;四为长短结合,换而不舍。  相似文献   

20.
汉语自古就有方言的差别,但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很薄弱的,纵观中国方言史的研究,大多倾力于上古或近代,六朝唐宋方言研究则显得尤为薄弱。考察六朝唐宋的文献资料,方言研究的材料还是比较多的,但是零散在各种文献中。20世纪以来六朝唐宋方言研究主要有:借助诗文用韵材料展示方音特点;探讨这一时期重要语言学家的语言学著作;断代方音研究;利用文献考证法与现今方言相结合,展示当时的汉语方言词汇;某一具体方言的历史的研究。要深入研究六朝唐宋方言,对各种记录这一时期方言的文献要进行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