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长沙发现的文献资料———《<太平王洪秀全檄文>公告文书》的解读,对长久以来教科书里认定洪秀全从金田起义伊始,就称为“天王”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结合大量清史资料、太平天国文物,分析讨论了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封号演变,认为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开始,就是用“太平王”这个称号,直到咸丰二年(185 2年) 10月时还在沿用。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起义记》原名《洪秀全之异梦及广西乱事之始原》,是记载太平天国历史的重要著作。简又文先生曾指出:“历来欧美人士之研究太平天国者,咸以此书为最真确可靠之史料。尝考吾国官书或私人著作关于洪秀全身世及太平军初期历史之种种记载,其详实可据,无能出其右者。”这本书是瑞典籍传教士韩山文所著,韩山文的主要根据则是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之所传述。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洪仁玕为了躲避清朝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上帝”观念是拜上帝教教义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源于《劝世良言》,是中西合壁的产物,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起了兴奋剂和麻醉剂的双重作用.作者较系统地分析了“上帝”观念对太平天国历史和思想的影响,并对洪秀全和洪仁玕的宗教观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外政策的异同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宗教“邪教”说辩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考察了“邪教”一词的历史渊源,分析了传统与当代“邪教”概念在具体定义上的本质区别,强调不能沿用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将“邪教”视为历史上民间秘密宗教的代名词。接着,作者针对太平天国宗教是“邪教”一说,就洪秀全是否是一个借宗教起家的“骗子”和“淫棍”,如何理解洪秀全在起义前夕所发布的恐怖性宗教预言及其“造神”举措,如何理解洪秀全对内部所实行的严格控制,圣库制度与邪教敛财是否是一回事等逐一进行了辩驳,对借“邪教”说全盘否定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偏向提出了质疑。作者还就围绕"邪教"说所反馈出的学风等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5.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可是旧式农民战争高峰的太平天国,偏偏以宗教的旗帜作号召。有人说: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是基督教“神学的异端。”就算是横逸旁出的“异端邪说”,也仍然是宗教神学。洪秀全正是把贫苦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的阶级利益、需要和要求,隐蔽在这种“异端”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第6册中断言:“如果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就要把中国拉回到西方的中世纪”,“把中国历史拉向后退”。这一论断的依据是:在洪秀全心目中,“西方的‘长技’是基督教”,因此,虽然“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是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但所要学习的是西方的宗教”,搞“神权政治”,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实现“近代化”这一中国近代史的主流背道而驰”。冯先生的上述论断及其依据大有商榷余地。关于太平天国”搞“神权政治”一说,朱东安先生已在《历史研究》1990年第5期上著文进行了有力辨驳;但关于洪秀全和太平天国  相似文献   

7.
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幅绚丽的画卷。杨秀清的名字和功业与洪秀全交织在这幅历史画卷上,两人是分不开的。近百年来,凡论述太平天国历史,总不能离开杨秀清,他是个不可磨灭的形象。人们有的尊崇他、肯定他,有的贬斥他、诋毁他。因此。杨秀清成了一个有待作出正确评价的历史人物。 解放后,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蔚然更新。广大史学工作者在毛主席“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指导下,对杨秀清的评价问题,各抒所见,相互切磋,互有阐发和开展。但文化大革命中,万恶的“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大搞影射史学,梁效、罗思鼎辈秉承黑主子的旨意,在太平天国史上做文章。他们虚尊洪秀全,把他的瑕斑也捧为美德,对杨秀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官、文书中有许多带“妖”字的词语,治史者对其隐含之意多有忽视。笔者拟分类逐一析之,并兼及太平天国领袖对革命对象的认识问题。一何谓“妖”?《太平天日》载,洪秀全梦中上天堂拜见皇上帝,“斯时天父上主皇上帝所指看一切妖魔,总无非冒天父上主皇上帝功劳,迷坏世人行邪事,犯天条,不必敬畏天父上主皇上帝,而敬畏他之意。”实际上,太平天国官、文书中的“妖”并不仅指此意,而是具有多种特定的含义。为了便于分析和讨论,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朝统治阶级。太平天国官、文书中许多带“妖”字的词语含有此意。细加分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1822—1852),短暂的一生中,为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忧国忧民、革命坚决、“多谋善断”、“才识明练”,协助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农民革命组织,参予创天历、定官职、制朝仪、建军制、筹谋立国方略,制订各种开国的典章制度和律令,总理军国日常事务,是太平天国前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太平天国“振兴文治”的先驱者和诗人。早在永安时期,在洪秀全主持太平天国第一次开科考试中,他得  相似文献   

10.
“逼封万岁说”是解释1856年天京事变近因的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它包含着两个直接的结论:一是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是图谋篡位,取洪秀全而代之;二是洪秀全受杨秀清之逼从而明确感受到杨秀清对他最高统治地位的威胁又绝不想被取代。从现有史料看,封万岁事当无疑问,关键在是否为逼封。对此,各种史料记述颇有出入,多系传闻,有许多自相矛盾处。本文拟从太平天国前期主要领导人封号称呼的特征以及洪秀全的思想意识特征对“逼封万岁说”作一点考察,我认为,历史上并无杨秀清逼封万岁之事。  相似文献   

11.
天王到底何年何地“登极”,这是“东乡称王”说(1851年3月23日)和“天王于起义时即位”说(1851年1月11日)争论的焦点。本文经过考辨,认为天王洪秀全是在太平天国辛开元年二月二十一日(1850年4月3日)在广西桂平县平山(平在山)“登极”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代历史上由洪秀全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声势浩大,所向披靡。她不仅把腐败没落的清朝政府打得朝不保夕,而且把外国侵略者也杀得丧魂落魄,胆战心惊。“太平军痛歼洋枪队”就是近代我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一八六○年,清朝统治大权操在咸丰皇帝手里。这个反动的封建帝王,面临着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拜上帝教有六个宗教节日(亦称“天历六节”),其中之一即天历每年的二月二十一日的“太兄暨朕登极节”。此节含义,解释不一。但大都避开“太兄登极”问题而讨论“天王登极”,且将“天王登极”理解为“登天王位”。罗尔纲先生曾认为,在1851年1月金田起义前,洪秀全不会正式登天王位;又,天王“登极节”在“二月二十一日”,这个“二月二十一日”当不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二十一日,而应是咸丰元年(1851年)二月二十一日,是时太平军进驻武宣东乡,所以,洪秀全是于咸丰元年二月二十一日于武宣东乡登位称天王的。此说被广泛接受,写进了各式教科书。郭廷以《史事日志》也持此说。惟简又文根据《洪仁玕供词》等材料,认为太平天国当“一起义即正位天王,必无于武宣再行‘即位’之理”。但仍视“登极节”中的“登极”为正天王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史(1840——1949)研究领域中,太平天国史研究一枝独秀,发展成“太学”。如何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太学”研究呢?我认为,除了挖掘新史料、寻找新的研究课题外,有必要对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拙文不揣浅陋,直陈己见,冀求教于“太学”前辈。从太平天国政权性质谈起 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揭开了序幕。3月,洪秀全在广西武宣东乡称天王。12月,洪秀全在永安封王建制,诏封杨秀清为东王,肖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冀王。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以两江总督衙门为天王府,改南京为天京,正  相似文献   

15.
洪仁的“对外通商论”汤标中洪仁(1822—1864年),广东花县(今花都市)人,洪秀全的族弟。早年多次考秀才未中,在家乡私塾教书。于1852年往香港作布道士。1859年春达天京(今南京市),成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洪仁在香港期间见多识广...  相似文献   

16.
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杰出将领。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十四岁参加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十八岁独立带兵作战,二十一岁主持天国军事,二十三岁晋封英王,成为天王洪秀全的得力助手和太平天国革命军的顶梁柱。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他“破湖北,破九江,破江西各府州县,破江苏、安徽,合计州县一百五十余处”,以赫赫战功,使敌人闻风丧胆,称他是“贼中之最为可恨者”,“自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然而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农  相似文献   

17.
140多年前,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以狂飚之势席卷神州大地,虽历时14年,波及18省,然终又摆脱不了败亡的悲剧结局,真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呢?!以往的权威说法是:因为得不到如同现今的无产阶级与共产党的领导所致。说农民阶级由于其小生产阶级的局限性,最终都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我觉得这一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就发动和组织起义而言 ,洪秀全的宗教实践是成功的。然而 ,由于自身理论上的种种缺陷 ,当上帝教上升为统治人们思想的意识形态时 ,它便日渐暴露出其先天不足的一面 ,既无力继续胜任太平天国精神支柱的角色 ,也无法阻遏太平天国内部自相残杀、上下离心等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到了后期 ,洪秀全的宗教活动已不像前期那样含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而是一味强化自己作为真命天子的权威 ,故而无法挽救其内部的信仰危机。另一方面 ,在拒绝认同基督教的同时 ,洪秀全又激烈反孔 ,这就使得他的宗教在洋人和国人眼里都成了“异端”。总的说来 ,洪秀全的宗教实践是失败的 ,其理论更多吸收的是中西文化中的弱点或缺点 ,而不是双方的优点。太平天国覆亡后 ,缺乏生命力的上帝教便随之消亡。  相似文献   

19.
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杰出将领。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十四岁参加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十八岁独立带兵作战,二十一岁主持天国军事,二十三岁晋封英王,成为天王洪秀全的得力助手和太平天国革命军的顶梁柱。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他“破湖北,破九江,破江西各府州县,破江苏、安徽,合计州县一百五十余处”,以赫赫战功,使敌人闻风丧胆,称他是“贼中之最为可恨者”,“自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然而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农民英雄,没有在战场上死于敌人的刀光剑影之下,枪林弹雨之中,却被混入太平天国革命内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太平天国历史上,洪秀全既是革命家,又是思想家。他对太平天国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从农民民主主义的平等要求出发,利用外来的基督教义和拜上帝的宗教仪式,吸取儒家思想中的某些內容,为农民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洪秀全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给了太平天国历史进程以巨大影响,正因为如此,研究洪秀全的思想,对总结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就是一个必要而且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