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及时性是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本文以2003-2009年披露管理层盈余预测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盈余预告及时披露策略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坏消息而言,公司管理层更倾向提前披露好消息.同时,采用这种及时性策略时,对于信息披露的表述也更为清晰.进一步研究发现,规模小、非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以及股权集中度低的公司都倾向于选择该及时性披露策略.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能帮助资本市场信息使用者基于时点和内容表述来判断盈余预测的信息含量,而且为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2009年进行股权再融资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时的盈余管理行为时发现,公司在股权再融资前的三年和再融资当年,不仅存在着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而且还存在着真实活动操控行为。研究结论为投资者、监管者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新的盈余管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实践考察后认为,机构投资者是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较大作用,一方面决定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机构投资者赖以存在的金融制度环境.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上看,只有养老基金这类机构投资者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较大作用,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并没有发挥积极作用的激励.从根本因素上看,美国金融制度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及投票权的限制对其参与公司治理的消极作用起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琼州学院学报》2015,(5):91-97
盈余管理是当前会计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引导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则会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本文以沪市2008年到2013年的数据为基础,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检验.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当前房地产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房地产上市公司通常利用财务费用和预收账款等手段操纵公司应计利润,一般不采用资产减值损失操纵公司应计利润.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机构总体持股水平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报酬以及对高管报酬与公司绩效敏感性的影响,检验了机构投资者的监督角色假设。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持股比例、持股机构家数与上市公司高管报酬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二者也没有显著增强高管报酬对绩效的敏感性。在机构持股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机构的消极持股反而使管理主权得到增强,提高了高管的报酬水平。由于持股比例较低以及投资分散化,我国机构投资者并未对上市公司高管报酬起到明显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6.
姜力 《兰州学刊》2012,(4):83-88,186
在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中,深入研究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绩效,有助于促进市场监管和行业创新。文章将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按照流通市值的规模划分为大、中、小三类,借鉴Jegadeesh和Titman(1993)研究惯性现象的研究方法,以机构投资者日持股数据为基础,通过研究机构投资者针对不同规模公司的持股数量和个股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机构投资者针对这三类公司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绩效。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针对规模较大的公司主要采取反转策略,其增减仓行为对个股收益率的影响会持续半年左右;针对中等规模公司,机构投资者在短期内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策略特征,只有在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才表现出反转特征,其增减仓行为对个股收益率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月到六个月之间;而在小公司的投资策略和绩效上,机构投资者却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投资策略特征和收益特征。  相似文献   

7.
公司股东积极主义行为并非一个新鲜的概念,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目前已成为公司治理及公司变革的一个重要载体.而当前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的比重已达50%以上,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于金融危机视角,理性审视股东积极主义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深化股东积极主义研究,对于规范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引导其发展成为长期价值投资者,对公司的治理进行有效监督,提升公司的治理绩效,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一直是利益相关者高度重视的问题,因管理不当而造成的过度盈余管理,不但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投资者的决策,而且还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1998年—2009年沪深两市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K-S模型,以此衡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其次选择盈余管理的相关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运用统计软件对样本公司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内部监控机制以及加强外部监控力度等政策建议,从而实现约束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 2007-2011年的 A股非金融类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对利润表项目和现金流量表项目进行分析,并以行业为基准,衡量高管的额外控制权收益,分析其外部公平性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六种被广泛使用的盈余管理行为估计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发现较为一致而稳健的结论:在我国当前的制度背景下,相对于非家族企业,家族控股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分散持股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家族控股公司高管人员正向额外控制权收益与高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体现为“堑壕效应”,而负向额外控制权收益与高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体现为“协同效应”。本文的研究表明,高管控制权收益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不仅仅取决于既定的制度背景、法律保护环境,也与高管个人的社会偏好、公平性认知有关,提供了社会比较理论在公司治理中产生激励效应的经验证据,丰富了现有文献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管理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利益博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开始实施的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虽然有利于促进公司长期的价值增长,但也存在增大管理层隐藏信息道德风险的可能性.首先,本文探讨了在会计准则不完备的情况下,管理层存在盈余操纵的可能性;然后,建立了管理层与投资者的利益博弈模型并进行演绎推理,发现管理层为了从资本市场中获得最大收益,可能采取虚增财务报表利润的行为决策;最后,通过对监督博弈模型的分析,本文提出了监管部门应降低检查成本、加强检查力度并对违规人员加大惩罚力度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市的有限竞争是股市波动的一个重要因子。其中,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有限培育限制了中国股市的完全竞争。文章从机构投资者培育的时序数据出发,构建中国机构投资者和上证指数超额涨跌幅之间的波动关系模型;并借助这些变量的时序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最后得出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12.
试论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搞活公司的关键.机构投资者的崛起和发展,给全球范围的人们带来了一种化解公司治理结构危机的新思路.从机构投资者优于个人投资者的特点,以及其介入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积极影响,可见只要不断克服和限制其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通过立法,不断完善、创造条件使之积极介入公司的治理结构,在现阶段,不失为解决公司治理结构危机的一种有效的、可行的办法,并对进入攻坚阶段的我国国企改革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股东财富最大化——最具发展潜力的财务管理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企业选择何种财务管理目标为切入点 ,并根据各种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及各自的性质探求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更适应社会发展的管理目标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 ,将是最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询价中的价格机制、发行人的目标函数、机构投资者的目标函数显示,IPO公司为达到发行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应联合保荐机构在询价过程中采取数量歧视,有效地在机构投资者与二级市场投资者之间分配股票数量。越多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参与如PO认购,发行人可以通过降低机构投资者的外部选择价值来获取更高收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困境中的“锁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锁定效应(Lock-in effective)通常被用来描述制度变迁中某些制度长期维持低效率均衡的路径依赖。境外民间组织拥有强大的资源能力,他们通过长期"体制外运行",与相关部门达成了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策略和制度安排,某些甚至形成了社会领域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些组织从非正式制度中获得的优势阻碍了现存制度的变革,使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变迁交易成本越来越大,最终被持久锁定在满足境外非政府组织利益诉求的低效均衡水平下。而要解除锁定效应,规范管理,需要政府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进行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持股的契约模型表明管理层持股能通过激励、信息传递机制和控制权分配三个渠道作用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普遍偏低,使管理层持股的契约模型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实行和深化管理层持股制度受到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We examine the dynamics of the gender earnings gap over the 1979 to 2018 period among full-time workers aged 25–29, focusing on the role of marital status and the presence of children. Using data from multiple years of the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we find that the earnings gap declined among all groups of men and women, and by 2018 there was earnings parity among the those who were not married and without children. The share of people in this group also grew over the period, and comprised a majority of both men and women by 2018. We also find that while marriage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earnings among women in 1979, by 2018 it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earnings, suggesting greater positive selection of women with high earnings potential into marriage.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marriage and earnings among men remained stable. While we found a persistent earnings penalty for having children among women over the period, we found an emerging dampening effect of having children over time among men, which suggests that greater participation in childcare among men has led to lower earnings than in the past (i.e., a causal connection) and/or an emerging selection effect of young men more interested in childrearing over time, perhaps reflecting a cultural shift.  相似文献   

18.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金融市场监管的首要原则。对于财务顾问来说,评估投资者不同风险偏好变得越来越重要。目的是根据现有的工具,开发符合法规和科学标准要求的风险评估问卷。通过对真实投资者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数据与实际投资组合数据结合来测试问卷的有效性。它表明不同风险偏好可以使用6个项目可靠地测量。研究结果支持不同风险偏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以上市公司年报的审计意见为基础,构建了会计信息质量指数。以股权结构为中心,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海南省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之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而股权集中度和高管的持股比例都与会计信息质量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在新古典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历史沉淀成本决策无关性的假设前提背景下,从未来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和财务预算约束等角度考察历史沉淀成本对制度变迁过程的影响,为制度变迁过程确立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从而弥补了原有研究的不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不完全是常态,有限理性、交易成本、信息不完全和环境不确定性等因素普遍存在,历史沉淀成本很容易发挥作用,从而表明:未来越不确定,信息越不完全,资源越稀缺,导致财务预算越硬,历史沉淀成本效应越大,制度变迁过程越困难;反之越容易。由此可发现,在放松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前提条件下,当事人的决策不可能不受到历史沉淀成本的影响。因此,只有当事人对历史沉淀成本的约束条件作出正确的理性反应,才能使其决策更加贴近真实世界,这对于全面认识制度变迁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