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应丰同志的长篇小说《将军吟》,是一部较完整地反映军内“文化大革命”历史的悲剧.悲剧问题,是个文学理论问题,也是个艺术实践问题.作为一次悲剧艺术实践,《将军吟》对“文化大革命”这个历史曲折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创作提出了值得注意的艺术经验.作者一九七六年“冒死写于文家市”,这就表明,当“四人帮”还在横行、“文化大革命”仍作为喜剧续演着的时候,他就反其道而行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这幕政治悲剧作  相似文献   

2.
“文革”作为一段特殊的历史正在远去 ,但它带给我们民族的灾难与悲剧及其巨大影响 ,却无法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就当代作家而言 ,他们在创作“文革”题材的作品的时候 ,重点应当放在揭示“文革”时期广大人民的特殊精神状态得以形成的现实土壤上 ,应当放在挖掘、反思“文革”的悲剧根源上。而不必以现在的种种眼光、标准为前提 ,去评价、衡量“文革”时期广大人民的特殊精神状态。《桃源梦》的作者借助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的“桃源梦”意象 ,通过合情合理的演绎 ,展现了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梦成梦灭的历史 ;使人从中看出“文革”悲剧根源的所在 :无论多么理想的意识形态 ,如果长期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的支撑 ,定会遭到现实的拒斥。在迄今为止的众多同类题材的作品中 ,《桃源梦》当属反思“文革”悲剧根源的力作 ,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老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是一部名著。作品中一个个人物形象,给人们留下了发人深思的历史沉痛感。(一)老舍的创作始终如一地对人民和国家命运真挚关心。他的作品写得最多和写得最成功的,是社会历史大转折时期出现的“多余的人”形象;真实地写出了他们如何被时代生活所毁灭的悲剧。《四世同堂》这部作品,与一些正面描写抗日战争和歌颂革命英雄  相似文献   

4.
精神生态研究主要是关注人自身“精神圈”这一内自然的生态平衡,并探索精神生态失衡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在《最蓝的眼睛》、《秀拉》、《宠儿》三部作品中,托尼·莫里森塑造了美国黑人社会一系列悲剧人物形象,悲剧的因素包括“黑人性”的丧失与母爱的扭曲:在《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社区在白人强势文化面前迷失自我,丢弃“黑人性”,酿成了佩科拉一家的悲剧;在《秀拉》中,秀拉抛弃“黑人性”,蔑视黑人传统,给黑人社区带来了灾难;《宠儿》中塞丝杀死亲生女儿,《秀拉》中伊娃杀死深爱的儿子,都是扭曲的母爱带来的毁灭。如此种种,都折射出美国黑人精神生态的危机状况。  相似文献   

5.
川端康成的《雪国》对莫言文学创作,尤其是《白狗秋千架》的创作产生深刻影响,使他“产生心灵上的感应”,建立起自己的“精神故乡”——“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王国”.《雪国》的驹子与《白狗秋千架》中暖的人物形象与悲剧命运同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社会制度紧密关联,因而对这两位主人公进行比较研究时应在作品的创作时代与传统民族文化背景下加以观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长篇小说《夜郎遗踪》悲剧艺术的分析研究,着重论述了其中的时代悲剧、性格悲剧、爱情悲剧和多重悲剧等悲剧艺术。指出悲剧艺术是通过展示痛苦、灾难、毁灭的人生,以否定的方式达到肯定人生美好的效果,以鼓励人们进取奋发的激情。  相似文献   

7.
现就张贤亮坎坷的个人际遇分析和把握其小说创作的内在动力、特色和创作成因。着重研究其小说一《灵与肉》、《绿化树》、《刑老汉和狗的故事》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从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选择与塑造进行分析。张贤亮小说善于发掘“伤痕美”,善于在悲剧冲突中剖析灵魂,追求作品意境和诗情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哈代小说中的现代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让我出生的那个日子毁灭吧。”——哈代《无名的裘德》“我出生在世上啦,懂吗?真的,那就是罪名。”——尤金·奥尼尔《毛猿》“我的思想早了大约五十年,所以不可能给我们带来好处。”这是裘德的悲剧,也正是哈代的不幸!十九世纪后期,英国公众为狄更斯喝彩的掌声刚停息,追随狄更斯的作家还在以“有希望”的结局给苦难的人生抹上一层虚幻的色彩,此时,哈代却以他的创作公然向人们指出: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人的“本能或欲望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的结局”;人生是孤独的,人生是在孤独中去抗击那可知而又不可知的命运。当然,对于沉醉于假想的乐观中的英国公众,哈代作品的这种意象,换来的只能是一片聒  相似文献   

9.
四十八年前,23岁的大学生曹禺,在巴金的帮助下发表了处女作《雷雨》.翌年,《雷雨》在日本东京的舞台上首次公演.这部显示着中国“五四”以来话剧创作战斗实绩的作品,以它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征服了中外读者和观众.在国内,国民党的禁演,“四人帮”的摧残,都无法扼杀它的艺术生命.在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话剧的百花园里,她是一枝光采耀人的开不败的花朵. 自然,也不必讳言,多年来,文艺评论界从没停止过对《雷雨》“局限性”的谈论.其中,谈论最多的要算是“宿命论”了.自从三十年代有人提出曹禺是用“宿命论”错误地解释了《雷雨》悲剧的社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大陆经济带来沉重打击,也给欧洲各国人民的生活带来深重灾难.纷乱的战火对音乐艺术文化的冲击更是巨大,德国音乐理论家萨尔兹曼(Eric Salzman)在他的《20世纪音乐》中指出:“对于年轻作曲家和一些稍老的作曲家来说,所有的屏障都坍塌了,分类被破坏了,任何状态都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体现了他重要的重情尚真的“情教”思想,他的创作重点在众女儿身上,寄托了他的情教理想。同时作者自己又封号“绛洞花主”,认为自己是护花王子,呵护体贴着青春女儿们花朵般的生命。可到头来“干红一哭,万艳同悲”,所有花朵都凋零了,进了葬花冢,给人感觉即使这部作品是悲剧,也是富合美的悲剧,是饱含情的悲剧,是令人惋惜的女儿们的悲剧。《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悲剧,而且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悲剧,更是一部提倡情教文化的杰作。  相似文献   

12.
汉文系七七级同学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论文选读》课学习了马克思《致拉萨尔信》后,根据马、恩有关悲剧问题的论述,举行了一次“社会主义时期悲剧问题”的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发言踊跃热烈,涉及的问题比较广泛深入。重点讨论的问题有:“社会主义时期悲剧创作的美学价值”、“社会主义时期悲剧的成因”、“恩格斯的悲剧论断是否适用于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社会主义时期悲剧的特点”等。现将讨论要点归纳如下: 一、大家一致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悲剧产生的范围虽然大大减少了,但产生悲剧的土壤并没有完全消失,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大量悲剧的实际生活就可证明。文艺应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现实,悲剧作品的创作不仅不应排斥,而且应予支持。好  相似文献   

13.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唐山大地震》所带来的冲击。是的,有谁从灾难的视角去表现过灾难呢?人们总是习惯于从真实性这一层面去审视报告文学的创作,而报告文学创作的主体却常常成为不幸的“被遗忘的角落”。基希说:“事实对于报告文学者,只是尽着他的指南针的责任……”很难想象,一个缺少对生活本身的思考和透视,缺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和理解力,缺少对生活进行思想烛照的创作主体,能够真正地反映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童区寄传》为唐代柳宗元所作.在杜甫长辞人间三年之后,七七三年柳宗元诞生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映了唐王朝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与柳宗元同时代的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揭露了唐王朝的宫市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柳宗元他不仅在《捕蛇者说》中鞭挞了唐王朝毒于蛇的赋税,而且在《童区寄传》中揭露了抢劫、贩卖人口的罪恶行径.这一幅幅悲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史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一部带有很强悲剧性的散文杰作。“悲剧性”是一个外来的美学名词,《辞海》解释为:悲剧艺术的特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特殊效果在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唯有“一个人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才能达到这种效果;黑格尔认为,悲剧的特殊性根源于两种对立理想和势力的冲突;鲁迅说“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悲剧性的;恩格斯深刻指出,“历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是悲剧性的冲突。在文艺上,悲剧性不是戏剧所独有,而是其他形式的文艺也可能具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16.
《涉江诗》是沈祖棻以血泪写成的一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苦难心灵的历史.沈祖棻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十年动乱的历史现实,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内心的时代特色,是20世纪旧体诗现实主义创作的杰作.  相似文献   

17.
五、战后文学的译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文坛出现过两次“战后派”文学。许多作家目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社会上出现的许多弊端,主张重新探讨世界和人类存在的意义。他们的作品揭露战争的残酷性,也关心人的出路问题。在创作方法上,他们冲破传统,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有联系,却又有很明显的区别。他们更多地探讨人与世界存在的意义,更多地注重人的心理因素,作品的哲理性较强,并吸收现代主义的许多创作手法。“第一次战后派”代表人物:野间宏(1916~1991)有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真空地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  相似文献   

18.
从19世纪中叶到世纪末,德国诗意现实主义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诗意现实主义作品以抒情方式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心理活动见长,善于将人的心理活动与自然巧妙结合起来,但弱于批判性。然而这个流派的代表性人物施笃姆晚年的作品《白衣骑者》,改变了以往的创作观念,将诗意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结合起来,在悲剧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人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曹禺悲剧观及其悲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的悲剧观似乎迄今无人深入论及。其实,在曹禺早期创作谈,如《雷雨·序》、《日出·跋》里,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雪泥鸿爪、吉光片羽般阐述悲剧的言论。我们还能查出较为完整地反映他悲剧观的文献。这就是1943年,曹禺在重庆储汇局同人进修服务社所作的、题名为《悲剧的精神》的一次讲演(载《半月文萃》二卷二期,1943年8月)。曹禺作这次讲演时,他的五大悲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和《家》,都已相继完成,他已积累下了相当丰富的悲剧创作经验。因而这篇讲演对我们理解他的悲剧观念,进而研究他的悲剧艺术,有着不容忽视的特殊重要性。什么是悲剧?曹禺说得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20.
《诗经》的悲剧性作品所占比重较大.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悲剧性作品的审美价值.一、善的悲剧——道德感是构成悲剧的前提条件鲁迅关于悲剧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个论点虽然有欠完善,但基本上是正确的.悲剧与人生的价值密切相关,离开了人生的价值.任何恐惧、怜悯,任何矛盾冲突都不能构成悲剧.这一点在古今中外的悲剧作品中是能得到充分证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