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子书引发阅读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图书出版正经历着从纸质印刷到数字化的演变,读者可以更廉价、更便捷、更舒适、更随意地阅读自己喜爱的电子书籍。美国亚马逊公司去年12月26日发表声明说,25日圣诞节当天,亚马逊网站的电子书销量首次超过纸质书,其电子书阅读器Kindle也成为该网站历史上售出最多的送礼佳品。一场由电子书引发的人类阅读革命正在全球掀起。  相似文献   

2.
掌上阅读,作为电子化阅读潮流中的一支,突出地体现了阅读的普及化和读书方式自由化的特点。从口袋书、电子书,直到掌上阅读器,读书已经越发不再是书斋中的正襟危坐,而逐渐成为了大众生活里的“信手拈来”。  相似文献   

3.
人类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高校大学生的阅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书与网络阅读具有如下特点:获取很方便,阅读快速化,阅读个性化,搜寻与跳跃等。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购买电子书、引进电子书阅读器、自建电子书数据库、搜集与整理网络电子书等提供电子书服务,还可以通过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网页在线阅读等提供网络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现在科技发达,都能电子阅读了,我却不习惯在电脑上读书。网络阅读容易导致深度思考的缺失和阅读能力的弱化,因为网络阅读旨在夺人眼球而不是触动心灵。因此我呼吁,让我们回归到传统阅读中来。阅读,读纸质书,这不仅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享受、一种风度。那些耳熟能详的典籍  相似文献   

5.
正我是淞南镇嘉骏花苑"相约星期四"读书会的领队,每周四是我们读书会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的时间。我发现每次阅读,都能从铅字中产生新的感悟。此外,我还经常登录上海老年人学习网等网站,学习网络课程。我觉得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不管是传统阅读还是现代阅读,各有优劣,只要取其精华、合理利用,都能有所收获。当前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年轻人抽不出太多时间去看纸质书,电子书以其便捷性,深  相似文献   

6.
曾经多次在公开或私下谈论过自己的阅读经历,感受是倍觉惭愧。一来自己读的书少得可怜,即使近几年有过一点阅读也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二是每每读完一本书,总要感叹读书好,一定要多读书,自己思想上、工作上能有些许的进步应该都仰赖于读书。同时,每每见到身边有学识、品德高尚、能力不凡的人,深层探究他们的成功,往往也是归功到读书。阅读,洗涤着每个人浑浊的心灵,让人逐渐清晰明朗起来。我最初的阅读,来自于懵懂的年纪,乡间散落的小人书。薄薄的一本,因为传阅太多次,总显得那么破旧。书本上简单的线条勾勒出黑白的画面,简短的文字记述着扣…  相似文献   

7.
包光潜 《社区》2014,(11):10-10
在没有电脑和网络之前,人类的阅读是传统的,无论简牍,还是纸质。正襟危坐,或卧或躺,有为功名而读,有为惬意而读。这种传统的阅读延续了几千年,读书令许多人灵魂开窍,心灵有了皈依,或智慧倍增,齐家济世,建功立业。可在阅读载体越来越宽泛的今天,传统的阅读大有被网络吞噬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阅读”变为“听读”“屏读”“微读”的“悦读”时代,有关读书的理论话语与传统方法纷纷失效。引领时代潮流的网络阅读经历了一场从“读书”变成“读屏”的媒介跃迁之后,成功地实现了从“阅读”到“越读”的范式革命,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从“苦读”到“酷读”的价值转向。传统文化语境中读书的“深思熟虑”,已渐变为网络文化背景下读屏的“养眼悦意”,阅读过程频频出现的华丽转身究竟具有何种合理性与必然性,它的下一次转身将是一种什么样的面相,这些“转身”究竟又有什么文化意味和潜在危害,凡此种种都在急剧变化之中,对此,我们也许只能把思索交给历史,把答案交给未来。  相似文献   

9.
秋风 《社区》2014,(20):11-11
起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依旧还会有不少人会保留纸质阅读的习惯,而有一些书籍,也会在很长的时间里通过纸质书的方式来传播和留存,比如大中小学中那些需要精读的书籍,比如一些重要的经典名著。电子书确实非常方便,但更多的电子阅读,其实是快餐式的,是一种消遣式的阅读,或者说一些技术性、实用的书籍会通过电子的形式去传播,因为这些书籍的消费,本来就是一次性的,没有太多的文化内涵,人们对这样的书也没有什么感情寄托。  相似文献   

10.
观点     
《成才与就业》2023,(4):50-50
纸质书比手机阅读更能让人专心致志,但若是能在读电子书的同时做到心无旁骛,也是一种好的选择。——在电子书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不再翻阅纸质书,而是用手机阅读。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以上是知名作家梁晓声的观点实践出真知,只有把我们所学的知识不断通过实践去检验,不断深入生产一线、科学技术一线,才能攻克难关。要把知识、技术放到一线去实践、去学习、去融合、去释放、去创造。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治旱涝灾害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区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只有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3.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是语言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通过委婉语表达和传承,英汉委婉语、禁忌语表现出两民族趋善趋美的一致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英汉委婉语、禁忌语的比较来传授文化,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科技推广应用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资源使用减量化原则;产品再使用原则;废弃物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科技成果应用必须符合循环经济原理。本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的循环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15.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中,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批把亦作枇杷即琵琶,周武帝时龟兹人已来中原弹奏。汉武帝时马上弹之以慰公主,东汉时已司空见惯。唐代琵琶种类较多,高手迭出,许多诗人咏过琵琶,尤其是元、白二人运用多种手法,描绘出琵琶声的多变及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声情并茂,使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然而元诗在心理刻画及人物情态的描绘上不如白诗深刻。白居易写过《昭君怨》,昭君与琵琶难解其缘,但正史记载与诗词戏曲多有不同,马致远的《汉宫秋》中描绘的琵琶是元帝与昭君相见相爱生死离别,贯穿前三折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他还写过《青衫泪》,根据《琵琶行》生发而成,将琵琶女坐实为裴兴奴,考兴奴实有其人,与琵琶名家曹纲(刚)时被称为左、右手,有记载曹刚弟子弹琵琶能吸引"方响"从塘里飞到岸上,足可佐证裴、曹弹奏水平之高妙。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佛、道与老庄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玄学立足于《老》、《庄》讨论有无之辩、言意之辩、名教与自然之辩 ,并通过解注和阐发《老》、《庄》的形式表现出来。佛学畅论道、无 ,且以道、无解空和法性等 ,依附于老庄与玄学而得到诠释 ,并逐渐中国化。道教以“道”名教 ,列《老》、《庄》为其经典 ,其人生炼养术多为老庄虚静、无为等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创新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转形”与价值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9,29(1):125-130
生产领域是新技术出现的起因,但技术创新本身却是在R&D领域创造出来的。生产领域涉及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R&D领域涉及科研办、R&D方式与社会关系。因此,创新与生产力、制度、生产方式、科研力诸因素紧密相关,这些因素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商品价值的"转形"和价值构成,从而引起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理解与探讨,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