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收入分配作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环节 ,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目前我国在分配问题上出现了一定的无序和混乱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好这一矛盾 ,不仅有助于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 ,更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对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居民收入进行再分配是国家财政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因此,提高国家财政对居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财政汲取能力、财政收入支出结构和财政运行效率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财政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能力,从中发现我国财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中存在明显的逆向调节机制,政府财政的职能突出聚集财政资金,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被忽视;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金的征收未能缩小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的直补突出了"效率优先"和"粮食安全"意识,由此导致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显著大于总收入基尼系数。2002-2010年我国的总收入基尼系数均未超过国际警戒线,居民收入分配相对合理,转化为可支配收入后收入分配差距全方位扩大,2002-2010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均值比总收入基尼系数均值扩大20.53个百分点,并且所有年份均超过国际警戒线,进入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区段。  相似文献   

4.
论要素收入分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要素收入分配与居民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由于居民收入中劳动收入不平等程度一般大大低于资本收入不平等程度,要素收入分配向劳动倾斜将有助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政府可以通过调整针对要素收入的税率,同时改变两种收入分配状况。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国民收入中税后劳动要素分配份额的持续下降,是城乡居民收入比和城乡居民消费比扩大的重要原因。当前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同时扭转劳动分配份额下滑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财政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收入分配是财政的主要职能;财政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政策手段。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财政应从自身职能出发,完善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制度体系,促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6.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接纳度是衡量社会稳定的一个关键指标。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接纳度是指居民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上而形成的对于收入分配差距的认可和包容程度。因此,可以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维度来测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接纳度。正式制度中的收入分配政策、企业组织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接纳度息息相关;非正式制度中的公平观念、地区制度传统、社交网络也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接纳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在收入分配利益激励机制的作用下,中国居民收入总量和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城乡居民收入规模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然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较之于市场作用而言,政府作用更具有优势。因此,明确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中观调整、微观规制、收入支付四个不同层面的主导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橄榄型”分配结构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西省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群体都获得了由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实惠.但受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机制及管理缺陷、再分配调节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居民收入在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深入调研,找出江西省居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的职能重心是转变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二者在"服务型政府"的轨迹上高度相关。因此,政府职能转变应设计出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规模和范围。经济职能细化为经济发展职能和经济监管职能,社会职能细化为社会发展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能应收归中央,经济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应下放地方,以便使经济社会的管理与服务落地生花。各层级政府应建构职能上的伙伴关系,巩固权力流向上的领导关系,并且做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  相似文献   

10.
分配领域公平与效率的实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方面。我国当前分配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存在着较大张力,为了实现社会发展和稳定,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都应重视公平与效率问题,然而两次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却具有不同的内涵、实现手段及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十大效应的基础上,以收入分配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为标准,重点通过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了在短缺经济和过剩经济条件下非均等化收入分配与均等化收入分配的不同的增长效应,提出了在短缺经济条件下适度非均等化收入分配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在过剩经济条件下适度均等化收入分配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命题,并揭示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关系调整的政策依据和含义。  相似文献   

12.
试析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高曙光所有制在实质上是一种利益的享有关系。一定分配方式是一定所有制的实现。所有制不同则分配的方式也不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通常被称为按劳分配.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通常称为按资分配。确定了公有制经济或私有制经济之...  相似文献   

13.
“分配正义”三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语境下分配正义的具体问题应从政治正义的维度,以弱势群体问题为切入进行思考,即:应当从制度变迁成本担当与收益享有的角度来认识当代中国弱势群体形成的特殊性,弱势群体应当享有与其成本担当相应的收益;社会二次分配能够从契约论得到合理解释,它是不同群体的互惠过程;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照,不应仅是基于道义的,更应是基于政治正义的补偿正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分配差距悬殊成为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分配不公集中表现为贫富差距扩大,权力参与分配获取高额收入。分配不公对我国经济和政治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造成分配不公的原因有政策和体制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重在从改革、发展、完善、规范和加强监管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再论生产范畴陈卫新生产首先是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具有三个必要客观因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自然。这是我在《论生产范畴》(见《东岳论丛》1990年第2期)一文中得出的一个结论。显然,这仅仅是分析了生产的客观因素,即物质内容和物质关系。如果承袭...  相似文献   

16.
分配公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迈进新的世纪,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当前改革触及到深层次矛盾、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特别是正确处理与人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收入分配关系,成为稳定社会秩序的关键环节。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公平分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的分配逻辑正发生着从财富分配向风险分配的转型,正义分配实质是风险分配。气候正义是风险分配的关键议题,目的是实现认知和应对气候风险能力的公平分配。实现气候正义除了依靠罗尔斯的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外,还需要扩充到全球正义原则。全球化与民族化、共同性与个体性、环保与发展的冲突构成了气候正义的问题背景,实现气候正义离不开全球治理,但也遇到伦理、制度和行动的三重困境。  相似文献   

18.
判断当前收入分配的公正性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公正观的框架下进行。自由和平等构成历史上社会公正观的两大主题。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公正观包括程序中的机会均等原则和结果中的基本权利均等原则。通过这两个社会公正的视角,可以发现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既不平等也不公正。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机会均等和基本权利均等两个方面多作努力。  相似文献   

19.
公平、效率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龄 《河北学刊》2001,21(5):10-14
公平与效率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分配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影响很大。价值分配坚持公平优先和计划分配的制度安排。因为复杂劳动向简单劳动的转换缺乏市场评价,不但公平未能完全实现,而且效率也没有得到提高。财富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和市场分配的原则,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但是公平受到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分配的制度安排因而必须是财富分配与价值分配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公民收入的公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是社会资源分配中的重要问题。人们在劳动能力和社会资源占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群体间收入的差别。如果公民间收入差距过大,将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人们的基本权利,造成非正义的结果。我们必须区分收入差别中的合理和非正当因素,并且采取适当的途径缩小公民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