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不同经济成分的急剧变化和其他分配方式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对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认识产生了分歧。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按劳分配理论,可以深化我们对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认识,即:认清按劳分配的本质不能离开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探究对劳的正确评价标准不能急于求成;理解和评判按劳分配不能以公平为标准。为解决分配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扩大劳动权能,在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方面保证不同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的平衡与和谐。为此,一要增强国有资本与劳动的结合能力;二要努力构建劳动权益主导下的利润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学习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原因、特点以及它的实行意义,并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3.
文中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及其缺陷,以及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和负面作用。正是因为两种分配制度都有不足之处,因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按劳分配应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并进一步阐述了两种分配制度相结合的理论依据、实践意义和现实基础,说明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容出发,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二者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1)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2)按劳分配要借助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把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动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3)按生产要素分配要正确处理好劳动和资本的关系,保证劳动者和投资者合理合法的物质利益;(4)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既要注意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通过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研究,不断创新收入分配理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应是并列的两种分配方式,而应是分配原则与其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只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而实现形式问题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都可以表现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将表现得更为普遍和充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收入分配的形式都由特定的生产方式决定。资本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完全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要素所有制形式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据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统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要素所有权结构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按要素分配要受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学术界有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二者结合的客观必然性、模式、措施等观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实行经典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必须具备一些现阶段根本不可能具备的前提条件,而且,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各种所有制的劳动都必须通过市场来评价和确认其有效性,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有制中,不可能真正实行按劳分配,所以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必然会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演化为按有效劳动分配。只有按有效劳动分配,才能更好地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和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既是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同时,由于多种所有制及多元产权主体的存在,作为市场机制在分配领域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具有必然性。实践中,必须在全面认识二者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从微观经济领域的运行层次和所有制结构层次以及宏现经济运行层次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实行市场化的按劳分配,必须对传统按劳分配理论有较大的突破,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摆脱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和束缚,应该把按生产要素分配看作是市场经济共有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两者的结合是有层次的结合,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传统理论一直把按劳分配看作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但按劳分配只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分配模式所提出的一种设想 ,这种设想或认识的真理性无疑也应该接受社会主义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和发展变化,创立了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原则为核心内容的按劳分配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学说。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价值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便是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理论是由劳动价值论演绎出来的。因此,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是科学的,但是从它的具体规定上讲,按劳分配理论是有缺陷的,无法应用于实践。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按劳分配理论的本质涵义,摒弃它的具体操作规定,提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的分配原则:按人力资本贡献分配。  相似文献   

14.
党员主体地位就是党员在党内当家做主,在党的一切活动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党员的主体地位在当前党建实际中尚未真正确立起来,需要在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中通过端正指导思想、完善体制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党员素质等方面坚持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将优秀的大学生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党在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需要。新时期高职院校的特点也使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诸多实际问题,作为高职院校的党务工作者,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强化高职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搭建平台,加强党性锻炼,促进“知”与“行”的统一;完善管理制度,突出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工作方式注重创新,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合理配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干部队伍,不断适应高职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是在大工业生产力基础上提出来的对于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一种设想,它必然会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局限,不可能完全反映今日社会后工业生产力条件下的分配现实.但是,因此说它"存在""不足"是不正确的.分配形式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应当把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和当代现实相结合,得出新的结论,对现实中的按劳分配实践做出全新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7.
权力缺乏制约 ,必然导致腐败。依法行政是加强权力制约的有效途径。要制定行政程度法典 ,进一步搞好政务公开 ,并将监督机制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8.
党的执政基础就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要巩固执政基础 ,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妇女工作 ,永远与人民群众包括妇女群众心连心 ,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  相似文献   

19.
非劳动收入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制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人们对非劳动收入至今仍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甚至把它等同于剥削收入,因此,有必要对非劳动收入作进一步分析,对其性质作出科学界定。文章通过分析劳动和生产要素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及决定分配的因素,提出了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剥削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