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公民社会对其参与方式的运作及对公民理性认知和公共精神的引导培育,正潜在地改变着公共政策过程模式以及国家与社会间的权力关系。其对政策过程的影响呈现出影响范围的不均衡、官办组织与草根组织的影响方式不同、人民团体的影响力凸显以及媒体曝光引发的政策参与效能趋强等四大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国公民社会实际参与和影响政策过程的客观情势,透视了继续推进具有民意基础的政策过程良性运行的工作面向。由此,在追求和实现政府善治和社会和谐双重发展目标的当下,对这些特点的分析和阐释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对政策过程的影响是动态的过程,其中存在着政治体系结构、制度环境、政治文化、民间组织和社会资本五大变量。五大变量之间既互为变化的条件,又互为变化的因果,即某一变量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变量的变动,进而导致中国公民社会对政策影响力的变化。因此,分析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变量关系,对于把握中国公民社会对政策过程的影响趋势,重构国家与社会的边界无疑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在民族政策领域实施了一系列不同于苏联时期治理多民族国家的策略,如在主要的法律中强调实行人权和公民权高于民族权利的原则、取消身份证上的民族栏、实行民族文化自治政策、倡导民族群体间的宽容与理解、构建并强化国家民族认同等。这些策略的实施,与其构建公民社会的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密切相关。目前,俄罗斯还处于公民社会建设的初创阶段,但以上政策的实施,无疑十分有助于其长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重塑公民参与--从管理学视角谈政策过程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霞  朴贞子 《东方论坛》2004,(5):112-115
政策过程始终是各种社会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公民作为政策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发地渗入政治生活中,其对政策过程的影响力、制约力逐步加强.公民参与已不是漂亮的词汇,而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政治行为,这是由人的内在需要、政治现代化以及政府自身的改革要求等决定的.公民参与是实现行政民主的动力,也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加强公民参与和实现行政民主化正在成为新时代公共管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它使决策更具合法性和执行力。但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既有政策主体、公民素质的原因,也有参与途径和决策机制等因素的限制。文章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公民参与决策的各种障碍,并对这些障碍的克服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用“公民社会”这一政治术语表达着不同的理论诉求和现实关切。西方国家公民社会的兴起对中国社会治理的变迁、现代化的实现有着显著的意义。借鉴西方公民社会发展的优秀成果,培育发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构建起相对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理论,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扎实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走向和谐--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民社会是一个原本由西方学者提出、用来研究西方社会的理论,同时也是具有不同意义和多种规范性词义的理论概念。我们可以对公民社会的理论和概念作结合中国社会实际的选择和发展。在此,公民社会是指包含了由个人、民间团体之间的自愿安排来组织的若干社会生活领域的政治共同体。我们可以从规范性的角度概括出它的若干特点;在中国存在着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动因;从描述性的角度,中国公民社会开始萌发。同时,它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法治是解决这些困难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试析公民社会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分析公民社会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认为公民社会充分发挥作用既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分化、分层加剧、社会自主力量增加、权力不断让位于权利的历史过程;同时,公民资格的获得、一定量的非政府组织、法律至上、认同规则的契约型社会、民主的政治环境,也是公民社会发展、并充分发挥作用的共时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中国进入公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从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公民意识十分薄弱、社会组织仍需壮大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公民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方面,要消除立法指导思想偏差,提升社会组织领域立法层次,完善社会组织成立、管理制度;在培育提升公民意识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要阵地,以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辅助力量,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在发展壮大社会组织方面,要重塑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努力筹集民间社会资本,注重各类社会组织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垃圾处理政策与公民创议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策过程看,广州市的抗议垃圾焚烧厂建设事件是公众以“政策上的反对派”身份发动政策辩论、参与政策过程的典型体现。反对焚烧的公众围绕垃圾处理政策进行辩论,开展公民创议运动,并通过“向上引用”、“风险戏剧化”和“WUNC展示”等策略,进入政策过程。在全球风险政治的框架下,公民创议运动体现了国家、市场和社会围绕政策过程的复杂互动。广州案例表明垃圾议题下的抗争行动具备社会运动的基本特征,反映了公民能力的提升和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中国社会始终持续着皇权无可替代、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控制模式,这种模式无限地放大集权主义甚至个人独裁,而民众的权利长期被压制。但随着现代民主社会的发展,信息资源迅速扩展与共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法治进程得到快速推进,社会上非权力因素的成长与公民民主意识的普遍增强,要求我国在传统控制模式中融入社会非权力因素的有效参与以及公民的社会事务自我管理,稳定地推动我国公民社会健康成长,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提供持续的推动力。而公民社会一切实践与发展最终取决于其中的主体——公民的意识、能力、行为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出现。公民社会是与传统的“臣民社会”不同的社会,这给德育提出了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发展的要求。德育功能将在坚持政治意识形态导向功能的同时趋向于强化育人、协调和发展等功能;同时将形成并推崇“主体—发展性”德育,这是中国现代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前景问题,每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工作者都必须予以认真的思考。就“社会建构论”的视角来说,社会工作与公民社会、社会工作与整个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都是一个互相建构的过程。改革以来,一个“政府(国家)——市场——社会”功能分化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正在呈现,用公民社会理论的分析架构(理想类型)剖析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已经具备了有利于公民社会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由此逐渐构筑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的英文对应词都是civil society,但实际上"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意指不同的组织和领域。在当今中国,公民社会指的是享有公民权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共同体,指向政治领域;市民社会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人生活领域和社会组织,指向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15.
政策的制定过程是公共政策的起点,是关系到一项公共政策是否科学、能否顺利实施并发挥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现代国家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除了政府部门起着主导作用外,公民角色在其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如何克服当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困境,是推动我国公共政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公民政治和公民社会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政治、公民社会作为现代化社会建构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问题 ,应该尽快地纳入政治体制改革之中。公民概念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启智概念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对于公民政治、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建设 ,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民社会就是“公民”作为社会主体的社会。公民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就在于社会主体的“公民身份”(Citizenship)上。公民社会的这一表述如同政治社会、经济社会一样,代表的是整体性社会中的一个功能领域,这个功能领域强调的是社会的自组织性。它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分权的现代性价值精神,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公民社会的研究逐步繁荣.目前中国正处于政治转型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历史时期,政治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公民社会作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为解决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野.本文主要就公民社会的概念与特征、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若干问题以及公民社会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赵黎青在2008年6月30日《学习日报》撰文指出,通过对公民社会组织参与此次抗震救灾的考察与分析,将会有助于对中国公民社会性质与结构的认知,有助于推动公民社会在中国健康发展。下面几个原则是公民社会在中国发展所应遵循的:第一,多元包容:中国的公民社会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既有历史上形成的各类组织,也有改革开放以来新创建的组织。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公民社会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公民社会的发展为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拓宽了道路,为建设更加平等、自由、和谐的现代中国创造了条件。但是,囿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公民社会的发展会遇到很多坎坷。本文从概念界定入手,对中国公民社会构建的环境、发展水平、在民主化进程中的价值以及建设方略等方面对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公民社会构建的必要性、必然性、现实性等问题做出相应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