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俄罗斯检察制度的改革建立在俄罗斯联邦宪法、检察机关法、司法体系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诉讼法、俄罗斯宪法法院决议以及检察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之上.俄罗斯检察制度改革确证了以下原则:一国宪政制度是其检察制度构建之根基;法制改革要充分尊重本国的社会历史习惯和人们对原有制度的心理依赖;要大胆引进域外先进的法治理念和制度.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范围看 ,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是各国的普遍做法。我国现行民事检察制度存在诸多的缺陷 ,这些缺陷主要是立法原因造成的。重构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必须与再审制度改革相衔接 ,以加强监督、完善监督、有效监督为目的 ,对现行民事检察制度进行合理改造。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检察制度是在以列宁法律监督思想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后还吸纳了大陆、英美法系国家检察制度中的一些合理性因素,同时承继中国政治法律文化传统并结合基本国情实现了历史性的创新与发展.当代中国检察改革集中体现在检察制度基本框架的探索和建立、检察权配置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检察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发展上.在纪念建国6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当代中国检察改革的成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昕 《学术论坛》2012,35(10):60-64
民事检察结论制度是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始于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司法改革的影响,俄罗斯联邦的民事检察结论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检察长参诉的公益性成为该制度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民事检察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检察机关通过行使公诉权参与民事诉讼活动,它以"国家适当干预"为基点,以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几经变迁,在"人、人的权利与自由具有最高价值"的宪政理念基础上,实现了从苏联时期的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向以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为主诉讼模式的过渡,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两大诉讼法修改不但坚持和彰显了中国检察机关的职能特色,而且进一步凸显了中国检察权的司法属性.两大诉讼法修改给检察理念、检察制度及检察工作机制等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有理由相信,随着《行政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及反腐败专门法律的出台,中国检察制度的理论逻辑和制度框架必将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联邦运输检察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其中,包括铁路运输检察制度.而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俄罗斯联邦(苏联)一直都在进行"摸着石头过河"式的运输检察制度改革.研究俄罗斯联邦运输检察制度的历史发展,或者说研究俄罗斯联邦运输检察制度改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我国铁路运输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直是近年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也对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积极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将民事检察建议正式确立为检察机关的监督方式,但司法实践中民事检察建议的作用和影响却日渐式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民事检察建议监督理念上的滞后、立法上的粗疏以及程序上的严格限制。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完善和规范民事检察建议,是有效扭转民事检察建议数量和质量双下降局面的根本途径。应当从改进民事检察建议立法模式,前置民事检察建议监督程序,明确民事检察建议跟进监督措施,规范民事检察建议运行程序,构建民事检察建议配套制度以及完善民事检察建议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消除民事检察建议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专门检察制度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制度沿革依托于特定时期法制的建立与健全,也深刻反映了国家建设的政治形势与需要。但是,在现阶段,专门检察机构的设置相对混杂,对专门检察制度与检察权的认识也难有定论。基于实证的分析和经验的总结,我国专门检察制度的改革应注重内部区分式的改革,并需要有相关的宪政改革措施与之联动,以期制度改革之最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自1982年我国《民事诉讼法》制定以来,我国民事申诉的表现形式、启动方式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的演变。与此相对应,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从局部到全面的发展;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也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应对新形势下的民事申诉新挑战,人民检察院应调整内部工作机制,更新观念,以协同主义思想作为民事检察监督的指导思想,完善民行检察部门的考核方法,完善民事申诉案件的审查程序,创新民事申诉案件的审查方法,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检察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事行政检察是中国检察制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亮点之一。民事行政检察独立承担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监督职能,对维护司法公正、保障社会和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西方国家少有民行检察制度,加之民事行政检察起步晚,立法并不健全,导致每一次司法改革,民行检察都有存废之争、  相似文献   

13.
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直是近年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也对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积极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检察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察民主是人民主权原则在人民检察领域的具体展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检察机关性质的彰显和检察机关职权的落实等都要求推进检察民主。然而,检察民主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前提在于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基础在于提高人民检察机关的民主执法能力,关键在于健全检务公开制度,核心在于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而探索检察协商制度则是实现检察民主的制度创新,构建民主评价机制是实现检察民主的制度补强。  相似文献   

15.
民事检察建议是新《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制度创新。依循本次修法的精神,民事检察建议应以个案监督为主,监督对象限于人民法院,从而彰显其特色。民事检察建议在性质上属于柔性权力,这不同于传统刚性权力,适用范围具有扩张性,对于"法不授权皆禁止原则"应变通适用,由此也决定了民事检察建议刚柔兼济的效力。  相似文献   

16.
韩成军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2):42-46,107
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拓展了检察监督的范围,明确了检察建议的法律效力,完善了检察监督的权力结构,强化了检察机关民事抗诉及提出检察建议的实效。同时,虽然检察机关行使民事抗诉权将使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裁判暂时中止执行,但为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监督并非可以无限扩张。在完善检察监督的同时,为实现审判权与检察监督权的动态平衡,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公平审判权,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检察监督也要受到期限、事由、程序等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行为检察监督及其制度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璨 《江淮论坛》2015,(2):105-108
行政行为检察监督指检察机关对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的法律监督。我国尚未确立行政行为检察监督的法律制度。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为确立行政行为检察监督制度奠定了政治基础。行政行为检察监督将在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程中发挥独特的制度优势:行政行为检察监督有助于健全中国特色的法律监督体系;能有效填补行政法制监督传统机制的不足;有助于摆脱司法审判困局,缓解行政审判机关的压力,畅通行政执法和司法的程序衔接。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检察制度具有历史必然性、内在合理性,其科学、先进的内在品质独树一帜。挖掘和总结中国检察制度的特色,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必然要求。纵观30年来检察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检察制度的特色表现在:权力来源的人民性、宪法定位的监督性、理论基础的差异性、领导模式的政治性、权能属性的司法性、权力配置的复合性、组织体制的一体性、决策机制的科学性、受制监督的广泛性、与时俱进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检察改革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历程,在促进检察制度完善、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检察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检察理论的需求越来越急迫,标准也越来越高,许多事关检察改革的重大问题亟待理论上的论证和支撑.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民事诉讼法确立了诉中检察监督制度,不过立法对诉讼中检察监督与事后监督的关系、诉讼中检察监督的对象、检察机关的诉讼身份、监督方式等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事实上,诉中检察监督与事后检察监督关系的处理,必须要考虑诉讼中检察监督与事后检察监督之间的区别,并应当遵循强化诉讼中检察监督的思路。确立检察机关诉讼中监督的身份,必须遵循诉讼身份确定的基本原则,并以"诉讼中监督人"为宜;诉讼中检察监督的方式,必须与监督内容、客体相对应,采取多元化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