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大阪神户于1995年1月17日清晨5时46分发生了7级大地震,死亡人数5488人,受伤34900人,房屋全倒和半倒共406337户,被烧毁房屋9322户。地震夺去了573名儿童的父母,其中有85%的孩子不只失去了父母,更失去了他们的住屋,也就是割舍了他们对于家庭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三年的时间,在与灾区儿童青少年同行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社工们藏起背后的艰辛,扬起嘴角的微笑,为青少年放飞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实现心理重建的一次次跨越。在灾难救援时期,他们和解放军、当地民众、各行专家一起,为儿童青少年筹集物资、安排住处、处理创伤、抚慰人心;在重建阶段,他们走进灾区城镇农村、学校医院、家庭社区,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对当地社区及居民的影响及创伤毋容赘言,从家园损毁到文化冲击,从身体伤残到心理创伤,从成年人到儿童青少年,都遭受了一次生死的洗礼。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地震中伤残、有亲人遇难、目睹遇难者遗体、以及受到过度惊吓的儿童青少年而言,创伤后急性应激障碍可能会演变成为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为此,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 相似文献
4.
在灾害中儿童和妇女是弱势群体,四川地震后,儿童友好家园的建立旨在为灾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游戏、娱乐、教育、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等一体化服务,帮助灾区儿童尽快消除地震造成的不利影响,回归正常生活。通过在家园活动的开展对"优势视角"、"儿童保护"、"儿童参与"、"社会工作本土化"等有了一些理解。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遇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考社会工作专业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灾害中儿童和妇女是弱势群体,四川地震后,儿童友好家园的建立旨在为灾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游戏、娱乐、教育、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等一体化服务,帮助灾区儿童尽快消除地震造成的不利影响,回归正常生活。通过在家园活动的开展对优势视角、儿童保护、儿童参与、社会工作本土化等有了一些理解。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遇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考社会工作专业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灾害文化也比较发达。在日本历史上造成较大灾难的地震是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9万人之多。战后(1945),灾害较大的地震是1948年的“福井地震”(死亡人数4000人左右)和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死亡人数5500人左右)。在反复体验震灾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一儿童友好家园全称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后儿童保护项目,是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㈦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妇儿工委)及其他中国项目合作伙伴联合创建的,主要以儿童保护为主的多层次且相互补充的、一体化的和综合性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体系,包括基本服务、社区㈦家庭支持、Θ门服务等的一个社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相关的质性访谈和文献分析,本研究着重从生理、情绪、认知以及行为等四个方面描述震后失依青少年哀伤经验的表征,从个人特质、环境、互动以及哀伤行为等四个方面分析其哀伤经验的影响因素,并全面探讨其哀伤反应的因应策略。建议社会工作从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社区教育以及个案管理等方面开展针对震后失依青少年的哀伤服务,促进其身心的调适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给予专业工作者适当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是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中的核心,也是建立社会工作制度的目的所在。因此,明确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领域和配备要求,推进岗位设置工作,以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是一项新的工作,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本土社会工作实务的广泛开展需要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技术和中国本土价值体系进行深入思考,探索出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实务原则。本文从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个别化"入手,分析其含义与思想渊源,进而分析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环境中开展社会工作实务时,运用个别化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适用这一原则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终服务事业逐渐进入国内学界和公众视野。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助人专业,在介入和推动中国临终关怀服务事业中,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发挥积极效用。同时,从本土社会工作视角介入当前临终服务领域的路径除了要关注临终关怀,还要发展死亡教育事业。对临终关怀的探讨,在本土语境中利于扩大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范围,对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美国社会工作服务在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和相对成熟的运作机制。本文借鉴美国发展社会工作服务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宏观层面,简要分析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了新的概括和部署,探讨社会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功能与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紧密结合当前实际,以对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二者内涵及其关系的理论探讨为切入点,以北京市这一国内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地区为主要调查点,将文献研究法、质性研究法相结合深入分析典型个案(某社区居委会和民间机构典型的服务实践),辅之以其它地区相关案例,提炼、概括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管理的基本路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借鉴国外的相关成功经验与启示;最后,以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为目标,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具体方案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儿童临终关怀作为一项专业性的服务活动,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政策、机制、社会认同和伦理等方面的困境。随着现代整体医疗模式的推广,临终关怀越来越强调跨学科团队的建设。社会工作作为链接多方的纽带,其专业的价值观和方法在临终照顾和丧亲支持环节发挥着特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儿童临终关怀三个阶段内容的分析,总结出中国大陆地区儿童临终关怀当前的发展困境,借鉴国外经验,形成与中国具体国情相切合的儿童临终关怀服务模式,从而提升我国儿童临终关怀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运作、社会工作方法与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模式与技巧、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等,无不与一定的理论、知识相联系。那种认为社会工作所涉及的仅仅是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的实务而不涉及理论的观点,以及认为仅凭爱心、热情、甚至怜悯就能做好社会工作的观点。无疑是对社会工作的误解,在实践中会产生不利的结果。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表明,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土理论供给不足制约社会工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运作、社会工作方法与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模式与技巧、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等,无不与一定的理论、知识相联系。那种认为社会工作所涉及的仅仅是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的实务而不涉及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下,社会工作的实践逐渐从一般性的实务领域向高层次的精神领域延伸,灵性的社会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通过梳理美国灵性社会工作的经验,探讨在宗教信仰弱化的中国社会倡导并推行灵性社会工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的发展史与民国时期同步,可分为引入、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工作实务在民间组织尝试推展、体制化的探索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该专业在高等教育和社会实务领域内被取消。1987年以后又被重新引入,形成专业社会工作和民政系统工作双轨运行的一种现状。基于学科的完善和当前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现实需求,对这两个历史片段必须进行整合和重构,而这种工作必须建立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反思和知识梳理的前提下,并且形成对三个核心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