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乡镇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上(县)启下(村、组及群众)的中枢,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的执行者,也是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兵,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乡镇基层干部素质的好坏决定了乡镇社会管理能力甚至是乡镇执政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健康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但是,当前乡镇干部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要提升乡镇社会管理能力,必须切实改善乡镇干部的生存方式,要科学界定乡镇工作职能,尽快完善干部考核机制,认真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优化乡镇工作环境,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真正关心乡镇干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这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全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具体目标,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的跨世纪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经过了20年改革,我国的农村发展已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农民物质生活改善后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引导广大农民进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我国九亿农民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新世纪,为农村…  相似文献   

3.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是组织要素配置优化与组织需要得以满足的过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微观经济主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围绕制度、技术、人力资本等资源,形成了关系个体、政府和社会的复杂系统.深入分析系统构成及其作用机理是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效率.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乡村集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逄爱梅 《学术交流》2008,(2):126-129
我国乡村集市浓缩了当地的历史变迁、文化传统、民风习俗等,在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中,乡村集市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其可用于开发休闲旅游业的潜在资源也非常丰富,包括街头杂耍表演、特色风味小吃、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当地聚居建筑等.我国体闲旅游产业刚刚起步,发展乡村集市休闲旅游不仅有着广阔的市场,也能够极大丰富我国的旅游市场,并对繁荣我国农村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开发乡村集市休闲旅游也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一项新课题,在理论研究领域,亟须加强对乡村集市休闲旅游的市场定位、资源类别、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探讨,以引导和规范乡村集市休闲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是中国农村基本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基层单元,农村发展的大部分问题都在乡的范围内表现出来,农村的现代化也在乡镇的范围内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在以往的乡镇工业化过程中,由于没有科学地进行规划,影响了农村改革的深化,使市场发育缓慢,投资环境得不到改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居住环境、卫生条件等也跟不上发展的要求。在农村“撤区并乡扩镇”以后,为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定乡镇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规划以指导未来的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杭州大学区域与城市科学系率先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这里刊载的是该系《绍兴杨汛桥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的《空间布局》部分。杨汛桥乡是浙江省科技兴乡和农村现代化的试点乡,因此,本报告不仅对杨汛桥乡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也可为同一类型地区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昌凤 《社科纵横》2005,20(2):48-50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人心,聚积在农村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并有激化的趋势,由此引发了农民大规模的涉法信访,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的生产、生活。农民涉法信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必须运用多种途径和方式,疏通渠道,积极化解农民涉法信访中的矛盾,才能解开其中的症结,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与中国社会的农民国家性质及社会现代化状况极不相称,亟待改变。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应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为宗旨。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亟需构建一个涵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缓解农民生存和生活的压力,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具有全局性、关键性和基础性的问题。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为此专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广州市天河区自1985年建区以来,尤其是近3年来,农村形势总体上是比较好的,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收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村镇规划建设,村容村貌美化、绿化有了较大的改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也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仍突出存在着与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很不协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但经…  相似文献   

9.
张荣举 《社会福利》2012,(9):26-27,2,65,66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群众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但因病返贫、因灾致困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给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由于我国地域性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难点不在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 ,而在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不在于城市 ,而在于农村。西部地区特别是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不仅关系到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且关系到巩固和发展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关系到边疆的稳定 ,以及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必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加快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 《创新》2009,3(5):13-1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家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并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效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农民增收的需要,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应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立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起由农民个人、集体、国家共同负担、共尽责任的多主体、多元化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强化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机制,确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2.
试论提高农村居民生存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慧玲 《唐都学刊》2004,20(4):155-158
中国 6 4 %以上的人口在农村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目前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账面上看是 3:1,实际差距可能已达到 6 :1。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不同身份制度、教育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等等是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这种不公正的体制已严重妨碍了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 ,妨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这是束缚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大的体制性障碍。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改变现行城乡二元结构状态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促使城乡共同富裕 ,实现全面小康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北京市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为2.18∶1。城乡在社会、经济、居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显著差距。农村居民内部贫富差距大于城镇居民,且近年来有扩大趋势。北京市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利于城乡和农村内部均衡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关注的是中国农村社会和农村家庭中不同年龄和代际间的社会平等问题。文章描述了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状况,指出农村老年人群体性的相对贫困现状,以及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弱化与农村整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认为农村以年龄和代际为界的社会分化业已形成。文章还通过对家庭养老制度面临的资源困境的分析,进一步解释了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是如何通过改变农村的家庭制度和家庭中的代际关系对老年人的生活及其权力和权利状况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5.
贫困救助是我国社会服务的永恒主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制度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贫困是一个复杂的持续性的社会问题,社会保障政策的公共性与弹性要求以及社会的不断变迁,使得贫困救助需求的差异性和变化性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社区志愿服务以其贴近居民生活的服务特点,可以有效地填补社会救助政策的漏洞。本文描述了社区贫困家庭的现状及其特点,揭示了当前社区服务和社会政策存在的缝隙;立足社区贫困家庭的需要,提出了社区贫困家庭志愿服务应该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寄望建设一个符合中国社会文化情境和具体家庭需求的社区贫困家庭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6.
贫困救助是我国社会服务的永恒主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制度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贫困是一个复杂的持续性的社会问题,社会保障政策的公共性与弹性要求以及社会的不断变迁,使得贫困救助需求的差异性和变化性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社区志愿服务以其贴近居民生活的服务特点,可以有效地填补社会救助政策的漏洞。本文描述了社区贫困家庭的现状及其特点,揭示了当前社区服务和社会政策存在的缝隙;立足社区贫困家庭的需要,提出了社区贫困家庭志愿服务应该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寄望建设一个符合中国社会文化情境和具体家庭需求的社区贫困家庭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富荣  张萍 《唐都学刊》2005,21(2):76-79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人口和乡村工业的过度集中以及对自然资源开发强度的日益加大,使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村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恶化。人居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限制了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树立新的发展观、城镇规划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展农村城镇居民绿色住宅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等措施,以良好的农村城镇人居环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协调和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城乡发展的差距问题日益严重,阻碍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因此,必须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廖建夏 《创新》2012,6(6):46-51,127
布努瑶作为典型的山地民族,生息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布努瑶在适应所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性生态知识和形成了特殊的技能,对非木材林产品的保护与利用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只有发掘和利用布努瑶传统的生态智慧和技能,逐步改变布努瑶的资源利用方式,当地脆弱生态系统才可能支持布努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钟声 《创新》2008,2(2):83-86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对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成就、出现的一些问题做深入分析,提出当前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农村和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