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养老机构对象主要是“三无”人员和“五保”对象。1984年,民政部在漳州会议上提出“两个转变”:一是实现服务对象的转变。从传统对象转变为所有有机构养老需求的老年人;二是要实现保障形式的转变。由传统的基本生存保障的救济型转变为全方位服务的福利型。  相似文献   

2.
换一种称呼     
不知道其他社工在日常工作中是如何称呼自己的个案对象?以前我一直称呼个案对象为“案主”,现在则称呼他们为“服务对象”。其实面对的是同一服务群体,为什么会改变称呼呢?这要从我身边发生的一件小事说起。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05,(7):18-19
“六化一结合”——养老服务社会化新体系通过积极探索,不懈努力,上城区初步形成了“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对象大众化、服务人性化、队伍专业化”以及专业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六化一结合”养老服务社会化新体系。政府主导,引纳民资,兴建养老服务机构与设施,实现“投资多  相似文献   

4.
淄博市社会福利院全体干部职工把每一位服务对象当成自己的家人,将“亲情”渗透到每一个服务环节,让服务对象切实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在全院营造“幸福大家庭”的浓厚氛围,积极打造“亲情民政,幸福家园”的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5.
温颖娜 《社会工作》2011,(13):58-59
与社会工作有关的“政策”,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工在工作中需要了解并在必要时给服务对象提供信息的社会政策或福利政策,另一类则是与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工本身有关的政策。下面主要简析“综援制度”这项与社工的服务提供关系最为密切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民政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是指民政院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思维决策、运行机制、服务资源。服务手段、服务对象和服务效果等融社会与院校于一体,双向交流,互相利用,共同受益的趋势与过程。民政院校作为教育集团中的重要方面军,其后勤服务社会化与其它类型院校具有相同共性,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征。在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全面启动之际,民政院校如何利用优势,扬长避短,能否积极适应,主动出击,在后勤服务社会化上打个“先手”,事关民政院校的长久立足和发展壮大。民政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必要性——民政院校相对于社…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向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形成了一种“买卖”契约关系。这种关系在社会工作承运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社会工作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与此同时,政府与机构之间的契约关系面临着“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合谋”、“阴谋”等四种博弈困境。因此,重构政府与机构之间的契约关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只有重新确定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体系,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运营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构建政府与机构之间的良性契约关系,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徐仙萍 《社会工作》2010,(21):21-23
本文借戈夫曼的“拟剧论”来分析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互动,指出当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进入专业关系的“前台”时,他们会对彼此有种角色预期,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受到相关价值伦理的规约而追求“理想化”的“表演”。因此,社会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前台”和“后台”的关系,包括自身价值观和社会工作价值论理,以及服务对象的价值观的冲突。本文还利用“前台——后台”理论来分析中国文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建立面临的问题及应对。  相似文献   

9.
“被啃族”群体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选取与“啃老族”相对应的“被啃族”作为研究对象,从“被啃族”的现状入手研究,归纳了其类型,分析了其成因。对“被啃”现象存在带来的一系列后果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从多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时间银行”模式作为一种有偿的志愿服务载体,其实质是以“时间货币”为表征的劳动成果的延期支付,应用于居家养老互助服务可以实现服务者、服务对象和社区三方共赢的效果。目前我国“时间银行”居家养老互助服务的发展在政策支持、管理水平、统筹层次、时间价值、服务质量、供求关系等方面遇到了多重困境,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促进“时间银行”助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布伦塔诺的意向性理论作为现象学运动的先驱,在现象学运动中具有源发地位。该理论认为,“意向性的内存在”或“与对象相关联”是心理现象区别于物理现象的显著特征。布伦塔诺在对“意向性的”分析的基础上,把心理现象分为三种类型——表象、判断以及爱与恨等情感活动,进而提出了心理现象的“内意识”,并把它作为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进行区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12,(12):F0002-F0002
始建于1959年的宜昌市社会福利院,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支持下,遵循“为了服务对象的最大利益”这一宗旨,在老年人护理工作上一直秉承家庭化、人性化、亲惰化、规范化的服务管理。“亲亲儿女”通过“三个一”活动,即每天给老人一个拥抱、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南山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将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纳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保障城市“三无对象”和低保对象等困难老年人为重点,大力发展老年福利事业,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一、第三产业产品的特点 任何劳动,都是生产产品的有目的生产活动,其结果是创造出了形形色色的产品。第三产业提供的产品是“劳务”或“服务”,是以“活动”形式存在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是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通常一经提供随即消失”。“它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一个特定的对象或可以出卖的商品中”。①例如。运输服务、旅店服务、教师和歌唱家的服务,都具有这种性质。由此可见,第三产业产品的特点就在于无形和非物质性。 马克思曾对“服务”的特点做过如下的说明:“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象其他一切商…  相似文献   

15.
钟兴菊  吴雨凤  王李源 《社会工作》2023,(6):66-81+104-106
社会工作是一种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的职业化助人活动,本文根据“社会与个人”“能力与认同”两大维度将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划分为个体认同型、个体能力型、社会认同型以及社会能力型的四种理想类型;通过对重庆市13名具有三年及以上专业服务实践经历的社会工作者进行深度访谈与编码分析发现,在中国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工作者的本土化价值观呈现为“以家为本”的服务拓展、“认同与责任并重”的双重价值、“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契机、“集体主义成全”的融合性发展等四个面向的特点,多元化本土价值观成为推动社会工作人才及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本研究创新在于从人才可持续发展视角反观社会工作价值观对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可持续性的影响,同时立足中国社会文化背景探索社会工作本土化价值观内涵的多元化解读方案。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念促使传统的“集中供养、封闭管理、最低保障”的“三无”精神病人服务方式逐渐转变为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为核心的新型民政精神卫生服务模式。近年来,重庆市精神病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创新思路、积极探索。以“一模式,三平台”为基础,大力推行“全人医疗照顾”服务模式,逐步形成了以疾病治疗中心,社会服务为支援和慈善救助为补充的全面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社会福利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投资3000多万元,设有老人居室100间,250张床位,并配有乒乓球室、台球室、多功能厅、棋牌室、器械康复室、书法绘画阅览室等文化活动设施。采用公建民营、残老兼收、医养结合的方式,为“五保对象”、“三无人员”、“低保家庭重残对象”、“一般家庭重残对象”等对象提供服务,是厦门市首家集生活技能训练、职业康复、工疗等于一体的区级公办社会福利机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学家关于学科“研究对象”的观点,可以归纳为“社会整体系统”、“社会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三种主要类型;从“逻辑的、历史的、现实的”角度来分析,这三种观点中都分别存在着在社会学“理论范畴”的层次上已很难克服的“逻辑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是三种观点的研究者都必须从社会哲学的高度,在对“社会及其构成要素”、“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以及“社会学的研究范式”等几个社会学的“研究范畴”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对各自的“研究对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曹植笔下女性形象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香草美人”与“闺怨思妇”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歌中以女性为描写对象的两个基本主题。然而这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差异。“香草美人”自屈原之后大都重在写“美人”,大致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女性为追求对象,男子思慕渴求而不得美人一顾。这里的“美人”代表着某种理想或力量,如《离骚》中的求神女、宓妃、简狄、有虞之二姚。这种“求女”并非追求“爱情”,所以不能将其纳入“爱情诗”之中。另一种则是以美人为道德情操的体现者,多用于自比。如《离骚》中的“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啄谓余以善淫”,此为自比于美人。在《离骚》中,不论美人是…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2009,(17):18-20
“妇女社会工作”亦称“妇女服务”,它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也就是针对妇女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在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家庭生活过程中遇到的群体或个体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其目的是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