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历时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价格改革一直处于中心地位。通过价格改革,改变了旧体制下价格一成不变的状态,使价格结构、价格水平和价格管理体制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诸如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比价复归等。这些情况表明,目前远没有建立合理的价格和价格体系,没有形成平等竞争的市场,更谈不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因此,深化价格改革,要求我们回顾十年改革的经验教训,认清当前价格改革的状况,探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为深化价格改革作出新的正确的抉择。一、目前的价格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物价上涨已成为全国亿万人民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街谈巷议,指责抱怨。的确,近几年的物价上涨,特别是1988年上  相似文献   

2.
有来有往     
物价上涨,房价上涨,油价上涨,奶粉也一直在涨……来自上班族的呼唤——《老板,加薪吧!》——跟随本期特稿,给加薪个理由先。现代人面临的社会压力不仅在于薪水不够高,生活压力大,《谈谈情,说说爱》似乎也有苦恼或者困扰;而每8对夫妇中就有一对生育困难,不禁让人感叹:《受精卵,这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央高层领导朱基称:高通胀率,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困难,自己为此“几乎睡不着觉”。通胀,逼煞国人!通货膨胀,说来就来了。1994年,已注定是我国物价涨幅的又一次高峰。年初的两个月,全国消费品零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0%。5月份全国零售物价和居民消费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月上涨18.9%和21.3%;1至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8%。7月份全国居民零售物价上涨23.5%,消费价格上涨25.8%。1至8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0.4%,其中城市上涨20.1%,农村上涨20.9%…  相似文献   

4.
1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任何物价的上涨确实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但物价上涨不仅仅是一个票子发行过多的问题。纵观我国通货膨胀的种种表现,不难看出,生活资料的大幅度上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中基本生活资料如粮食、蔬菜价格的上涨幅度尤为明显。粮价的上涨既有国家放开价格,提高收购价格引起的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找国农业基础薄弱,加之受灾造成粮食减产,使部分农产品供应偏紧造成的。众所周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只能靠我们自己来解决。粮食问题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民以食为天”.“有则稳.无粮则乱”…  相似文献   

5.
关于物价持续上涨主要因素的数量分析陆石麟1993年年初以来,市场物价持续上涨。以浙江省为例,1993年消费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18,1994年估计达125左右。从宏观经济理论的角度看,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都是刺激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但在经济体制变革时期,往...  相似文献   

6.
1996年两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后.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又作出决定.从1997年10月23日起再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各项存款的年利率在原来的基础上,平均卜调1,l个百分点;各项贷款的年利率在现行的基础k.平均下调1.5个百分点。再次降低存贷款利率说明了什么呢?从降低存款利率讲:—一通货膨胀得到明显的遏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报告指出:1997年的市场物价涨幅明显定低。自5月份开始.全国商品零售价格的同比涨幅均在l%以下。9月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同期持平,居民消费价格仅11涨了18%。1-9月份.全同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3…  相似文献   

7.
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出现过物价明显上涨的现象。各阶段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时间以及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不尽相同,日本政府的对策也非一成不变。本文着重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各阶段物价上涨现象的经济政策背景和日本政府的物价政策,以及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经济复兴阶段(1945~1955年)的物价上涨 这一阶段的物价上涨是在日本经济从统制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发生的,其根  相似文献   

8.
一、通货膨胀与价格改革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正面临着通货膨胀和物价大幅度上涨的严峻形势。人们在一片怨言中难免对价格改革产生疑虑,甚至认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是价格改革的结果。究竟应该怎样认识通货膨胀同价格改革的关系?我认为: 第一,我国当前严重的通货膨胀,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过热,货币发行过量,造成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我们一再提倡四化建设要实事求是,从国力出发,但是,在一些决策者和研究人员的思想上一直没有摆脱单纯求速求快,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在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我国主要价格指数均呈现出较快上升后快速回落的特点,但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我国价格波动趋于平缓,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农副产品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加大,国际传导因素日益突出。随着我国主要农产品、资源性产品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十二五"我国价格水平将呈现"前低后高,温和上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考察了鸦片战争前近500年上海地区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指出粮、棉等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与棉布等手工业产品价格在变动趋势上存在一种鲜明的反差;提出了价格的短期间歇性变动和长期趋势性变动;认为影响价格变动趋势的不仅有商品内在价值决定的变化,也有供求关系的波动;在价格变动同时出现的市场物价总水平的自然适度上涨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中自然经济成分的瓦解和商品经济因素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一句话新闻     
《社会工作》2008,(5):32-32
日前,民政部副部长姜力表示,今年物价上涨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很大,吃饭与穿衣,还有水电等消费,对群众的负担增加得比较明显,在今后的低保政策和低保标准的制订时,会考虑物价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物价上涨对城乡低保对象生活造成的影响,不断提高城乡特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沭阳县从2011年7月1日起再次对城乡低保对象进行提标。按照规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60元,  相似文献   

13.
《创新时代》2011,(7):15-15
6月28日,据商务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在6月20日至26日期间,全国肉类价格继续上涨,其中猪肉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4.5%。目前猪肉批发价已经逼近每千克25元,比今年年初上涨了30%,  相似文献   

14.
安其居,才能乐其业。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否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满足人民住有所居的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伴随着商品房价格的普遍快速上涨,严重超出了百姓的购买力水平。在此背景下,探讨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出现泡沫以及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程度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首要的一环,是标准的制定,制定的依据是生活费标准的测算。制度建立后,还要有效地实施。现就已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福州市在测算最低生活费标准和实施保障线制度方面的情况作个介绍,供参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福州市城区居民生活水准有了大幅度提高,绝大多数已解决温饱问题,逐步向小康过渡。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价格改革的进行,物价的上涨,涨价的焦点集中在“菜蓝子”和“米袋子”这些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商品上,对民政对象和低收入职工的生活水平影响特别大,因而社会贫困面有逐步加大的趋势。福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工资成本上升和物价上涨并存的局面。由此引起了经济理论界对工资和价格因果关系的探讨,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个问题马克思早已作过分析,工资成本上升只会引起利润率下降,不会引起价格上涨。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物价上涨不都是由于工资成本上升引起的,但工资成本上升必然会推动物价上涨。我认为,前一种观点忽视了马克思“工资—价格”理论的前提条件,难以对现实作出科学解释;后一种观点符合客观事实,但回避了马克思的“工资—价格”理论,缺乏系统的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7.
衡量价格变动合理与否的标准主要有:一是看其是否反映价值变化。反映价值变化的价格变动就是合理的价格变动;反之,就是非合理的价格变动。二是看其是否真实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真实反映供求关系变化的价格变动就是合理的价格变运;反之,就是非合理的价格变动。三是看其变动的幅度是否与居民收入总水平变动的幅度相一致。只要价格变动的幅度与居民收入总水平变动的幅度相一致,就是合理的价格变动;反之,就是非合理的价格变动。四是看其是否引起主要经济关系紧张。只要没有引起经济关系紧张,就是合理的价格变动;匣Z,就是非会理的们…  相似文献   

18.
论金融和价格的宏观控制霍德录在经济生活中,金融问题和价格问题往往相互联系,互为说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由此也可见价格和金融关系的密切。譬如,通货膨胀会诱发物价的普遍上涨,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也要表现为人们的购买力得不到实现,呈现出一种...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的30年来,伴随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得到逐步提高。但"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特别是近几年医疗费用还呈逐年上涨趋势,据2010年  相似文献   

20.
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根本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是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该篇立足于提高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认真分析西方政党联系群众的做法与经验,积极思考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提出构建新型党群关系等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